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小企業內部控制探究

時間:2022-10-11 03:18:55

導語:關于中小企業內部控制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于中小企業內部控制探究

摘要: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中小企業的生存發展面臨更嚴峻的考驗。而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是中小企業加強內部管理,立于不敗之地的重要環節。從我國目前的現實情況來看,許多中小企業的內部控制不完善,削弱了企業的內部管理,阻礙了企業的發展。文章針對當前部分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的相關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建議,以期能夠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

關鍵詞:中小企業;內部控制

一、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的意義和作用

內部控制是企業為實現經營管理的可控性,保證財務數據的可靠性、管理的效率以及對相關法律的遵守,由企業自董事會至全體員工全方位共同實施的政策和程序,包括控制環境、風險評估過程、信息系統與溝通、控制活動和對控制的監督五個要素。其重要性有:促進企業遵循國家法律法規,在守法的基礎上實現自身的發展;為資產安全提供制度保障,促進維護資產安全;保證對外披露信息的真實和完整,提升企業的聲譽和形象。

二、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

1.組織結構不合理,內控意思淡薄。中小企業多是家族式的民營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統一,企業資產規模小,人員少,管理的層級少,組織結構簡單,管理權主要集中在某個人手里,缺乏內部牽制,企業的董事會、監事會形同虛設,無法實現內部權力的制衡。而且,由于中小企業重生產輕管理,缺乏內部控制,對內部控制不了解、不重視,甚至存在錯誤認識,認為內控就是層層請示,浪費時間,影響工作效率,束縛企業的發展。即使有部分企業認識到需要內部控制,也僅把內部控制看成某個部門的事,沒有站在企業宏觀戰略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導致內部控制在企業管理中未起到應有的作用。2.內控制度不健全,執行不到位。中小企業權利集中,不重視制度建設,所有事情一人說了算,對內控不了解,認為內控制度影響效率,制約公司發展的步伐,在這類企業中根本就不存在內控制度。即使部分企業雖然制定了內控制度,但制度不夠全面具體,只在框架上進行了原則性的要求,具體該怎么做沒有規定出來,并且多數內控制度是針對財務人員制定的,沒有涵蓋所有部門、人員和環節,更沒有根據企業實際經營狀況進行適時的調整,即使是制定了內控制度也難以真正得到貫徹執行,一方面是由于權力過于集中,領導行為凌駕于內部控制之上,已有的內控制度成為擺設;另一方面,在內控制度執行過程中,存在隨意性較大的問題,遇到實際問題時,沒有按規定要求執行。3.風險意識淡薄,風險評估機制缺失。中小企業只憑管理者的感覺和經驗盲目決策,缺乏風險管理意識,對市場風險沒有充分認識,忽視風險體系的建設,缺乏相應的風險控制機制,缺少有效的風險評估體系和預警系統,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這對企業來說是一種劣勢,一旦遭遇風險,往往會使企業手足無措,無法應對,會使企業陷入絕境。而且,由于中小企業忽視風險體系的建設,缺乏風險評估人員,因此,常常不能有效地分析和辨認企業已存在或可能出現的風險而造成決策失誤,加大了企業風險損失的可能性。4.內部控制缺乏監督機制,監督不力。內部監督是內控正常有效運行的保障,內控實施過程必須施以恰當的監督,并通過監督活動對現有的內控制度進行必要的修正。目前,我國雖然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備的外部監督體系,但內部監督體系比較薄弱,內部監督主要依靠內部審計部門來實現。但是大部分中小企業由于受到自身規模、成本、人力等方面的限制,在內部審計方面存在多種問題,如沒有設立內部審計機構或缺乏專職內審人員等,即使有的企業設立了內審部門,但內部審計工作多流于形式,一方面是由于內部審計隸屬于財務部,在形式上缺乏獨立性,另一反面,內審工作的范圍僅局限于審核會計賬目,對內部稽核、評價內控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企業內各職能部門的效率等方面,卻未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三、強化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的建設

