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改革

時間:2022-02-03 10:37:25

導語:淺談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改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談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改革

摘要:隨著當前我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日益蓬勃發展,許多學校也陸續開展了環境藝術設計的專業學科,但是關于該學科應當怎么培養的問題,仍然受到眾多議論。本文對環境藝術教學的現實狀況和弊端進行詳細分析,并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建議和策略,以解決教學脫離實際的現實狀況,協調教學和實踐兩者之間的關系,使該專業的人才更符合社會發展的需求。

關鍵詞:環境技術設計;教學;教學改革

隨著經濟的飛速增長,國內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如雨后春筍般被各院校紛紛設立。然而,對于該專業應當如何開展教育和培養的問題,一直受到許多議論。本文將對此進行深入的討論,期望能夠對相關領域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環境藝術教學的現實狀況和弊端

(一)關于人才定位

設計教育的價值已經受到許多國家的重視,不少政府已將設計教育列入教育工作的重點,不少世界企業也將設計看作是決定企業存亡的關鍵。設計教育也應當要貼近時代的需求,當前設計人才的類型主要有以下三類:管理型、決策型和實用型。當親各高校主要培養的人才是實用型人才,這是由社會需求所決定的,所以環境藝術設計所培養的人才也應當是這一類型的人才。實用型的設計人才必須具備良好的設計知識,包括管理知識、工程知識、人機工學理論等等,此外還需要有職業道德和素養。

(二)關于課程設置

設計類院校與專業在不斷擴大的過程中,新的問題也在不斷涌現,其中之一就是“純藝術類教育與藝術設計類教育的區別何在”。探討這個問題的答案實際上就是探討專業課與基礎課該如何配置。純藝術類以及設計類的基礎課程,一般是指色彩、素描等等的課程,筆者認為,課程的安排應當根據學校的自身條件、生源質量等都能因素來確定。然而一些地方藝術院校在生源質量、辦學條件上都比不上國家部屬的院校。國家部屬院校的生源質量較高,每人都經過了幾年的基礎性藝術訓練之后才入學的,他們在大學剛入學時不需要再進行素描、色彩等基礎課程的教學。而地方院校的生源則比較差,在入學以前普遍只經過一兩個月的藝術訓練,對藝術的理解非常有限。因此每個學校應當依據自身實際情況來設置課程的安排,不能做一刀切的規定。

(三)關于師資和硬件

設計類專業的開設與十幾年前相比有了很大的增長,然而在此過程中,不但生源質量有所下降,就連師生比也達到了非常不平衡的比例。十年前的師生比是一比幾,然而如今,已經發展到了一比幾十。師資不足的情況非常明顯,這所直接導致的直接結果顯然是教學水平和質量的下降。教師在巨大的教學壓力之下開展工作,所獲得的教學效果也不盡人意。此外,教師隊伍年輕化的現象也越來越嚴重。不少剛畢業的藝術院校學生剛從學校出來就變成了講臺上的教師,他們缺乏豐富的教學經驗,對于教學質量也有不少的影響。師資流失的問題也是比較嚴重的,已經形成了固定的流動趨勢,分別是“從地方到中央、從內地到沿海、從沿海到境外”的方向。

二、關于教學改革的幾點舉措

第一,每個學校應當充分考慮自身的生源質量、教學條件等等,在保證基礎課程不被減少的基礎上,對課程的順序和設置進行合理的配置和調整。在重視理論教學的同時,也要注重培養動手能力。重視計算機的運用,培養學生較高的計算機輔助使用水平。第二,貼合時代要求,結合當前市場和企業對于人才的要求,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教學目標,向學生傳授更多關于現代企業管理和組織的相關知識,使學生深入了解環境設計以及相關管理項目的原理和方法,增強學生對于設計市場的經濟意識和靈敏度。第三,將培養施工技能和操作技能作為教學基礎,對施工技術進行強化性的指導,更多地開設可供學生操作和實驗的課程,使學生在動手實驗和課題操作過程中學習更多理論知識,使理論和實際操作之間有機結合起來,以適應社會和市場對于人才的要求。第四,注重對于師資隊伍的建設。學校應當定期對教師新人開展培訓課程,以多種形式舉辦教師學習活動,比如舉辦公開課、征文比賽等等。新的師資隊伍應當被積極鼓勵參與培訓,他們應當被安排更多的社會實踐,以豐富自身的社會閱歷和實踐閱歷,使得眾多教師新人獲得教學水平上的提高。環境藝術專業應當有自身的專業特色,應當結合社會的需求,對學生的能力、素質進行針對性的教學;應當對教學內容進行充實和完善;應當重視實踐教學的意義,安排更多實踐課程,讓學生多動手、多思考;應當讓學校與企業合作起來,為學生提供更多實習的機會,以提高操作技能,學習更多關于項目驗收、項目管理、材料選擇、投標報價以及工程決算的知識,為將來的就業打好堅實的基礎。隨著國內經濟水平的不斷發展,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被各院校所相繼開設,在這樣的現實狀況下,對該專業的完善和改進顯得更加刻不容緩。雖然現實中依舊存在著諸多問題,包括生源質量問題、課程設置問題、人才定位問題以及師資隊伍過于年輕的問題等等,但我們依然堅信,該專業的前途是光明的,只有找到科學合理的改革方向,一定會為社會培養出更多有用的人才。

【參考文獻】

[1]王永強.淺議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改革[J].時代經貿,2007,11.

作者:邱玉蕊 杜佳麟 楊潤 單位:河北建材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