英語課外作業優化設計分析

時間:2022-10-21 03:19:53

導語:英語課外作業優化設計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英語課外作業優化設計分析

長期以來,我們無論在教學研究還是在教學實踐中,為學生奉獻“文化大餐”不遺余力,然而往往忽視學生對高品位“休閑點心”的需求。聽磁帶、朗讀是傳統的主要課外作業,它的一成不變、重復單調嚴重扼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了對“文化大餐”的吸收。豐富多彩而又新鮮可口的“休閑點心”對于學生們而言十分具有吸引力,又可與“文化大餐”相得益彰。以下根據本人在英語教學活動中,對優化設計課外作業的主要形式進行總結,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1.手工制作,體驗成功

為使學生們在“學中動,做中學”的有機結合。教師在課后適當設計些手工制作的內容不失為一種好方法。學生邊做邊學,使原本枯燥無味、形式呆板的課外作業,變得樂趣無窮。(1)制作卡片和英語小報高中階段的課外作業可以讓學生制作一些卡片,如有:節日賀卡、個人信息卡;也可以讓學生制作英文手抄報,可以小組為單位,輪流制作英文手抄報,成立編輯部,鼓勵學生踴躍投稿,內容可根據學生的愛好而定,如時事、環保、作文、小常識等。讓學生思考運用習得語言,還可以讓他們得到樂趣,體驗成功。(2)制作知識卡留意收集或摘抄常見的英語詞句,制作知識卡片。知識卡片摘抄的內容很廣,可以是摘錄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生詞,可以在讀一本“書蟲”系列或類似程度的簡短英文小說過程中,把其中有價值的詞匯和句子摘錄下來,把讀書的心得體會記錄下來。知識卡制作完成后,定期(一般兩周)從學生那里挑選一部分粘貼在教室的知識專欄里,讓全班同學分享,有一舉多得的作用。(3)制作學習檔案袋我們在課外作業布置中,鼓勵學生建立成果型的檔案袋,注意收集完成學習任務的優秀作品與學習成果的有關資料,把學生在課外作業中制作的節日賀卡、英語小報、知識卡放入學習檔案袋,此舉既有利于學生對自己課外作業學習成果總結積累,又有助于教師對學生課外作業的完成情況進行調控。

2.收集信息,資源共享

教師可根據所授課文內容設計的課外作業形式收集資料、處理信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調查和統計等。為學生提供實際運用英語的機會,同時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1)巧用電腦,搜索資料例如:我在教SEFCBook1BUnit14Festivals這一單元前,要求學生通過Internet查找收集中外主要節日,尤其是國外的一些節日,如,Obon,MardiGras,Ramadan等鮮為人知。學生把搜集到的信息,經過整理,在班級里進行介紹展示。通過交流,使學生熟悉不同民族的節日或習俗,樹立起尊重他人風俗習慣的意識,并且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鞏固語言知識,提高語言技能。(2)小組合作,收集信息例如:在教完SEFCBook1AUnit3Goingplaces這一課后,教師可讓學生分組走訪本地旅行社,了解本地的旅游資源,收集各地生態游的資料,設計本地生態游項目,確定旅游目的、地點等,以小組為單位寫出書面計劃。學生只有通過這種親身的感受和體驗,思維才能有所觸動,創新的意識才會得到很好的發揮。這些課外作業既鞏固了知識,發展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使他們所學的知識得以實踐,也增進了學生和學生之間,學生和教師之間的合作及情感交流,增加學習英語的興趣。

3.聽唱玩演,樂趣無窮

在英語課外作業中,英語聽唱玩演等游戲是一種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能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語言知識和掌握語言技能的好方法,同時它也是訓練學生的口語技巧,糾正發音和鞏固詞匯、語法的有效手段。該類“休閑點心”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并集趣味性、知識性和靈活性為一體,符合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用小組合作、集體創作的形式,讓學生自由組合,對課文劇改編與排練。創作小組首先通過互幫互學進一步清除課文中生字、句子、語法等障礙;同時熟讀課文,反復揣摩課文中的情節、人物;按照“改編的劇本要將課文中內容都表達到”的基本要求,通過討論形成劇情梗概。這種“休閑點心”體現了學生為主體、以實踐活動為主線的形式,讓學生充分享受參與的樂趣、表演的樂趣和成就感,同時也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培養了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需要說明的是,在具體操作中,模式并不是固定的、例題化的、不變的,應講究一種最佳的選擇與結合。而作為教師,必須要有一種奉獻精神,傾注很大的心血,犧牲大量的休息時間去優化設計課外作業,布置有創意性、實用性強的課外作業,只有不斷探索英語課外作業設計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導學生在課外作業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培養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自主性,使他們成為具有開拓精神和創新意識的新型人才。

作者:楊永軍 單位: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