1.完善組織結構,增強內控意識。中小企業投資主體單一,權利高度集中,應當通過建立規范的公司治理結構和內控制度來發揮股東會、董事會和監事會的作用。同時,建立健全與業務相適應的組織結構,在設置內部機構時,要科學劃分部門職能,明確規定其職責權限,既要防止權力重疊,又要避免出現權力真空,做到相互協調、相互牽制。根據職責權限設置必要的崗位,選擇合適的人員,各崗位各司其職,各盡其力,共同營造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貫徹執行現有的內控制度,避免個人意志凌駕于制度之上,遵從制度管人管事,規避經營風險。企業管理者要增強內控意思,更新觀念,要充分認識到建立內控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清健全內控制度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注重依靠內部控制來強化管理,并充分調動管理者和員工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才能建立一個管理完善、控制有效,相互激勵制約的工作環境,促進管理者和員工的融洽,促進企業的健康持續發展。2.健全內控制度,提升內控制度的執行力度。完善的控制政策與程序是企業進行風險管理和實現企業目標的保證,企業應建立適合企業發展階段的貫穿所有層面和工作的內部控制制度,包括一系列不同的控制活動,如審批、授權、確認、核對、評價經營業績以及維護資產安全等。對中小企業來說,首先,建立授權審批制度,確保在企業有效控制范圍內進行業務活動,在授權范圍內行使職權;其次,建立資產保護制度,限制未經授權的人員直接接觸和處置公司財產,確保公司資產的安全和完整;再次,加強內部會計管理,做好會計基礎工作,建立規范的財務體系,執行嚴格的財務制度;最后,要建立業績評價和考核的相關制度,考核要客觀、公平、公正,一切建立在事實和數字的基礎上。中小企業在建立健全內控制度的同時,要提升執行力度,加強控制關鍵點的把控和規劃,要重視內部牽制制度的落實,保證不相容職務崗位的分離,實行定期輪崗制度,以達到牽制的效果,防止內部串通,造成舞弊。同時,要采用培訓、內部宣傳等方式,讓企業職工樹立良好的工作意識,并自主的參與到內部控制工作中,保證內部控制目標的順利落實。3.提高風險意識,建立風險機制。中小企業要生存和發展,就要重視風險管理,要權衡利弊,要在考慮收益的同時更要考慮風險的所在及其防范措施,要建立完善的風險預測、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控制機制。要盡量避免或者抵御潛在的風險,采用風險評估技術對企業發展中有可能面臨的風險進行有效識別和評估,并根據識別出的具體風險,指定相關的風險分散、風險轉移和風險回避等戰略,對風險性質、危害實施分類管理,以有效防范、控制和規避風險。由于中小企業抗風險能力弱,尤其要關注財務風險,建立財務風險預警機制。財務風險是最主要的風險,企業應實時監督評估其風險效果,如果情況惡化,及時采取補救措施。同時,全體員工也應樹立良好的風險意識,積極實施已制定的內控制度,將內控政策落實到實處。4.強化內部審計,加強監督。要保證內控制度的執行效果,就必須加強內控制度的執行監督力度。企業的內部監督主要通過內部審計部門來實現,因此,要強化內部審計的監督,一方面既可監督內控制度的執行效果,另一方面又可找出內控的薄弱環節,及時完善內控制度,滿足企業經營變化的需要。所以,中小企業要重視內部審計工作,設立獨立的內部審計部門,配備專職內部審計人員,并將審計程序、審計方法、審計范圍、審計人員職責等內容通過制度予以明確,保證內部審計的地位,落實內部審計的職責,在保證內部審計獨立性前提下,不斷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和業務素質。在加強內部審計工作的同時,企業也需要定期聘請第三方中介結構對內部控制設計及執行情況進行考核與評價,這樣既有利于完善企業的內控監督機制又有利于發現企業內部控制中存在的問題。

綜上所述,在市場激烈競爭的今天,建立完善內控制度是中小企業實現良好發展的重要前提,內部控制作為中小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手段,對企業管理和經營發展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中小企業只有不斷的加強內控管理,完善內控體系,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得到更好發展。

參考文獻:

[1]馬建美.淺談我國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問題與對策[J].新經濟,2016(07).

[2]郁永法.加強中小企業內控的策略[J].財會通信,2007(11).

[3]吳沙沙.基于信息化環境下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問題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8(16).

[4]晉自力.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經濟研究導刊,2016(19).

[5]王鑫博.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現狀及對策研究[J].時代金融,2017(12).

作者:郝艷艷 單位:天津凱華絕緣材料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