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產品市場營銷渠道建設策略
時間:2022-06-16 10:20:16
導語:民族文化產品市場營銷渠道建設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化,民族地區居民對現代化社會與經濟體系的不適應制約了民族地區社會與經濟發展的進程。在營銷理念相對落后、營銷渠道組織能力和現代電子商務營銷渠道運營能力缺乏以及對渠道商和客戶的管理能力不足的制約下,民族文化產品營銷渠道運營績效難以取得實質性突破。為此,在當下全球化和市場化格局中,民族地區居民若要謀求基本生存和發展空間,需基于自身自然稟賦優勢和歷史人文傳統來開拓民族文化產品,并著力推進民族文化資源向文化產品的有效轉化,以特色化民族文化產品來取得市場經濟環境下的競爭優勢。民族文化產品營銷能力的提升不僅利于幫助民族地區群眾運用市場化力量來保護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而且可促進民族地區群眾與全國同步建成小康社會。
(一)組織能力匱乏制約民族文化產品營銷渠道建設
民族文化產品營銷渠道建設者缺乏組織營銷中間商的能力。民族文化產品營銷者在選擇中間商決策上缺乏多元化渠道運營商布局的能力。這種依賴于單一的營銷中間商的營銷渠道建設模式雖有助于提升民族文化產品營銷者集中資源重點開拓特定營銷渠道環節的能力,但卻嚴重阻滯了民族文化產品營銷系統建設的速度。由于缺乏對渠道成員企業的有效控制能力,渠道成員企業有著較強的沖動來同時經營民族文化產品營銷者的競爭對手的產品,民族文化產品營銷者精心打造的營銷渠道商可能將其既有客戶群轉移到其他相關民族文化產品上進行消費,由此產生的渠道產品銷售沖突將嚴重損害民族文化產品營銷者的商業利益。導致這一問題的根源在于民族文化產品營銷者忽視中間商渠道建設,未能設計有效的渠道運營商激勵機制,從而增強渠道運營商放棄與本企業合作并轉投競爭對手的意愿。再者,部分民族文化產品營銷者試圖運用低價營銷策略來迅速擴張市場,而渠道運營商則更多地希望選擇那些市場實力強和單位利潤高的產品來經銷,這就產生了上游供貨商和下游渠道商之間的利益沖突。
(二)電子商務平臺建設滯緩阻礙民族文化產品渠道建設
1.電子商務營銷模式沖擊民族文化產品營銷理念。電子商務環境下的民族文化產品營銷環境不同于傳統文化產品營銷環境,其消費者行為特征亦具有較大差異。傳統營銷理念下的營銷者更多表現出以自我為中心的營銷理念,而如今其營銷理念經由生產者中心理念、推銷者中心理念逐步向社會利益中心理念方向轉化。網絡化營銷平臺的逐步興起及由此帶來的信息化時代浪潮則是推動這一變化的主要動力。電子商務產生和發展破除了傳統文化產品營銷的時間限制和空間界限,切實降低了民族文化產品的營銷渠道運營成本并壓縮其產品談判時間和交易后的產品流通時間,從而令民族文化產品供給者和消費者可以展開即時化信息交互。這固然有利于民族文化產品供給者更精準地把握消費者市場變動趨勢,但亦對民族文化產品營銷者的素質和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受教育水平和知識技能的局限性,民族文化產品生產者難以適應信息化時代新型電子商務營銷渠道變革的要求,從而嚴重阻滯民族文化產品經由電子商務渠道實現產品順暢銷售的目標。
2.電子支付模式影響民族文化產品營銷渠道安全。基于電子商務平臺的民族文化產品營銷活動的時間連貫性和空間距離縮短性使得民族文化產品營銷活動的強度增大。電商經濟活動時空范圍的擴大在為民族文化產品營銷者提供更為廣闊營銷空間的同時,也增加了企業的渠道財務系統風險。傳統支付模式下的交易雙方信息以實體形式保存,紙質化交易數據不易被篡改,而與電子商務交易活動伴生的電子支付技術增加了交易欺詐的發生幾率,對民族文化產品的電商渠道運營模式的平穩運行構成根本性威脅。
