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企業內部審計外包措施

時間:2022-07-10 03:19:28

導語:互聯網金融企業內部審計外包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互聯網金融企業內部審計外包措施

[提要]1999~2014年互聯網金融蓬勃發展,涌現出一批互聯網金融企業,但是由于其虛擬交易的特征,給企業的內部審計帶來新的挑戰。由此,內部審計外包被許多互聯網金融企業所接納,逐步成為內部審計發展趨勢之一。本文主要介紹互聯網金融企業發展現狀和內部審計外包的含義及類型,分析目前互聯網金融企業內部審計中存在的問題,以說明內部審計外包的優點以及內部審計外包存在的風險和應對措施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內部審計;內部審計外包

一、互聯網金融企業發展現狀

互聯網金融主要是指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企業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通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投資和信息中介服務的新型金融業務模式。互聯網金融是互聯網和金融在社會科技的發展和促進下產生的一種新型的產業,其主要是指傳統的金融機構利用互聯網工具實現資金融通,從而達成金融產品的買賣關系。2014年至今,互聯網金融已經成為市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現在互聯網金融已經進入規范發展階段。

二、內部審計外包的含義及形式

內部審計外包指企業將內部審計職能全部或部分地委托給會計師事務所或其他專業人員實施。內部審計外包的方式按照外包業務的多少可以分為:全部外包、部分外包、補充式外包與咨詢式外包。全部外包主要是指企業并不設置內部審計機構,但是為了滿足經營性審計的需求,企業將內部審計業務全部交予會計師事務所或者其他的咨詢機構。全外包有利有弊,弊端主要有:外包員工對企業熟悉程度不夠,審計效果難以保證;全外包導致企業對事務所產生較強的依賴性,更換事務所可能會對內審工作產生較大的影響;企業面臨泄密風險,可能會導致企業重要業務內容泄露。但是,全外包的優勢在于短時間內能夠建立起較為完善的內部審計制度,免去了企業自我摸索的過程,有利于節約成本。部分外包則是企業將自身的業務有選擇地外包給外部審計機構,或者是由內部審計部門與外部審計機構一起開展內部審計工作以達到彼此之間優勢互補、互惠互利的目的。補充式外包指將部分審計職能賦予第三方,當企業存在內審部門,但審計能力還不夠應付復雜業務時,部分復雜業務需要借助外部審計資源。補充式外包模式通過外部力量的參與解決了企業內部審計能力不足的缺陷,增加了內部審計的深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完善內部審計制度。然而,對于外部審計部門參與公司復雜業務的審計,可能會導致公司職員對公司復雜業務的了解缺失,使部分業務與公司的整體內部審計工作不符。咨詢式外包則是企業請咨詢機構幫助企業確定與內部審計機構設置相關的人員數量以及配備狀況。咨詢式外包的審計人員并不直接參與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具體實施,只是對內審人員進行指導與協助。在這種模式下,內審人員的專業勝任能力有較大提升,此外也避免了泄密的可能性。

三、互聯網金融企業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

(一)互聯網金融企業內部審計機制構建不完善

互聯網金融企業作為一個新興行業,企業內部制度仍需進一步完善,沒有成熟的管理體系,大多企業沒有足夠的資金去建立完善的內部審計機制。對于多數互聯網金融企業來說,互聯網金融是一項新的業務領域,其沒有意識到建立完善的內部審計機構的重要性對企業發展的影響,許多企業將內部審計的工作交由其他部門代為執行,缺乏審計獨立性。審計的獨立性是實施有效的內部審計的前提,也是保證審計結果公平、客觀的根本所在,為了公司的短期發展將內部審計交由其他部門執行,長此以往會對該公司的發展造成巨大影響。審計獨立性欠缺容易造成審計結果的真實性和準確性發生偏差,可能導致難以發現公司經營存在的問題。

(二)互聯網金融企業內部審計難度大

互聯網金融企業的特點就在于其虛擬性,交易大多都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也不生產商品,這就導致互聯網金融企業的業務交易都儲存在互聯網中,數據信息冗雜,許多信息都需要進行深層次的加工處理才能查看業務的進度,這種形式給互聯網金融企業的內部審計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另外,這種依賴互聯網的行為導致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愈發嚴重,而且互聯網交易發生時點不一,內部審計工作難以展開。互聯網金融企業與傳統的金融也不同,出現了許多新的交易形式,這也會導致內部審計的難度加大。

(三)互聯網金融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素質有待提高

互聯網金融正處于發展階段,雖然也存在一些綜合實力強的企業,但是大多數互聯網金融企業屬于中小型金融公司,企業發展時間不長,內部審計機制尚不健全,也缺少高素質的內部審計人員。而且互聯網金融企業的業務與傳統的金融企業存在較大差別,互聯網金融公司的業務大多在網上進行,原始憑證、賬簿等單據都保存在電腦里,這就給內部審計人員的工作增加了更多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目前,互聯網公司的業務交易數據為電子檔,很多操作留下的信息需要深層次的加工提取出重要的內容,但是目前大多數內部審計人員對計算機的理解和運用存在偏差,審計人員運用的審計方法也主要是財務報表分析,計算機信息需要更深層次的加工或者處理,這就對內部審計人員的計算機技術水平有一定要求,但目前許多互聯網金融公司為了節約成本,很少組織審計人員培訓,這就導致內部審計人員缺乏對信息處理的技術。

