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體育場館經營模式論文

時間:2022-06-01 10:36:22

導語:公共體育場館經營模式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共體育場館經營模式論文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體育產業也開始轉向市場化發展,要充分利用市場經濟推動體育產業的發展。所以,社會體育場館作為群眾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發展情況直接關系著人民對體育鍛煉的熱愛,進而影響人們在體育市場中的消費情況,影響體育產業化的發展。此外,體育作為一種文化,它在跨省或者是跨地區交流中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可以促進地區經濟的發展。因此,公共體育場館的經營管理非常重要。

1河南省體育場館經營模式現狀分析

1.1差額預算和全額預算經營模式

根據資金運行機制,體育館的管理方式分為差額預算管理、全額預算管理及自收自支管理3種,其中大多數體育場館采取差額預算和全額預算的管理模式,在河南實行這種管理模式的體育場館占總體育場館數的69.70%,其中實行差額預算管理的體育場館比例為53.45%、實行全額預算管理的體育場館比例為16.25%;除此之外,實行自收自支管理、獨立核算管理的體育場館比例分比為23.14%、7.16%。從整體的情況來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體育場館的管理模式也正在轉變,差額預算管理模式和自收自支管理模式的比例逐漸增大。河南省體育場館的管理模式正處于變革期,正在轉變計劃制經濟體制下的管理模式。但是現在的體育場館主流管理模式仍然為“單位制”管理模式,主要依靠國家財政撥款。這樣的經營管理模式主要存在以下3方面的問題:(1)經營權和所有權的分離程度不高或者是沒有分離,導致體育場館不能實行自主經營,缺乏資金支配權、人事權、利益分配權及經營決策權,經營管理者的權利有限,導致體育場館的經營管理效果不佳;(2)市場運轉機制不靈,資源難以整合優化,管理效率低,缺乏市場競爭力,導致經營效益不好;(3)體育場館屬于事業單位,但是和上級體育主管部門之間的權屬關系不明,導致利益不分、職能不明、權責不清的現象依然存在。我國的東部地區已經開始引進了體育場館經營管理機構進行專業化管理,效果良好。

1.2獨立核算及自收自支經營模式

從理論上來講,自收自支經營模式要依靠本單位的收入維持正常運轉,政府在財政上是不給予撥款的,但是行政上仍然要由政府的相關部門進行領導;而獨立核算單位是行政上的核算單位。據調查,當前河南省盈利的體育場館其管理模式全部為獨立核算及自收自支2種經營模式,采用差額預算和全額預算經營管理模式的體育場館全都不盈利。實行全額預算管理的體育場館有5家虧損;實行差額預算管理的體育場館有8家虧損;實行獨立核算的體育場館有3家盈利;實行自收自支管理的體育場館有8家盈利、1家持平、1家虧損。當前,國外很多大型的體育場館的管理模式為自收自支和獨立核算,促進了體育場館的發展,調動了經營者的積極性。例如,我國首都體育館采用承包制的經營管理方式,每年的利潤量為320萬,其中自由分配占30%、管理中心占40%、發展基金占30%。

2河南省體育場館發展變革研究

2.1創新體育場館法規體系

創新體育場館法規體系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1)在市場經濟環境下,河南省公共體育場館的發展需要我國相關體育經濟政策對體育市場進行有效管理,此外,還要根據體育場館管理的既有模式制定相關的體育收費、財政、金融、稅收政策,完善體育市場的管理法規,盡量和國際體育準則和慣例接軌;(2)政府部門要加大對體育場館的重視程度,劃撥更多的體育場館發展資金;(3)通過制定相關的金融政策為體育場館提供“融資機會”,從而為體育場館的發展提供更多的資金,緩解場館的資金矛盾;(4)加大扶持力度,制定體育場館的稅收優惠政策,彌補因為開展群眾性的公益體育活動造成的成本差額,從而有效促進體育場館良性發展;(5)制定體育場館相關項目的收費政策,降低體育場館的經營成本,減輕場館包袱,調動體育場館經營的自主性;(6)為體育場館的發展創造更加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促進體育場館的發展。

2.2創新體育場館管理模式

河南省體育場館的經營模式主要為“單位制”,以“單位制”經營管理模式為基礎,然后借鑒國內外的成功管理經驗,對管理模式進行創新。創新之后的管理模式主要有:委托經營模式、法人公司治理模式、BOT經營管理模式、物業公司管理模式等。其中委托經營模式,是以不改變體育場館的功能定位和產權性質為前提,委托企業、社會團體或者是民間組織對體育場館進行管理。法人公司治理模式,也就是由政府相關的體育行政部門成立專門法人公司進行體育場館管理。Build—Operate—Transfer經營管理模式也就是BOT模式,翻譯成中文為“建設—經營—轉讓”管理模式。物業公司管理模式,就是體育場館的管理主體為大型的專業物業公司,由物業公司實現體育場館的綜合整體經營管理和區域化經營管理。除了上述這些管理模式,還可借鑒其他的融資方式,如土地置換融資模式。

2.3創新體育場館的管理體制

由于體育場館的管理機構為政府,所以在早期都是以計劃經濟為準則制定相關的管理政策,并且是由政府進行財政撥款。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為了促進體育場館更快更好的發展,需要給對體育場館的管理機制進行創新,改良行政管理方式,向經營型和集約型發展,實現我國體育場館的科學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對于河南省體育場館來說,其管理體制的創新,第一步就是分離經營權和管理權,創新管理機制和決策機制,并根據我國經濟發展現狀和體育市場的實際發展情況,采用靈活的管理體制,實現多種經營管理方式并存。為了提高體育場館的盈利和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在滿足群眾體育需求的情況下,實施部分體育場館收費項目,應用企業最先進的管理方式,不斷完善體育場館的“自我造血”功能。

2.4開發體育場館人力資源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力資源對企事業單位的發展越來越重要,所以,為了促進體育場館的長期、穩定發展,體育場館要開發人力資源,吸納復合型人才。因此,河南省體育場館要改變人才的招聘方式,吸納優秀人才,并加強員工的在職培訓,提高工作人員業務素質滿足體育場館的未來發展需求。因此,結合當前河南省公共體育場館人力資源現狀,提出相關的公共體育場館人才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策略:(1)采取多樣化的人才招聘模式,優化人員結構,提高工作人員的工資待遇,引入競爭機制,獲得需要的人才;(2)對人才進行科學管理,充分發揮人才作用,調動他們工作的主觀能動性;(3)加強對員工的培養,提高他們的專業知識技能。員工的培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1)體育場館選送工作人員去業務工作好的體育場館進行學習,學習他們的管理經驗;聘請專業的學者開展講座,提高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以體育場館協會為平臺,加強各體育場館工作人員之間的交流,相互學習;對于一些專業技能強的崗位,可以選送工作人員去相關的學校深造。(2)鼓勵員工提高學歷,取得更高的學歷學位。(3)鼓勵他們在業余時間進行自學,為他們創造自學氛圍,提高他們的服務水平。

3結語

體育場館要想發展,政府要出臺相應的體育場館政策法規,加大管理部門的執行力度,改變其經營管理模式,實現管理權和經營權的分離,這樣才能將體育場館扭虧為盈,更好地為人民群眾服務。

作者:吳迪單位:南陽師范學院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