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審計與經濟責任審計分析
時間:2022-06-08 03:30:46
導語:財務審計與經濟責任審計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財務審計同與經濟責任審計雖然都是審計工作的重要構成,但是它們屬于兩種不同類型的審計業務。這兩者之間既存在某些方面的聯系,同時又有明顯的區別。明確這兩者間的關系有利于明確審計目的,進而提升審計工作的實效和針對性。本文就主要圍繞財務審計與經濟責任審計的關系進行闡述分析。
關鍵詞:經濟責任審計;財務審計;差異
財務審計和經濟責任審計都屬于審計活動范疇,這兩者都同經濟及社會的發展水平存在著廣泛且密切的聯系。就經濟責任審計而言,其屬于一項具有中國特色的新穎的審計活動和業務,財務審計是世界各種通用的審計活動。經濟責任審計與財務審計既存在著本質層的相同之處,又存在著難分難舍的內在關聯。
一、財務審計與經濟責任審計的一致性
(一)審計程序大體一致。在實際開展審計工作時,財務審計和經濟責任審計的程序大體上是一致的,通常都需要歷經審計計劃階段、審計準備階段、審計實施階段、編制審計底稿、審計報告以及審計結果報告、審計發現問題整改落實這幾大階段。(二)產生動因大體一致。產生審計行為的動因基本上都是基于所有者和使用權的分離,簡單的說就是受托責任。無論是經濟責任審計,還是財務審計都是基于經濟受托責任關系開展工作。簡單的說就是資源占有者更好地實現對資源的有效使用和管理的保證機制和必不可少的手段。就審計組織方面來看,其為了保證各項審計業務得以有效實施,同時公正客觀地證明受托人具體的責任履行情況,進而將其進一步劃分為經濟責任審計和財務收支審計等不同的審計類型,這樣利于更好地開展業務管理工作[1]。(三)監督原則大體一致。都必須堅持客觀公正、依法依規和實事求是的原則。審計人員所開展的對各項審計活動,都要求看其是否具備合法性、真實性和效益型都應遵照國家的相關的法律法規,并以客觀事實和標準為依據,不能有主觀想象、個人偏好等。(四)開展工作的基礎一致。經濟責任審計和財務收支審計都以評價被審計單位的財務相關資料賬證表為基礎。經濟責任審計必然涉及到財務收支審計,財務收支審計是經濟責任審計的基礎。經濟責任審計范圍比較廣泛,其中財務收支責任極為重要,無論是經濟責任審計還是財務收支審計都共同擔負著反腐倡廉的重任。
二、財務審計同經濟責任審計的差異性
(一)審計的依據不同。企業財務審計是指審計機構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及相關實施條例和審計準則等,經濟責任審計主要依據是中辦、國辦下發的中辦發[2010]32號《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對于中央企業來說,依據是國資委2004年8月23日印發了第7號令《中央企業經濟責任審計管理暫行辦法》;各省市也制訂了一些相關的實施細則。(二)審計對象層面的差異。從審計對象層面來看,財務審計和經濟責任審計存在著明顯的不同。通常,財務審計主要是將被審計單位作為立足點,主要是針對“事物”進行的監督。經濟責任審計主要是根據黨政部門的委托實施的審計活動。主要是借助于對“事”的監督來貫徹落實對“人”的監督。相比于財務審計工作而言,經濟責任審計的審計對象更為復雜,其將監督“事”和監督“人”有機結合起來,監督程度更深、范圍更廣且力度更大。(三)審計內容側重點的差異。經濟責任審計不僅包含對被審計單位財務收支、資產、負債、損益情況的審計,還應對其任職責任任務目標的完成情況、重大經濟決策、個人廉潔自律等反面的情況作出評價。財務審計則主要評價被審計單位的財務收支的真實行、效益性和合法性等方面。從形式層面分析,財務收支審計被包括在經濟責任審計的內容中;從實質層面進行分析,傳統意義上的財務審計主要是對“單位”進行的審計工作,經濟責任審計主要是對“責任人所應負的職責”進行的審計,同時還對“責任人”實際的履職情況進行評價。(四)審計風險大小差異。財務審計風險屬于普通的審計風險,經濟責任審計所處的現實的審計環境更為復雜和特殊,且風險因素更多。經濟責任審計涉及查證結果不實、審計證據不充分的風險、定性決定不準確以及評價結論不客觀等的風險。假如對領導干部出現了評價不合理和經濟責任鑒證不準確的情況,就有可能會導致用人風險,給國家和社會帶來嚴重的后果。(五)審計目標差異。經濟責任的審計目標包括個性目標和共性目標,也就是特定目標和基本目標?;灸繕酥饕菍ο嚓P經濟活動的審計和鑒證,并對工作目標的實際完成情況進行核實,同時揭示工作開展過程中的現存問題,然后對決策履行、決策管理、政策的執行和職責監督應負的經濟責任,并對遵守廉政規定等相關情況進行評價,然后依照法律對相關問題提出具體意見,借此來促使依法行政能力得到切實提升,同時起到對經濟行為進行規范的目的[2]。與此同時,經濟責任審計還可結合地區、部門以及單位的實際特點,委托單位或者相關領導的要求,確定特定目標和個性目標。財務審計通常則是對單位或者部門的財務活動的合法性、真實性和實際效益情況進行監督、評價,目標更為單一。(六)對審計結果利用形式的差異。對經濟責任審計結果的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紀檢監察和組織人事部門。審計結果是管理使用干部的重要參考依據,這一結果決定了是對領導干部進行褒揚還是責任追究。這一對結果的利用更好地體現在間接效應方面。例如,在財務收支的審計工作開展的實踐中,審計機關應結合所發現問題并遵照財經法紀對被審計的單位采取相應措施進行處理并對相關人員進行經濟處罰,其所產生的審計結果的直接效應更明顯。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對于財務審計和經濟責任審計的關系應有準確的把握和認識,同時還應基于現行制度、理論依據等深化對審計工作的監督。當然,還應結合工作實際進行研究,明確兩者的一致性和差異,借此來更好地推進經濟責任審計實際的健康發展?;谪攧諏徲嫼徒洕熑螌徲嬙诒举|上的一致性,兩者都是對經濟事務進行鑒證、監督和評價,兩者是一脈相承的。唯有善于利用這兩者的內在聯系,求同存異,才能切實提升審計質量。同時,還應注意在開展審計工作時揚長避短、趨利避害,并加強對審計風險的防范意識。
參考文獻
[1]魏素婧.經濟責任審計與財務收支審計的比較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7(16):122-124.
[2]阮翠玲.論經濟責任審計與績效審計之比較研究[J].商情,2016(40):322-324.
作者:沈立鑄 單位:云南物流產業集團有限公司
- 上一篇:幾何量計量發展與趨勢
- 下一篇:企業信息化內部審計風險及規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