四、互聯網金融企業內部審計外包可行性分析

(一)互聯網金融企業內部審計外包的優點

1、可以提高內部審計工作質量。互聯網金融公司業務復雜,內部審計人員專業能力可能存在欠缺,導致企業內部審計難以發揮其作用。內部審計業務外包將復雜的審計工作交給專業的機構,或者聘請專業的機構對企業進行指導,讓其提供更專業的服務,確保內部審計工作質量,有利于公司的發展。專業人員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能夠對互聯網金融企業的復雜業務進行分析,準確有效地進行評估,提出有利意見,從而使得工作質量得到大幅提升。企業本身的內部審計人員在外包公司審計期間也可以向其學習,完善企業內部審計管理體系。2、可以降低內部審計成本。隨著互聯網金融企業的不斷發展,其內部審計業務變得越來越復雜,大多屬于線上金融產品,業務多樣,虛擬性較強,但是目前內部審計人員大多對大數據、計算機的知識掌握不足,難以支撐復雜業務的審計,互聯網金融還在平穩發展,企業對審計人員的專業素養要求以及審計技術要求也會越來越高。互聯網金融企業競爭激烈,若單靠企業力量提高內部質量,完善內部審計相關技術,會耗費大量的財力,在這種情況下將企業的業務進行外包,會降低相關費用,節約成本。3、可以優化企業資源配置。互聯網金融行業正處于發展階段,企業競爭力度較強,對于企業專業化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企業要想提高核心競爭力,就要集中資源發展核心業務,優化資源配置。采用內部審計業務外包的方式既滿足了自身的審計需要和發展規劃,也滿足了外部機構的業務需求,可以說實現了資源的優化配置。

(二)互聯網金融企業內部審計外包風險及應對措施

1、互聯網金融企業內部審計外包的風險。第一,存在獨立性缺失的風險。獨立性是內部審計最重要的性質,雖然實施內部審計業務外包可以避免企業內部人員之間包庇欺詐等,可以在形式上保持獨立。但是,聘請外部審計機構進行內部審計,難以保證外部審計人員職業道德缺失等問題,這樣也會使審計的獨立性受到影響。第二,存在信息泄漏的風險。互聯網金融企業的業務一般都是通過網上進行,企業保留顧客的基本信息等私密資料,在審計的過程中可能會泄露顧客的個人資料。而且互聯網金融企業是通過特有的業務治理體系來提高自己的競爭力,而這些資源往往是企業的商業秘密。內部審計過程貫徹企業業務的各個方面,將內部審計全部外包可能會被外部審計人員故意泄露,或者在傳遞資料時也可能會造成資料泄露的風險。第三,存在協同性不足、信息不對稱風險。外部審計機構承接審計業務時,缺乏對企業的了解,可能會對存在的問題了解并不透徹的問題,而內部審計人員對公司管理及業務比較了解,從而實現了審計的時效性,而外部審計機構則無法實現,并且被審計單位可能由于心理戒備,對外部審計機構有所保留,不愿意提供敏感的內部資料,這樣就會出現信息不對稱問題,影響審計質量。2、內部審計業務外包風險應對措施。第一,互聯網金融企業選擇內審外包業務時要因需制宜。由于互聯網金融公司業務廣泛,信息冗雜,所以企業不能盲目地將內部審計項目外包,應依據自身特征及需求確定外包業務。對于涉及核心或大量客戶個人信息的內部審計業務不宜外包,而對于非核心或輔助性的職能,企業可以適當的選擇外包。第二,做好外包的全程控制與評估。企業應在外包前對外包的成本和風險做出恰當的評估,在內部審計外包過程中,要充分與外部審計機構進行溝通協調,保證有內部審計人員全程參與,這樣做一方面幫助外部人員了解企業內部情況;另一方面也起到一定的學習和監督作用。同時,建立考核評價體系,對外包機構進行綜合評價,依據對中介機構評價結果,在對中介機構審核結果不滿意時考慮更換中介機構。第三,謹慎選擇中介機構。目前,市場上能夠承接內部審計業務外包業務的中介機構很多,主要是會計師事務所,但是這些機構水平參差不齊,所以要合理選擇外包商。根據外包業務的具體要求,通過一定的方式,按照一定的標準,選取一定數量的中介機構,建立中介機構備選庫。企業在完成內部審計業務外包工作后,對外包機構進行評價,對評價優秀的機構,在日后的業務委托中可以享有優先選擇的權利,具有更強的競爭力。對評價不合格的機構,對其發出警示,嚴重時取消服務資格。

主要參考文獻:

[1]李萬福,杜靜,林斌,翟靜怡.企業內部審計外包實踐調查及發展方略[J].會計研究,2017(08).

[2]孫永軍,馮思遠.互聯網金融企業審計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會計師,2019(21).

[3]葉馨.論互聯網金融企業的內部審計及風險管理[J].審計與理財,2015(12).

[4]趙凱,王硯書,張春林.內部審計業務外包的風險分析與建議[J].財務與會計,2019(17).

[5]羅立剛.互聯網金融企業內部審計問題及其應對策略分析[J].金融經濟,2017(06).

[6]丁甜,劉向博.互聯網金融行業內部審計外包服務探究[J].江蘇商論,2020(01).

[7]秦卓.中小企業內部審計外包問題研究[J].北方經貿,2021(01).

[8]宋慶華.中小保險公司內部審計外包的可行性探析[J].法制博覽,2019(36).

作者:蒯婷婷 夏雪茹 單位:哈爾濱商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