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風險導向內部審計體系構建

時間:2022-04-30 08:43:26

導語:企業風險導向內部審計體系構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企業風險導向內部審計體系構建

[摘要]隨著經濟增速放緩,企業更加注重風險管理,企業所面臨的內外部環境越來越復雜,風險發生的頻率和危害也與日俱增。而內審部門作為企業風險管理的重要參與者,應堅持以風險導向為原則開展審計工作,所以本文為企業構建了風險導向內部審計體系

[關鍵詞]內部審計;風險導向;審計體系

企業內審人員以企業風險的分析及其評估作為導向來對企業進行內部審計就是基于風險導向的內部審計。一個完整的內審體系包含了審計模式、機構設置、審計規范、資源配置以及流程和方法等五個方面。

1審計模式

2006年,我國的內部審計開始轉變,借鑒了國際上關于內審的經驗教訓以及先進的理念,從而提出了“以風險為導向”的內審模式,并在內審的具體準則《重要性與審計風險》中,規定了內部審計人員應該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合理地運用專業判斷,確定審計的重要性,評估審計風險。例如油氣田企業因經營資源限制多為集團公司,其審計模式是一個極為復雜的管理控制體系。管控的復雜性也從側面反映了內部審計風險較大,以及運用風險導向審計模式的必要性。在以風險為導向的審計模式下,內審既要樹立風險意識,要合理分配審計資源,制訂風險計劃,嚴格執行審計程序,從而減少審計風險的發生;又要下沉審計的重心,積極的融入管理,從而了解風險、評估風險和應對風險。審計風險和被審單位的管理風險是聯系在一起的,同時又是相輔相成的,是能夠互相轉化的。為了降低審計的風險,就必須要融入被審單位的組織活動中,主動地對風險進行管理,而不是被動地接受。另外一方面,內審如果可以全面地進入組織的管控活動中,就可以更能夠表現出內審在審計中的地位。

2機構設置

現階段的企業內部審計主要可以分為由三個部門所管理的審計部門,即由財務主管或者經理層所管理的審計部門;由監事層管理的審計部門以及由管理層或者其下設的審計委員會管理的審計部門。(1)在財務主管或者經理層管理的審計部門下,內審的工作范圍主要在基本的財務收支審計上,對較低層次的財務人員的監督管理較為有效,但對高層的管理決策和它的經濟行為沒有辦法起到監督管理的作用,受管理層的態度影響較大。如果管理層不重視內審的地位,則內部的審計工作將無法有效地執行。這種機構設置的方法獨立性較差,且施展空間較小。(2)在監事層管理的審計部門下,內部審計機構可以在監事層的領導下履行監督檢查的職能,具有較高的獨立性,可以有效地執行審計工作,并減少發生較大風險的概率,能夠對高層的管理者起到監督檢查的作用。但由于監事部門容易和其他的部門產生利益上的糾紛,所以可能很難得到其他部門的支持,審計難度可能會加大。(3)在董事層管理的審計部門下,內審的機構是直接由董事會來負責的,是由審計委員會來對公司業務的經營情況和經理層的執行履行情況來進行審計。管理層領導的內審的獨立性較強,便于內審人員展開審計工作,也有利于董事會對整個公司發展方向的把控。以上是一般情況下的內部審計部門的分類,而對于油氣田企業來說,為了能夠實現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獨立性強的內審機構是更加符合油氣田企業的機構設置。而管理層管理的審計部門這種機構的設置是最符合要求的。內審體系的職能要突出,不能削弱委員會的職能以及權力,要有效的增強內審的效率,要保證內審的獨立性,不重復設置內審部門,有效降低重復設置的成本。

3審計規范

內部審計規范是國家法律規定的用來約束內審人員的規范。它具有前瞻性、客觀性、公認性和層次性等主要特征,能夠規范人們的內審行為,以促進內審目標的實現。內部審計法律法規是指由國家和地方立法機關及中央、地方各級政府和行政部門制定頒布的有關內審方面的法律、法規、規則、制度等所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它屬于法的范疇。審計職業技術規范是以審計行為所應達到的技術要求,即技術目標為起點,并以相應的實現技術要求的方法途徑或操作程序為終點,具有客觀性、公認性、技術性的特點。

