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時間:2022-06-03 04:05:41
導語: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內控制度不完善、監督不到位
當前,我國事業單位的內控情況呈現整體內控意識不強、監督機制弱化、內部控制失效的狀況。有的事業單位根本不重視內部控制,對相關制度、準則、要求也只是束之高閣、不聞不問,認為財政的錢如何花是財務的事,與內部控制無關;有的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不全面,有一些單項的內控制度,簡單地將財政部門預算控制等同于內部控制,沒有施行全面的內部控制。事業單位各種內控缺失的情況也隨之出現,如固定資產管理混亂、預算執行隨意、收支業務審核不嚴、合同條款粗放等,加大了事業單位的運行成本,甚至出現了違法違規現象。
(二)預算粗放、缺少約束力
事業單位隨著財政制度的改革,預算管理作為財政管理的一個方式,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預算管理作為財政管理的一個重要方式,旨在完善預算管理,實現有效監督,推動事業單位健康發展。但在實際管理當中預算管理與事業單位的實際情況不協調的問題也越來越嚴重,同時也嚴重制約著事業單位的發展,主要矛盾有以下幾點:
1.預算編制教條化,編制依據主要是單位類別、人員數量、以前年度同類型預算,與預算單位實際情況相差較遠。
2.預算執行缺乏嚴肅性,預算調整人為因素較重,調整隨意性較大。
3.預算資金不到位或到位時間較晚,造成年終花錢和掛賬較多。
4.應納入預算管理的資金未全部納入預算管理。
(三)會計基礎工作薄弱、財務管理待加強
在財務管理、會計基礎工作等方面的不足之處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會計基礎工作薄弱。會計基礎工作中收集到的信息是會計核算的最基礎資料,因此,會計基礎工作質量高低直接影響著會計工作的質量高低,但事業單位在財務管理中,會計基礎工作一直以來都是各類審計提出問題較多的一個部分,提出的主要問題有原始憑證不合規、支出報銷審批手續不全、大額現金支付等。
2.會計核算不規范。會計核算是將收集到的會計基礎信息轉化為會計語言,真實反映事業單位財務狀況的關鍵環節,會計核算不規范,將會使得事業單位財務信息與實際財務狀況出現偏頗,無法為單位經濟業務的開展及決策提供會計保障,不便于會計信息使用者的理解和使用。在實際工作中會計核算不規范的情況時有出現,更有一些事業單位為了躲避財政預算管理,將部分收支在往來款中列支,有意造成會計核算不規范。
3.資產管理流于形式。事業單位在資產管理中由于管理人員觀念落后、部門間工作協調不到位等原因造成事業單位資產增加減少程序不合規、手續不齊全,賬實不相符等情況實有發生,無法真實地反映事業單位資產情況,也不利于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
4.債權債務長期掛賬。由于事業單位管理人員對債權債務的工作不夠重視,加上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中不要求按期計提壞賬準備等原因,造成事業單位債權債務長期掛賬情況較為突出,形成了事業單位的損失,嚴重的甚至擠占單位正常財政資金。
5.合同條款擬定粗放,執行過程較為隨意。事業單位的合同管理主要集中在經營收支這一塊上,由于經營收支不是事業單位的主業,從思想源頭上對經營合同不夠重視,合同簽訂前的分析準備工作不夠全面,合同條款擬定較為粗放,在后期的合同執行過程中容易給對方空子可鉆,形成對方違約成本較低的情況。同時,事業單位合同執行相關人員在合同執行過程中隨意性也較大,認為只要不影響大的方面就行,不需要嚴格按合同來做,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合同經營收益。
二、事業單位加強內部控制應采取的措施
(一)健全內部控制風險管控機制
事業單位內控制度的建設,要從本單位實際情況出發,根據單位業務管理的特點和要求,從以下三方面做好內部控制的制度建設。
1.建立風險評估機制。事業單位成立由單位領導擔任組長的風險評估小組,將單位內部全部經濟活動納入評估范圍,從單位層面和業務層面進行風險評估。單位層面重點關注是否確立內控職能部門;是否建立單位內部各部門的溝通協調和聯動機制;是否有內部管理制度,執行是否有效;是否按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對經濟業務事項進行賬務處理,編制財務會計報告。業務層面重點關注預算管理、收支管理、政府采購管理、資產管理、建設項目管理、合同管理等是否嚴格管理、程序合規、控制有效。
2.嚴格風險控制。根據本單位實際情況實行歸口管理,強化對經濟活動的預算約束和流程控制,嚴格遵守相關制度、規范,進行日常管理和定期清查機制,密切關注單位經濟活動中的風險變化情況,及時按程序進行調整,降低單位財務風險。
3.做好風險監督與評價。組織專門的人員根據單位的實際情況,針對單位內部控制活動的有效性進行獨立的內部控制監督與自我評價,提出監督與評價意見,供單位決策層參考使用,從而促進內部控制的有效開展。
(二)加強全面預算管理
