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交通績效審計論文
時間:2022-12-11 03:31:56
導語:公共交通績效審計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問題提出
近些年,在我國高速發展的社會環境下,公共交通建設在各線城市的發展規劃中占據了極為重要的地位,一二線城市以地鐵等軌道交通為主要發展方向,三四線城市則以快速公交等公路交通為主,發展極為迅速。而這類以公共交通為對象的政府投資項目,由于政府公共交通投資項目通常財政投入大、耗用資源多,并且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如何對此進行評價,不僅是政府績效審計實務工作的重點內容,也是績效審計理論研究的熱點之一。目前,學者們就政府公共交通投資項目績效評價理論及方法的創建提出了諸多有價值的觀點與結論,但尚未形成統一的認識,按照有關投資項目績效審計評價體系指標的基本內容,可將此領域的研究分為三個主要方向:基于“投入-產出”理論上的“3E”或“5E”評價指標體系研究、基于“受托責任”理論的政府績效責任審計評價體系研究以及借助以“因果關聯”為理論解釋的平衡計分卡及其應用原理構建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但是這些評價方式在評價結果的客觀性與實用性上均存在改進空間。
二、績效審計“階梯型”評價模式的內容框架
關于構建的公共交通投資項目的績效審計評價的基本框架,是反映績效評價內容的基本平臺。因此,為確定具體的指標用以具體衡量,首先應當確定該績效評價框架?!半A梯型”的績效審計評價框架是基于不同生產要素在公共交通投資項目的不同階段中發揮的作用,在完成價值的形成與轉化中所體現出的“階梯型”的發展過程。參閱圖1。從圖1可以看出,這一“階梯型”的評價指標體系從橫向和縱向兩個角度進行系統的衡量。橫坐標上,表示審計階段,依據照審計客體的轉換,按“準備階段”、“建設階段”“、營運階段”劃分工程項目的生命周期,進行階段審計??v坐標上,表示審計緯度,依據價值的形成過程,從“資源配置”“、職能行使”“、潛力發揮”“、貢獻效益”四個方面進行績效評價。四個維度之間存在內在邏輯關系參閱圖2。的。貨幣資金、實物資產、人力資源是項目建設和管理過程中初始價值形態,隨著項目建設和管理的不斷進行,實現資源配置、資源管理、資源增值,并最終發揮其社會價值,實現項目的最終目標。由于不同的項目階段,對應以不同的價值形成過程,并不是每一階段都需要對這四個緯度進行衡量,因此我們僅在事前項目的準備階段以“資源配置”和“職能行使”為審計緯度對項目進行審計評價,其審計客體為政府有關部門;在隨后的建設階段,就中標的建設單位,增加“潛力發揮”緯度,對施工的過程和竣工驗收進行審計;最終在交付使用的績效審計中,再添加以“貢獻效益”緯度,以公交公司等管理事業單位為審計客體,對建成后的公交項目綜合運行情況進行績效審計?!半A梯型”評價模式以“貨幣、實物、人力”三大生產要素的價值的形成過程為導向,在不同的審計階段對應以“資源配置”、“職能行使”“、潛力發揮”“、貢獻效益”四個緯度進行績效審計。階梯的形態不僅體現體現了橫向審計階段與縱向審計緯度的有效結合,并且以上升的趨勢來體現審計過程的層層遞進,以是否滿足公共需求、實現社會效益為最高目標的評價導向。
三、績效審計“階梯型”評價模式的指標體系