4資源設置

內部審計是一項專業性極強、涉及面極廣的工作,內審人員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法律素養,熟悉國家各項政策、法律法規以及規章制度的規定,還應該具備一定的會計和審計業務的理論知識和工作經驗,具有獨立思考和邏輯思維能力,更要善于處理人事關系,解決利益矛盾。因此不光是要提高進入門檻,還應該重視審計人的繼續教育,以此來更好地適應不斷地變化的審計環境。

5流程和方法

一般來說,內審的流程分為三步,即審計的準備階段、實施階段以及終結和報告階段三步。按照完善的流程管理的要求來進行審計可以使內部審計的實施有章可循,減少不必要的資源和人員的浪費,明確內審評價的標準的劃分。5.1審計準備階段。是任命內部審計師組建審計團隊,確定審計團隊負責人和組長,對被審計人員的情況進行初步調查,初步分析被審計人員的基本情況,制訂審計計劃和方案并發送審計的通知書等。5.1.1初步調查要做到為完成內部審計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觀點,使內部審計人員在實施內部審計過程中了解審計目標、程序、風險和控制等信息,可以提高內部審計計劃的合理性和全面性,合理全面的審計計劃有助于內部審計的實施。油氣田企業要重視調查工作,切忌草草了事。初步調查的基本工作應該包括;初步研究,編制檔案,交流意見,獲取信息,編制計劃流程圖和計劃方案。5.1.2制訂審計計劃,一要明確審計計劃的目的,其目的起到為內部審計工作實施的引導作用,內部審計監督職能的約束作用,布置和完善內部審計步驟。二是審計方案的內容要保證完善性和嚴謹性。確定內部審計計劃的內容,包括內部審計計劃的編制,內部審計責任,內部審計范圍,內部審計計劃的機制和標準。在初步調查工作完成后,內部審計機構應落實內部審計計劃的編制工作,抓住監督時效性的特點,盡快完成內部審計計劃。內部審計計劃要對審計實施過程中各項業務所需要的時間做出估計,這種初步的估計可以幫助評估內部審計人員審查的工作進度,有助于內部審計人員提高工作效率,還可以有效的確定審計所需要的人力和時間。5.2審計的實施階段。就是根據審計的方案對被審單位的內控情況進行測試分析和復核分析,并且對報表上的項目和財務會計報告進行測試分析。審計發現是內部審計準備工作就緒之后,內審人員通常會發現規范和可接受標準之間有偏差,一般體現在應采取卻未采取的措施;被禁止或者不適當的措施;不完善地內部審計步驟;發現沒有預想出來的風險。5.3審計的終結和報告階段。就是根據審計結果出具審計報告,提出審計意見,并以此來對審計結果進行歸檔。5.3.1企業的內審報告要體現三大功能,第一,告知高管層和董事會、需要內部審計信息的相關利益者內部審計所發現的內容;第二,提出有效和有價值的審計結果和建議;第三,幫助高管層提出治理和加強集團公司的手段或方法。在內部審計報告中,對發現的問題給以明確的解釋,與采取措施的風險作比較,向高管層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5.3.2企業應該設立內部審計跟蹤機制,審計報告提交后的半年之內為后續審計跟蹤期,內審對象應該填寫跟蹤審計報告,認真匯報和反饋內部審計發現的問題和風險,并積極采取相應措施。內審報告和審計意見書一經批準后,被審單位就必須按照報告來進行執行,并將執行的結果以書面的形式反饋給公司總部和內審部門。公司的內審部門可視具體情況進行后續審計,以保證內部審計結論或決定的執行。經過實施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可以避免傳統審計只看重重大的賬戶余額和交易層次方面的風險,卻很難對固有存在的風險做出準確評估的缺陷。將內審和公司的風險緊密地結合在了一起,從總體上了解了企業以及其外部環境,大大提高了審計資源的利用效率。

[參考文獻]

[1]周慶西,謝偉.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模式創新[J].中國內部審計,2013(03).

[2]陳善馳,陳和平.構建公司內部審計資源分配模型的設想[J].會計之友,2013(28).

[3]趙洛毅.中聯重科風險導向內部審計體系構建[D].湖南大學,2013.

作者:欒夢琦 單位:西安石油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