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審計風險成因與控制

時間:2022-04-28 08:30:53

導語:社會審計風險成因與控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會審計風險成因與控制

摘要: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進步與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社會審計暴露出了越來越多的弊病,審計風險覆蓋的范圍逐漸擴大,嚴重影響了市場的平穩運行與經濟的持續發展。因此,如何有效控制社會審計風險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本文針對社會審計風險的內涵以及成因進行較為詳細的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些有效控制審計風險的措施,為社會審計風險的降低提供了現實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審計風險;內涵;成因;解決措施

1社會審計風險的內涵

審計風險由重大錯報風險與檢查風險共同決定,重大錯報風險是指財務報表在被審計前就存在重大錯報的可能性,檢查風險是指注冊會計師實施程序后沒有發現企業本存在的重大錯報的風險。由于注冊會計師具備專業勝任能力與獨立性,為社會公眾服務,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所以其審計結果具有一定的合法性與公允性。經過審計,注冊會計師若發現被審計單位的錯報風險高,就會增加審計程序且嚴格執行以降低檢查風險,反之,則可執行較為寬松的審計程序,最終達到將審計風險降低至可接受范圍內的低水平的目的。

2社會審計風險的成因分析

2.1注冊會計師自身的局限性。目前,我國實行風險導向型審計的方法,采取抽樣審計的模式以提高審計的成本效益,在企業的高風險領域抽樣多,低風險領域抽樣少。同時,社會審計是受托審計,注冊會計師沒有法律權利,其審計程序、審計內容及審計范圍均受到限制,注冊會計師只能在權限范圍內執行審計程序,發現重大錯報、漏報,增加了社會審計風險存在的可能性。此外,部分注冊會計師事務所規章制度不完善,存在內部競爭的情況,且部分注冊會計師審計理念沒有與時俱進,業務能力退化,職業道德素養有所欠缺,在審計過程中,更加注重自身的經濟利益,為了降低審計成本而減少審計程序,可能導致社會審計風險進一步增大。2.2企業的客觀條件與主觀意圖。首先,企業內部管理層有弄虛作假的動機和嫌疑,被審計單位為達到某種目的而有意識地采用舞弊手段來掩埋真實情況是造成社會審計風險的最主要原因。例如,企業為了偷稅而減少財務報表上的營業收入,為了爭取銀行貸款而在財務報表上隱瞞負債,虛構資產,上市公司在連續兩年虧損后為了不被退市而在第三年徒增利潤等。這些都增加了注冊會計師審計工作的難度,同時也加大了審計風險。其次,我國很大一部分企業內部控制缺失或不夠嚴密,企業內部人員權責模糊,業務流程不夠規范,財務信息失真,極易在企業內部出現錯報的情況,且錯誤得不到有效的處理、控制以及改正,從而產生社會審計風險。此外,部分企業的管理機構與監督機構不完善,而隨著業務活動的日益復雜,企業內部存在的漏洞很可能導致錯報的發生,增加社會審計風險。2.3審計工作客觀環境的制約。目前我國關于審計的規章制度仍在不斷完善與發展中,對注冊會計師審計工作各方面的規定還存在些許不足。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以及社會的進步,審計工作逐漸暴露出了一些問題,而新的相關法律法規還未出臺,已制定的一些準則、規定也難以適應審計工作轉變的要求。因此,我國現存的法律環境會在某種程度上制約審計工作的開展。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非公有制經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個體經濟、私營經濟以及外資經濟都不斷涌入市場,不同體制、不同規模、不同經營方式的企業相互進行交易往來,使得業務活動愈加復雜,提高了注冊會計師審計工作的難度,從而也增加了審計的風險。此外,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企業使用財務管理專用軟件進行記賬、審核記賬憑證、生成報表等一系列活動,這些存儲在電腦中的信息具有不確定性,且容易丟失,受黑客攻擊,加大了審計風險。

3有效控制社會審計風險的措施

3.1注冊會計師要不斷增強專業能力,提高職業道德素養。當今社會是知識信息時代,技術更新速度快,客觀環境變化大,注冊會計師若不緊跟時展潮流,及時地豐富、發展自己,提高專業知識能力,那么審計工作的質量就無法保證,審計風險也隨之增大,企業出現舞弊行為的次數越來越多,范圍越來越大,無論對經濟發展,還是社會穩定都會造成很大程度上的不良影響。因此,注冊會計師應強化自身的責任意識,不斷鞏固自己的審計理論知識,提高審計技能,在實際審計工作中不斷鍛煉自己的判斷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表達能力,從而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更好地從事審計工作,為社會公眾服務。此外,注冊會計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素養,遵守職業道德守則,獨立、客觀、公正地進行審計,誠信待人待事,樹立高度地責任心。3.2規范審計程序,遵守審計工作制度。注冊會計師應在審計工作的整個過程中都遵守審計準則,嚴格按照審計程序完成具體審計目標。首先,注冊會計師要通過獲取企業的誠信狀況、業務能力、職業道德等相關信息來謹慎決定是否要接受客戶的業務。其次,注冊會計師要根據被審計單位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具體、科學、適當的審計計劃來開展審計工作;此外,注冊會計師要在充分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背景的基礎上實施風險評估程序,并通過已獲取的審計證據,結合自身的職業判斷決定是否要進行進一步審計程序,以降低審計風險。最后,注冊會計師應以積極方式形成合理、適當的審計意見。3.3為審計工作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國家應針對審計工作現時存在的問題與難題出臺新的法律法規予以解決,并不斷完善現有的關于審計工作的規章制度。通過法律制度嚴格控制企業的違法行為,對已違法的企業加大懲罰力度,明確規定企業內部管理層的權利與責任,加大遏制其通過舞弊來滿足自身利益行為的力度,降低其出現重大錯報風險的可能性,從而為注冊會計師提供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

參考文獻

[1]聶麗君.財政監督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審計與理財,2011(04).

[2]李煒.淺談注冊會計師審計風險的控制[J].財經界,2010(1).

[3]閆蓉.審計風險的成因分析[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0(3).

作者:劉淵婧 單位:三峽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