(一)資源配置對應的指標體系設計在考慮建設過程中的價值元素時,不能忽略的是這三項價值要素本身即具有價值,因此在最底層設立“資源配置”這一緯度,來對項目在資源運用的經濟性方面進行績效審計與評價。并且在項目的不同審計階段,對于這三項生產要素的評價都是必須的,隨著項目建設的推進,對生產要素評價的內容也會隨之改變。具體參閱表1。(二)職能行使對應的指標體系設計由于在資源配置環節這三項生產要素處于相對靜態,價值較低,只有將其投入到動態的投資項目建設過程中才會發揮作用形成更大的價值,因此對投入使用的基本要素在項目的有關建設流程中行使職能的效用,我們需要設立“職能行使”這一緯度來對建設過程中的效率性進行績效審計評價。同樣的,職能行使的過程是每一審計階段都要經歷,對應我們也需要做出不同的評價。具體參閱表2。(三)潛力發揮對應的指標體系設計隨著項目的建成,在公共交通投資項目中體現為道路的修繕、交通工具的購置、站臺設施的建成等方面,三大要素的價值進一步上升,由于尚未投入運營使用,故仍在建設階段以“潛力發揮”這一緯度對其潛在的價值進行效率性的績效審計與評價。由于對“潛力發揮”的評價僅在項目建設完成之后,因而只在建設階段和營運階段進行評價,具體參閱表3。(四)貢獻效益對應的指標體系設計當公共交通項目投入運營,即為最終滿足公共需求、實現社會效益時,“貨幣資金”、“實物資產”、“人力資源”實現了其最終的價值,由此我們以“貢獻效益”對其進行綜合的效果性績效審計評價。具體參閱表4。
四、績效審計“階梯型”評價指標體系的權重設置
構建出初始評價指標后,據此我們設計出初始問卷,采用李克特(likert)四級量表(最高為4分表示完全同意,3分表示基本同意,2表示中性評價,1分表示不同意),共發放問卷481份,實際收回456份,回收率為94.8%,通過因子分析和結構方程等方法進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驗證性因子分析,總結出關鍵影響因素,從而確定對應的影響指標,并按層次分析法確定權重,具體如下:(一)確定關鍵影響因素的權重1、求權重在采用層次分析法進行權重的確定時,我們通過向有關專家和部門領導及負責人發放問卷進行打分,并綜合面向群眾的調查問卷,對關鍵影響因素和其影響指標進行了內部的兩兩比較,確定每一個關鍵影響因素對于其他關鍵影響因素的相對重要性并賦予一定的分值,最終構造有關判斷矩陣進行特征值和組合權向量。以下我們以營運階段貢獻效益的三個關鍵影視因素進行舉例:2、一致性檢驗為進行判斷矩陣的一致性檢驗,計算一致性指標CI=(λmax-n)(/n-1),查表得到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RI。當隨機一致性比率CR=CI/RI<0.1時,認為層次分析排序的結果具有滿意一致性,即權數分配是合理的,否則需要調整判斷矩陣的元素取值,重新分配權系數的值。由上述表格數據可知:CI=(λmax-n)(/n-1)=-0.14CR=CI/RI=-0.14/0.58=-0.24<0.1所以可以得出結論貢獻效益的判斷矩陣具有較好的一致性,所求得的權重系數是有效的。以同樣的方法我們可以求得其它緯度的關鍵影響因素相對應的判斷矩陣,具體參閱表7。(二)確定影響指標的權重同樣的方法可以得到影響指標的判斷矩陣。根據一級判斷矩陣和二級判斷矩陣即可以得出該公共交通項目績效審計“階梯型”評價指標體系與權重:其中三個審計階段的權重分別為0.10,0.34,0.56。不同審計階段的審計緯度權重也存在差別:準備階段“資源配置”、“職能行使”緯度權重為0.57,0.43;建設階段三個緯度權重分別為0.26,0.26.0,48;營運階段審計緯度權重為0.14,0.25,0.18,0.43。
五、基于“階梯型”績效評價模式的應用
(一)項目背景與數據選取由于本文是以BRT快速公交為例所構建的指標體系,因此在對該評價體系進行運用時,也將選取某城市BRT的的相關調研數據進行研究。該城市于2010年建成BRT項目,共投資59690萬元,主要用于BRT專用道的改造42000萬元、站臺建設2500萬元、智能化系統開發40000萬元以及BRT車輛購買11000萬元等。據相關數據顯示,2012年年客運總量達6000萬人次作用,票務收入約有5000萬,政府補貼5000萬余元。目前該城市的BRT規模實施“一主一環五支”線路,預計到2020年將發展至5條主線,10條支線。