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任審計的問題及路徑研究
時間:2022-12-21 03:36:28
導語:離任審計的問題及路徑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各級政府主管部門都加強了對財政性資金的監管和落實,按規定實施了離任審計工作。按規定,經濟責任審計由國家審計機關、內審部門,或外聘會計師事務所完成。作者所在區一般中小學的離任審計大多由區教育局的內部監審部門完成。由于教育監審部門人員配備不足,每當同時遇到多起離任審計任務時,總是要抽調下屬學校的會計骨干協助工作。作為一名基層學校的會計人員,作者曾多次參加所在區教育局的各項內審工作,從具體操作實踐來看,基層內審工作主要存在以下特點:
1、普遍的工作狀況
由于參加內審的會計人員都來自同一個區的學校,各校的經濟業務很相似,會計核算也有統一要求,大家對賬務的處理都很熟悉,一般的會計人員也能發現賬務處理的不當之處。這樣,內審人員的業務培訓工作就相對容易得多。而且,在內審的實際過程中,各校的會計人員也得到了業務上的鍛煉與提高,一舉兩得。所以,大多數離任審計工作都是在主管監審部門的組織下,由下屬學校的會計骨干完成的。這樣的做法,還將會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延續下去。
2、存在的問題
1審計對象定位不清離任審計是對領導干部任期內的經濟責任審計,“審”的是經濟事件,評價的領導干部本人。所以在基層操作實踐中常常會有誤區,分不清“審事”還是“說人”。在操作實踐中,內審人員分不清是對賬務的真實性、完整性、合法性評價,還是要對資產的使用效益、財務管理制度的設計與落實評價。其實,在通過了會計核算及內控制度的審核后,評價的是領導干部本人的經濟責任。
2審計人員素質有待提高由于主管監審部門人員配備不足,實際執行離任審計的人員大都來源于基層學校,獨立性也不強,專業勝任能力不夠。如果內審人員僅僅是相鄰學校的一名會計,首先,內審人員的獨立性不強。因為,被審學校的財務人員也是內審人員的工作同伴,也許下一次,就輪到被審學校的會計來審自己學校了。所以,內審人員的策略或許會是:應付,表面過得去就行了。這樣,使得大多數的離任審計流于形式。其次,很多學校會計人員的業務能力僅僅能完成學校本身的賬務處理,與離任審計需要的職業判斷能力差距甚遠,不能從一定的層次、高度上來把握復雜經濟業務的實質。例如審計資產管理時,資產的使用是一個經常性的、過程性的管理,學校不但要保證資產的完整、設施的安全,更要發揮資產的使用效能,為教育教學服務,最終達到學校的發展目標———培養優秀人才。但如果一個學校的資產保存完好,閑置不用,那就沒有產生效益,就是極大的浪費。在審計過程中,往往需要核查的不單單是賬面上的數字,更要核查學校功能室的配備、實驗課的開課率、設備的使用記錄等等,從多方面來考察學校資產的實際使用狀況及使用效益。很多會計無從下手,更談不上審計的質量。
3重會計核算審計,輕管理效益審計在基層操作實踐中,審計定位不清,不知是要審賬,還是審查內控制度。這樣往往造成重會計核算的真實性、合法性的審查,忽視了財務管理措施設計與落實等較高層次審核的要求,對財政性資金使用效益的審核更是避而不談。這樣一來,審計評價反映的僅僅是財務會計核算的真實、合法與否,而不是財政性資金最終帶來了多少的效益,領導干部的經濟責任落實了多少。而且經常發生這樣的笑話:很多基層離任審計都變調成了審計會計人員,而非校長了。
4審計標準不統一,難以定量分析一方面,具有我國特色的離任審計經歷的時間不長,沒有形成完善的體系;另一方面我國事業單位形式多樣化,在制定審計標準時,難以結合整個地區、全行業發展來制定統一的標準。沒有統一的標準體系,那么在操作實踐中,很難形成統一的指標結果,以至于很難完成進一步的定量分析,更無法進行橫向的、縱向的比較。例如,教育的投入———產出比,可以借鑒企業的考核指標來完成,用培養的人才量與財政性資金的投入相比較,來衡量學校產出效能的高低。當然,人才量的多少還可以用優秀學生數量的約當量來調整計算。這一指標也可看出學校的耗費率。用這樣的指標來衡量學校,就可以引導財政性資金的合理分配、流向及資產的配置等,提高整個地區的整體的教育水平,而不是一味地把資金、資產配置到本身各方面就很優質的學校。有了客觀的指標,才能客觀、真實地評定領導干部經濟責任的履行情況,這樣也才利于教育的整體均衡發展。
5審計評價不規范目前,基層離任審計評價的內容不規范。有的評價定位不清,針對性不強,發表的評價不明確是對財務核算工作,還是領導干部本人;有的只披露財務工作及管理中的問題,而缺乏必要的評價,避而不談領導的經濟責任。就這一點,有的是內審人員故意或是看似疏忽造成的,有的卻是內審人員怕擔責任造成的。根本原因還在于內審人員不夠獨立。經濟責任審計評價中以定性評價方法居多,定量評價方法在評價工作中只起到了簡單的輔助作用。隨著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體系逐漸復雜,簡單的模式將難以評價復雜的內容。
二、對策及解決途徑
如果要做好離任審計工作,通過它讓更多的學校管理者自覺地走向規范化、效益化的管理之路,發揮財政性資金最大的使用效益,就要切實解決以下問題:
1、審計目標清晰化離任審計審的是校長任期內的經濟責任,審計評價要明確做出對領導干部本人的評價。這樣,才能增強領導干部的經濟責任意識,自覺加強對經濟工作的管理。
2、培養、提高財會人員專業素養領導干部帶頭學習經濟責任相關法律法規知識,全員建立經濟責任意識。加強財務人員、內審人員專業知識、能力的繼續培訓工作,財務人員不但要會做賬,還要了解財務管理的方法和途徑。重申財會人員的準入制度,以及不相容職務的分離制度等。這樣,才能從人員配備上保障離任審計的質量。
3、加快制定離任審計標準體系包括指標體系的建立,以具體、科學指導基層的實踐操作,使離任審計的結果有客觀數據可依、結果可比,使數據結果的應用能更廣泛。
4、加強審計結果的運用積極利用審計結果,在一定范圍通報審計結果并將審計情況作為干部任免的重要依據。
5、推動、完善內控制度建設揭露賬務問題、查處違規問題,是離任審計工作的重要方面,但不是主要方面。
它不應該僅僅停留在揭露問題的層面,而更要求建立一個防范錯報和舞弊的體系,形成一個權力制衡的長效機制———內控制度,才能從源頭上保障經濟責任的落實,才能促進學校健康、持續的發展。最后,喜聞《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2014年將正式實施,我們相信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各行業的經濟管理工作也加快了步伐。作者愿將在基層離任審計工作的一點感觸和思考與大家分享,為教育事業的健康、持續發展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
作者:后波單位:昆明市盤龍區北京路小學
- 上一篇:芻議電力企業開展內部審計的策略
- 下一篇:電子文獻資源的穩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