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可持續經營模式略談

時間:2022-01-28 03:43:57

導語:森林可持續經營模式略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森林可持續經營模式略談

一、德國森林可持續經營模式的優點

德國現有森林面積1080萬hm2,森林覆蓋率30.3%,森林蓄積34億多m3,平均蓄積量約315m3/hm2,人均占有森林面積0.13hm2,人均占有森林蓄積41.3m3;森林年生長量6500萬m3,年消耗量4500萬m3;森林的年齡結構為:年齡在20年以下的13%,20~40年的17%,40~60年的21%,60~100年的28%,100年以上的21%。德國林業發展歷史經歷了原始林破壞殆盡———大面積營造人工純林———按自然方法及規律營造森林(提倡混交林)———改造森林———最后回歸自然過程。據有關資料顯示,90年代中期,德國政府正式宣告放棄人工林經營方式,采納近自然林業理論,并制定了相關方針,向恢復天然林方向轉變,德國現有森林的成果得益于上百年的有效經營。德國森林覆蓋率僅為我縣的0.43倍,但單位面積蓄積量卻是我縣的6.9倍。通過我們在德國接受項目技術培訓考察發現,德國森林采用的是近自然森林經營方法,它的優勢在于先是通過選擇一部分目標樹種,擇伐掉與之競爭的林木,適時人工更新或人工促進天然更新等方法,把人工營造的同層同齡林分改造為異齡復層混交林分,之后通過不斷地調整林分結構,盡量減少人為干預,依靠自然的力量經營森林,樹種盡量來自天然下種,采伐由皆伐轉變為擇伐,林地要保持持續覆蓋,以保持森林生態系統的協調性。這樣做的好處就是顯著地提高了林分的抗災能力,有利于森林防護功能的不間斷的持續發揮,也大大節約了造林費用(主要依靠天然更新)、林木管護費用、森林病蟲害和森林火災防治費用,提高了林地生產力,近自然林業不搞一次性大面積皆伐,而是根據市場的需求變化進行適時的擇伐,增加了大徑級材的產量,更合理地解決了永續利用的問題。德國在實施森林經營活動中實現了生態和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并且實實在在地體現在林業生產實踐的各個環節。

二、古丈縣近自然森林經營模式與成效

我縣森林的經營歷史與德國林業大致差不多,也經歷了50~70年代大煉鋼鐵大面積砍伐原始森林,80年代大面積營造人工純林,開展集約化森林經營,90年代開始按自然方法及規律營造森林(提倡混交林),只不過德國后來改造森林,回歸自然的做法值得我們學習和探討。我縣于2009年開始實施中德財政合作湖南森林可持續經營項目,引進德國政府的資金和科學的林業技術,借鑒德國林業先進的管理體系,在我縣開展“近自然森林經營”活動。項目實施期為2009—2013年,為期5年,全縣森林可持續經營總任務為3000hm2,計劃總投資671.75萬元,通過5年的實施,項目區最終要達到:改善生態環境、提高森林質量、增加生物多樣性、增加林農收入,將項目區林分有序地培育成可持續利用的針闊混交異齡復層林等目的。1模式中德財政合作湖南森林可持續經營項目是在國際國內專家培訓和指導下,采用德國近自然林業經營理念,制定符合湖南林情的《湖南省森林可持續經營規劃設計指南》、《湖南省SFM林分清查技術指導手冊》、《中德財政合作湖南森林可持續經營項目質量監控程序》、《中德財政合作湖南森林可持續經營項目監測指南》等一系列操作準則,建立了杉木人工中幼林、馬尾松中幼林、人工闊葉幼林和天然闊葉幼林等六個經營模型,分別采取邊界標定和林道的修建、選擇并標記目標樹競爭木、除萌和必要的撫育、間伐、差樹利用、保護和促進天然更新、必要的情況下補植闊葉樹等經營措施,逐步將項目區林分培育成針闊混交的異齡復層林(永續利用林分),并配套了林區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了林區的交通便利條件和可持續發展能力。2成效截止2013年度,全縣共完成森林可持續經營面積2965.4hm2,完成目標任務98.8%,標記目標樹26.62萬株、采伐木439萬株,調查林分蓄積31.36萬m3、采伐蓄積3.10萬m3,設置調查樣圓3791個,樣圓面積42.91萬m2,修建林區道路582.0km,其中機耕道140.4km、作業道315.1km、集材道126.5km,清理部分小班防火林道及邊界,項目涉及古丈縣斷龍、高峰、河蓬、羅依溪、高望界四鄉一鎮23個村。項目實施后極大地改善了項目區生態環境和道路交通條件,項目區農戶直接從采伐木材中獲得很好的經濟效益,并得到一次穩定的勞動就業機會,還能從中獲得勞務報酬。據統計,三年中項目區農戶獲得的木材收益227.17萬元,勞務費407.6萬元,并能有效促進項目區林木生長,進一步提高林分質量和林地生產效益,使林分形成多樹種的近自然的異齡復層林,實現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和永久利用,進一步提高森林的生態效益和防護效能。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通過對農戶勞動技能上的培訓,使相關農戶學到先進的營造林技術和森林經營管理方法,從而提高農戶的科技興林意識,加快項目區農戶脫貧致富的步伐。3大力推廣近自然森林經營模式古丈縣是集“老、少、邊、窮、山、庫”于一體的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農村經濟發展滯后,農村青壯年勞力外出務工現象普遍存在,農村留守老人、婦女和兒童居多,農村人口城市化是未來趨勢,農村勞動力不足、現有農村勞動力工資成本上漲現象越來越嚴重。而近自然森林經營就是盡量減少人為干預,充分利用森林生態系統內部的自然生長發育規律,從森林自然更新到穩定的頂級群落這樣一個完整的森林生命過程的時間跨度來計劃和設計各項經營活動,充分利用與森林相關的各種自然力,不斷優化森林經營過程,從而優化森林的結構和功能,使生態與經濟需求最佳結合的一種真正接近自然的森林經營模式,這值得向全縣廣大林農推廣。充分利用好中德合作湖南森林可持續經營項目培訓機制,加大林業系統專業技術隊伍師資培訓力度,提高專業技術隊伍綜合素質,積極推廣中德項目近自然森林經營理念,建立中德合作湖南森林可持續經營項目社區林業示范點,以點帶面,將項目持續推廣下去,這將對推進古丈縣林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包志剛高見單位:古丈縣林業局湖南省林業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