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態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探討

時間:2022-08-06 09:56:30

導語:新常態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常態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探討

目前一些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存在一定的問題,使企業發展受到制約,難以適應國內經濟發展的新常態。對此,國有企業應當高度重視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分析并找出此項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采取針對性措施予以解決,以便此項工作與時俱進,有效實施,為促進國有企業持續健康發展創造條件。文文著重分析新常態背景下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問題,探究具有可行性的解決對策。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時期,經濟結構及經濟環境等方面的變化均推動著國有企業轉型升級,創造出較高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但是,伴隨著國有企業改革,企業內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導致審計結果的有效性不高,這或多或少給國有企業發展帶來一定負面影響。對此,應從新常態視角展望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發展態勢,探究具有可行性的解決對策,提高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有效性、可行性。

新常態下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發展態勢

審計對象變化越來越快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的對象是企業內部領導干部,主要對其在任期間的會計信息和會計信息反映的資產、負債、損益內容進行監督與檢查。隨著國有企業改革步伐不斷加快,使國有資本企業逐漸退出競爭性行業,轉型成為適應市場經濟環境的國有企業。因此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范圍縮小,但審計對象變化越來越快。審計內容越來越多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國有資產是否完整安全,是否保值、增值。國有企業能否持續健康地發展,直接關系到國民經濟能否穩步推進,若國有企業內部存在貪污受賄等不良風氣,造成資產損失嚴重,這將極大地降低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了避免此種情況發生,根據國有企業運營實際情況,應科學合理地落實經濟責任審計工作。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不斷推進,企業業務范圍、經營模式等均有所改變,相應的企業財務會計、內部控制、業務管理等均有所調整。因此,相對以往審計工作實施來看,當前此項工作內容增多。審計要求越來越嚴格時代不斷發展,社會不斷進步,均給國有企業帶來較大的沖擊和影響,使企業經營理念、管理方法、財務會計工作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又因為黨中央高度重視黨員干部紀律問題,為了有效地遏制國有企業出現貪污、受賄等不良現象,頒布實施《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實施細則》對經濟審計工作提出嚴格的要求。此種情況下,國有企業應當正確認識到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重要性,根據以上《細則》的內容制定可行的審計任務,并根據企業內制定的規章制度,規范化、合理化、有效化地落實經濟責任審計工作。

新常態下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存在的問題

從新常態的角度來分析現階段我國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落實實際情況,不難發現此項工作存在一些問題,致使國有企業發展壯大受到制約。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方式單一就現階段國有企業內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落實實際情況來看,此項工作以結果為導向,即將審計對象任職期間結果的好壞作為評價考核的依據。客觀來講,此種審計方式過于片面,未能全面地、深入地了解審計對象任職期間的工作狀況,不能確定其是否做出違法違規的行為,比如某些領導干部在職期間挪用專項資金、虛報財務收入等,但在退任之際采取措施彌補以往工作的不足,從而獲得了良好的任期結果。另外,經濟責任審計工作過于依賴財務收支審計。國有企業運營規模不斷擴大、業務類型增多,使得財務工作越來越重要、越來越復雜,在貫徹落實此項工作的過程中可能受到某些因素的影響,比如制度因素、人員因素、政策因素等。但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也不能過于依賴財務會計審計結果而忽略其他方面的情況,否則將會導致經濟責任審計不科學、不合理且無效。領導干部經濟責任界定模糊雖然相關規定表明,國有企業內部領導干部在履職期間所負經濟責任需要進行公平公正的評價,但現階段仍存在領導干部經濟責任界定模糊的問題。對于企業各部門之間任職安排不合理的問題,難以明確是前任領導干部的責任還是現任領導干部的責任;對于企業集體制定的戰略發展決策或者經濟項目,難以明確是集體責任還是個人責任。如此勢必難以得到公平公正、合情合理的審計結果。經濟責任審計人員存在不足審計人員作為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主體,他們的專業水平、業務能力、職業素質等均會給此項工作帶來一定的影響,所以需要嚴格要求審計人員,保證其能夠認真負責、公平公正地落實各項審計工作,將企業領導干部任職期間的會計信息全面、準確、真實地呈現出來,反映企業資產變化情況。但從現階段某些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實施情況來看,審計人員在崗位工作中表現出專業知識缺乏、業務能力不強、職業素質偏低等不足,導致審計工作結果不佳。

新常態下強化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的對策

為促進國有企業持續健康地發展,應高度重視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正確認識到此項工作存在的問題,探究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經濟責任審計結果的有效性,保證企業資產保值增值。創新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方式新常態下國有企業領導干部任職持續上升,推動企業發展壯大。為此,在企業內部實施的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應全面化、有效化、合理化地展開。以往單一的工作方式難以滿足不斷增多的審計工作內容、更嚴格的審計要求、不斷變化的審計對象,創新工作方式成為必然。應詳細了解國有企業內外部環境,明確企業發展面臨的困境和挑戰,尤其是經濟責任審計方面,應進一步完善審計內部控制制度,從強化內部控制、加強風險預警、加強風險管理三方面來創新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及時發現問題并提出可行的解決措施,創造較高的經濟效益,推動國有企業持續健康發展。依法公正界定領導干部經濟責任依法公正界定領導干部的經濟責任,規范合理地落實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才能清楚地了解到干部任職期間經濟責任履行情況,是否做出違法亂紀的行為;是否推動國有企業持續健康發展。領導干部經濟責任的界定應根據我國相關規定的要求,合理劃清前任干部領導與現任干部領導的經濟責任;合理劃清集體決策和個人決策,以便對決策實施的過程中存在的錯誤予以正確的界定,進而通過一系列的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清楚地了解領導干部任職期間所做出的成績或應承擔的責任。提高審計人員的整體水平審計人員整體水平偏低,是導致現階段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問題產生的原因之一。為了使新常態下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良好發展,應當正確認識到審計人員方面存在的問題。應按照企業相關制度對審計人員提出學歷、職稱、能力、素質等方面的要求,促使審計人員強化自身的整體水平,滿足崗位要求,有效落實各項審計工作。為此,國有企業一方面要讓審計人員了解新常態下經濟責任審計要求,使之明確自身存在的不足,積極鼓勵他們參加相關職稱考試。另一方面要組織開展相應的培訓活動,如職業素質教育、專業知識及技能培訓等等,逐漸提高審計人員的整體水平,為更加專業化、規范化、合理化地實施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創造條件。

結束語

新常態下國有企業轉型升級步伐持續邁進,使得企業業務類型增多、經營規模不斷擴大,相應的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有所調整,即審計內容增多、審計要求提高、審計對象變化頻繁等。正因如此諸多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存在一些問題,如工作方式單一、領導干部經濟責任界定模糊、審計人員整體水平偏低,導致審計結果有效性不高。對此,應積極探究行之有效的解決對策,解決問題,以便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規范化、合理化、有效化地落實,保障企業資產有效運用,實現保值增值的目的,為促進國有企業持續健康發展創造條件。

參考文獻:

[1]張甜溪.經濟新常態下從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看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基于假想理論模型的探討[J].經營與管理,2017(2):8.

[2]王君暉,譚沈祁.淺談如何做好新常態下縣以下經濟責任審計工作[EB/OL].中國審計網,2015-10-10.

[3]位浩.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案例研究——以R市煙草公司為例[D].鄭州:河南財經政法大學,2017.

[4]王麗麗.內部控制評價及其與盈余質量相關性研究的文獻綜述[J].時代金融旬刊,2013(36):33-37.

[5]魏婷.完善新常態下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的探討[J].財政監督,2018(03):66-69.

作者:何麗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