預算是事業單位一年收支的計劃,具有全局性觀念,要管好事業單位的預算控制業務就要將單位的全部經濟活動納入預算管理?,F事業單位預算管理周期主要有預算編制、預算執行、預算績效評價和決算三個階段,為了能夠強化預算分配與調控,規范預算收支活動,實現預算管理科學化、規范化、標準化,確保事業單位資金有效安全運行,提高事業單位資金使用效益,事業單位的預算管理應當以全面預算、統籌安排、控制為主、績效考評、優化配置、確保重點為原則,從預算編制環節、預算執行環節、預算評價環節進行全面管理。
1.預算編制?,F事業單位預算編制按照全面性原則包含基本支出、項目支出、非稅收入三個部分,采用“二上二下”的形式進行編制批復。編制工作中應按動態管理的要求,及時更新事業單位在財政庫中的基礎信息,運用科學的預算編制方法,依據基礎信息精細編制,使基本支出預算與事業單位實際情況相符合,保證事業單位的正常運轉。項目支出預算編制中,事業單位根據其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結合財政部門預算安排和資金來源情況,分析事業單位可用財政資源,嚴格篩選論證項目,向財政提出哪些項目應當終止、哪些項目應當縮減、哪些項目應當保持、哪些項目應當增長的意見,確保項目預算資金用在刀刃上。非稅收入是事業單位除財政資金之外的其他收入,為保證預算管理的全面性,非稅收入應全部納入預算管理。事業單位應根據可預見的經濟性、政策性、管理性等因素,對本單位非稅收入情況進行初步判斷,根據本單位實際需要,積極穩妥的編制非稅收入預算。
2.預算執行。在執行預算過程中事業單位應本著勤儉節約、精打細算的原則,統籌安排使用好各類資金,確保全年發展計劃的實施,維護預算管理的嚴肅性,嚴格按照批復的預算金額、用途執行,嚴禁將預算資金挪做他用。如確實需要調整原支出結構的,應按規定程序辦理預算變更手續,杜絕人為隨意調整預算情況的出現。同時,在預算的執行過程中,財政及相關部門應根據事業單位的預算時間、項目進度及時撥付預算資金,事業單位也應對相關支出及時進行支付,避免由于撥款和支付不及時造成的年終花錢和掛賬較多等情況的出現。
3.預算評價。事業單位在預算年度結束后進行年度預算的執行審核和決算工作,按規定上報財政部門審核匯總,同時接受本單位績效評價機構和財政的績效評價,預算執行及績效評價情況將作為一下年度預算安排的重要參考依據。事業單位應建立健全單位預算與決算相互反映、相互促進的機制,加強決算分析和績效評價工作,強化決算分析和績效考評結果運用,促進預算管理工作的提高。
(三)規范會計核算與財務管理
針對存在問題和審計規范要求提出以下措施。
1.夯實會計基礎工作。本著真實性、合法性、合理性、完整性、正確性、及時性的原則,嚴格審核經濟業務發生時取得的相關發票、單據、批準文件、經濟合同等原始憑證。嚴格支出報銷程序,確實發揮各崗位審核監督職能,杜絕違規支付,支付報銷手續不全等情況的出現。嚴格現金管理相關規定,避免不合規大額現金支付情況的出現,定時進行現金盤點,保證現金安全。嚴格遵守銀行賬戶管理相關規定,以《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相關要求為指導,做好會計基礎工作,確保會計基礎信息真實準確。
2.規范會計核算。事業單位應以《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為依據,準確應用會計科目,根據實際發生的業務,對應預算批復資金來源,按照制度規定的會計處理方法進行確認核算。避免會計核算不規范造成信息失真,人為調整使用會計核算單位科目,躲避預算管理的情況出現,保證會計核算真實可靠、內容完整。采用財政部門統一會計報表格式要求進行決算報表報送,方便會計信息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3.嚴格資產管理。將事業單位全部資產納入資產管理,對資產實施歸口管理,明確賬務管理部門、實物管理部門、資產使用和保管責任人,嚴格接觸限制條件和審批程序,從資產審批、購置、使用、處置四個方面做好資產管理工作。事業單位由于實行全面預算管理,資產管理中的四方面需要遵循財政相關程序,實行“財政部門-主管部門-事業單位”三個層次的管理。審批、處置根據資產金額大小的不同,由財政部門或主管部門批準執行;購置根據資產類型進行政府采購,避免資產增加減少程序不合規、手續不齊全等情況的出現。在資產使用中建立資產信息管理系統,做好資產的統計、報告、分析工作,實現對資產的動態管理。定期進行資產對賬、清查、盤點,確保賬實相符。
4.定期進行債權債務的清理。事業單位的債權債務也是財務管理中重要的一部分,需要定期進行債權債務的清理,最大程度的避免財務風險。首先,對債權債務定期進行詢證對賬。其次,對債權債務進行分類處理,個人借支的各類備用金以一定的時間為期限,按時催收或以報銷交易所沖銷借支款項,避免長期占用單位資金;單位間的債權債務根據實際情況定期進行催收、支付,避免長期掛賬,增加財務風險。最后,梳理債權債務的掛賬時間,做好債權債務的備查登記,對掛賬時間較長,多次催收、支付無果,希望不大的債權債務按程序進行核銷。
5.加強合同管理。事業單位在合同訂立前應根據合同訂立目標,充分考慮分析現有因素,可能出現的情況,組織相關職能部門人員進行合同談判,明確合同標的、合同履行方式、雙方責任義務、糾紛解決方式等。合同執行過程中,嚴格按合同條款履行,同時對合同履行情況進行審查,發現可能因履行合同出現的風險,要及時與對方進行協商,對原合同進行補充、變更或解除,降低單位風險。
作者:段欽單位:昆明公路管理總段
- 上一篇: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現狀與措施
- 下一篇:風險導向模式下高校內部審計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