以上有關數據,主要包括來源于收回的456份有效問卷,其中問卷分別對乘客、BRT司機及工作人員、周邊商戶進行調查;另外數據還數據還來自有關部門專家的采訪與評分。在對相關數據的處理上,我們采取模糊隸屬度的方式,對調查問卷上涉及的問題對應的到指標,進行隸屬度計算,下面以“貢獻效益”緯度下“公眾滿意度”的影響指標為例具體說明:在我們對公眾發放的調查問卷中,在有關問題中詢問對票價的滿意度時,共有215人參與了調查,其中111人選擇“滿意”,92人選擇“基本滿意”,12人選擇“一般”,0人選擇“不滿意”。因此,模糊隸屬度分別為v1=0.5187,v2=0.4252,v3=0.561,v4=0。對其他問卷的數據整理同理可以相關隸屬度,以下表8為有關公眾滿意度的統計結果。(二)指標計算根據上表x中“公眾滿意度”的影響指標權重,構建權重系數矩陣:A=(0.1,0.1,0.2,0.1,0.3,0.2)同時由上述指標的隸屬度,構建公眾滿意度的模糊關系矩陣:接著,再利用模糊層次綜合評價的計算模型B=AR,計算得到一級評價指標“公眾滿意度”的模糊評價向量:B=(0.54,0.36,0.05,0.05)同理,將有關數據整參閱表9。(三)模糊評價與結果分析根據表9的統計結果,可以得到各關鍵影響因素的模糊評價向量,同時,按照隸屬度最大的原則可知,對每一個關鍵影響因素都可以進行相應的等級評價,具體參閱表10。由表10可知,在26個關鍵影響因素中,有15個等級被評定為“優”,另有11個等級為“良”;在9個審計緯度中,有5個緯度等級為“優”,4個緯度等級為“良”;在3個審計階段中,在準備階段和營運階段等級為“優”,在建設階段則為“良”,最后的總評為“優”。整個評價過程中沒有相關的指標等級為“中”和“差”。據此,總體上我們可以初步判斷該城市BRT項目的整體績效情況是處于比較良好的狀態的,最終審計結果的等級則可以被評定為“優”。采用評價體系評語等級V={優,良,中,差}四個等級,相應的評分值C=(100,80,60,40),根據公式W=B×C計算最終的綜合評分,其中,B為最終審計階段的模糊向量。若計算結果85<W≤100,則最終績效為“優”,如果70<W≤85,最終績效為“良”,如果60<W≤70,最終績效為“中”,如果W≤60,則績效結果為“差”。由一下總評等級模糊向量計算該城市BRT項目的績效得分為:W=B×C=0.411×100+0.357×80+0.172×60+0.059×40=82.3995668綜合該績效得分可以最終判定該城市BRT項目的績效為“良”,并且是處于比較高的水平,尤其是在準備階段和建設階段內在貨幣資金和人力資源方面的關鍵影響因素都體現出較高的經濟性與效率效果性,而在建設階段中,由于在建設的工期、質量以及在資產使用等方面相較績效不優,從而使得整體評分有所降低,但從總體上來看該項目的整體績效仍然處于較高的水平。
六、總結
從以上政府績效審計“階梯型”評價模式在公共交通投資項目上運用可以看出,該評價模式可以綜合項目發展的全過程進行評價,并且準確快捷地發現項目中績效不足的領域,具有較好的可操作性。形式上,該評價模式具有獨創性,以“階梯型”逐步向上的形態體現項目建設的最終價值導向———“貢獻效益”;內容上,該評價模式不僅局限于事后運營情況的審計,也不將事前準備與事中建設的績效審計僅作為專項審計,而將公共交通投資項目作為一個完整的項目進行綜合的績效審計。此外,該模型指標體系的構建從長期發展的角度出發,以生產要素價值的形成過程連結各個緯度,并以體現生產“投入-產出”的價值來衡量績效的目的。由于公共交通投資項目種類繁多,筆者也僅以BRT項目作為研究對象,因而在嘗試給出具體的評價指標用于整體公共交通投資項目的績效審計評價時,會存在實用性和操作性的局限,但仍希望可以作為實務操作中績效審計相關工作的一個參考與借鑒。
作者:芮琦沈莉莎其尓單位:南京審計學院
- 上一篇:中職學校成本會計論文
- 下一篇:我國中小企業財務風險論文
精品范文
10公共衛生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