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沖擊下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對策

時間:2022-11-24 10:33:43

導語:互聯網金融沖擊下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互聯網金融沖擊下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對策

一、互聯網金融的比較優勢

(一)豐富的數據信息

規模龐大客戶群體,為互聯網金融帶來了豐富的數據信息。在互聯網金融體系中,便捷的數據信息分享使互聯網金融業務的擴張受益頗多。互聯網金融憑借客戶的注冊信息與業務記錄,分析客戶的消費傾向與風險偏好。并且過數據分析,為客戶量身打造出多樣化的理財產品,拓展更為便捷的業務功能,提供周到的金融服務,迎合客戶的喜好。

(二)強大的支付中介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加速了金融非中介化,商業銀行支付中介的主導地位被削弱,中間業務受到沖擊。像支付寶、財付通、拉卡拉等第三方支付平臺已經把業務擴展到人們日常生活的許多方面:網絡購物、交通出行、消費結算、自助繳費、節日紅包等。此外,第三方支付平臺的轉賬、收款、理財、信用卡還款等金融服務功能也逐漸被人們所廣泛應用。

(三)操作簡便、成本低廉

相對于商業銀行業務復雜的手續與流程,互聯網金融具有極易操作的特性。無論是網絡借貸,還是投資理財,亦或是支付中介,客戶都可以在互聯網金融移動終端上輕松完成,而無需填寫復雜的單據或接受漫長的等待,客戶可以足不出戶,隨時隨地進行資金的自由管理與運用。此外,互聯網金融節省掉了高昂的網點租金與人力成本,使其以低廉的價格為客戶提供服務,形成雙贏的局面。

二、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挑戰

(一)沖擊中間業務

近年來,在商業銀行中間業務中占有相當比重的支付結算業務,受到了互聯網金融的巨大沖擊。得益于我國電子商務條件的逐漸成熟,支付平臺的不斷完善,金融創新的力度加大,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平臺快速發展,它們占領了各大電商與手機APP的支付環節,并且支付方式逐漸從線上發展到線下,其主要方式有掃碼支付、聲波支付、NFC支付等。2014年我國互聯網第三方平臺支付交易規模突破8萬億元,同比增長50.3%,第三方移動支付交易規模接近6萬億元,較2013年增長391.3%,沖擊了商業銀行在支付結算領域的主導地位。

(二)改變借貸格局

互聯網金融推進了金融非中介化,利用較低門檻和遠高于銀行活期存款利率的收益率,將眾多小額投資者的資金積聚起來,形成巨大的資金流,使銀行業務分流,改變了商業銀行主導理財產品市場的格局。此外,近年來央行降準降息的政策使銀行存貸款利差縮小,“不良雙升”的風險使銀行更加謹慎,使更多難以從銀行滿足融資需求的中小企業轉而投向互聯網金融。2014年我國P2P網絡借貸公司共有1544家,增長率為89.7%,用戶規模達到3252.1萬人,交易規模為2514.7億元,P2P行業保持高速增長的同時,商業銀行卻因為風控技術成本過高導致信貸服務缺失。

(三)蠶食收入來源

受制于第三方支付平臺快捷支付功能的發展,銀行網點的優勢被弱化,商業銀行傳統渠道作用被削弱,商業銀行的資金流優勢消失殆盡。此外,互聯網金融的主要服務對象是中小客戶,其人性化與多樣化的功能設計也獲得了中小客戶們的青睞,眾籌融資、網絡理財等互聯網金融行業蓬勃發展,這部分資金聚沙成塔,瓜分了商業銀行的客戶資源與核心利潤。

三、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對策

面對互聯網金融的沖擊,商業銀行必須主動迎接挑戰,借鑒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經驗,借助自身優勢,將互聯網化發展推向更高的戰略地位,利用互聯網思維進行創新,完成自我的突破與變革。

(一)加快O2O模式建設

目前,一些股份制銀行受到線下網點布局的制約,削弱了服務效用,銀行需要借助互聯網思維實現轉型。首先,商業銀行需要在線下建立社區銀行等便捷社區網點,擴大業務覆蓋面,滿足客戶多樣化需求。其次,云技術發展的不斷完善,使得商業銀行有條件實現線下網點與線上平臺的整合,甚至融合云平臺線下合作商戶、線上合作電商平臺等渠道。此外,借助對大數據的挖掘,可實現用戶的精準營銷,從而滿足用戶日益提高的多樣化需求,同時降低商業銀行運營成本,做好風險控制。最后,加強與第三方平臺的合作,將擴展客戶的渠道延伸到線上,豐富支付場景與支付入口,突破網點布局的現實。

(二)促進業務互聯網化

在商業銀行互聯網化發展中,促進銀行業務的互聯網化是重要一環。首先,要加強與網絡媒體的合作,根據營銷需求進行廣告投放。其次,升級信用卡網上商城,打造自有電商平臺,加強與第三方電商的合作。此外,加強對個人客戶的重視,根據個人客戶的不同需求,特別是互聯網用戶,量身打造產品與服務。最后,創新中間業務,并通過互聯網渠道進行推廣營銷,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經營收益。

(三)構建信息化銀行

構建信息化銀行,指通過信息的收集、整理、共享、分析,使銀行的經營決策和戰略制定從經驗導向轉變為數據導向,在銀行信息化的基礎上,實現經營管理質態的根本性變革。首先,注重客戶體驗,以客戶為中心設計金融產品、優化業務流程、改善金融服務;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加強與客戶的溝通,主動營銷,滿足客戶需求。其次,注重數據挖掘,構建完善的數據倉庫,并對數據進行深層次、多維度的分析,充分發揮數據在銀行經營管理中的導向作用,促進銀行的集約經營與管理細化。此外,注重平臺建設,構建開放度高、覆蓋面廣的金融平臺,將客戶的多種信息集中,挖掘市場商機,促進商業銀行轉型。最后,注重業務創新,針對客戶的消費習慣和投資偏好,為客戶量身定做優質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構建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體系,將銀行強大的落地服務與高效的線上服務相結合,創新服務模式,提高服務水平。

作者:張若翕 單位:遼寧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