(三)客戶關系管理能力薄弱制約民族文化產品渠道建設
1.民族文化產品客戶關系管理系統設計者缺乏長期利益考量。傳統的民族文化產品營銷者通常更為重視在本地的旅游景區推介本民族文化產品,表現為旅游產品形式的民族文化產品的主要消費對象是遠道而來的游客。這類消費群體具有消費決策時間短、對消費對象產品的認知水平較低等特點。部分民族文化產品營銷者充分利用消費者和潛在消費者對其產品的認知障礙來定位民族文化產品營銷策略,并據此將其客戶關系管理策略定位為向具有一次性消費特征的游客高價推介產品。這種賺快錢、不顧民族文化產品的長期市場營銷利益的短視型客戶關系管理策略勢必令多數游客產生厭惡感,放棄再次旅游和重復購買行為,并會將這份負滿意心情向其親朋好友傳遞,從而損害民族旅游景區和民族文化產品的良好市場形象和遠期商業利益。
2.缺乏現代渠道管理技術運用能力將削弱民族文化產品營銷者的客戶分析能力。民族文化產品的消費者多為具有一定異質性審美需求的中高收入群體,這部分消費者的人數總量相對較少但消費能力相對較高。由于民族文化產品營銷者缺乏運用諸如CRM管理軟件、大數據分析技術等現代客戶關系分析技術的能力,這使其難以從海量的游客中有效甄別出這類高價值客戶。多數民族文化產品營銷者仍停留于重視產品生產勝于實現產品價值的階段,多數民族文化產品營銷者無法做到如同其認知其產品價值一般來認知客戶價值。缺乏對客戶價值的必要了解,這使得營銷者缺乏意愿在客戶分析上投入必要成本以切實把握客戶類別、客戶消費狀態和客戶滿意度水平,并使其喪失通過挖掘客戶歷史消費數據渠道來擴展其產品市場競爭力的營銷新機會,更削弱其基于有效的客戶歷史消費數據分析來重構營銷組織的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的能力。
二、民族文化產品的市場營銷渠道優化策略
(一)規范民族文化產品的市場營銷渠道管理
1.規范民族文化產品的市場營銷渠道運營者的進入資質管理。民族文化產品是源自一個民族的歷史記憶,是歸屬于民族全體成員的文明榮譽。民族文化產品營銷渠道管理者應當深入洞悉民族文化的內涵,根據民族文化產品的特點來選擇營銷渠道。渠道管理者需對經營民族文化產品的經銷商進行資質考察,考察標準不應當以經濟利益為唯一標準,而應引入民族文化認知度的考察。此舉有助于增進經銷商對民族文化產品內蘊的了解,將民族文化產品的經銷權優化配置給那些熱愛民族文化并能通過商業化手段來弘揚民族文化的經銷商們,從而確保同步實現民族文化產品中蘊含的商業利益和文化價值。
2.民族文化產品營銷者應當健全渠道沖突管理流程。民族文化產品營銷者應當通過遴選合適的渠道成員企業的方式來切實剔除部分不懂得民族文化傳統和民族文化情感的營銷商,留下那些不單是為謀求企業商業利益,而更為關心弘揚民族文化傳統的高素質民族文化產品渠道商,以民族文化的宏大文明魅力來吸引渠道商參與。再者,為克服民族文化產品營銷渠道中的溝通障礙問題,民族文化產品營銷者應當建立渠道的實時化溝通平臺,將諸多因溝通不暢而誘發的渠道沖突消滅在萌芽狀態。民族文化產品營銷者應當強化渠道沖突的應急管理能力。民族文化產品營銷者應當清醒地認知到,源自獨立法人經營實體之間的利益沖突是構成渠道沖突的根源,民族文化產品營銷者應當建立快速識別渠道沖突機制和渠道沖突的快速治理機制,根據渠道運營實情來及時消除突發性渠道沖突。
(二)拓展民族文化產品的電子商務營銷渠道
1.運用電子商務營銷渠道來提升民族文化產品的市場影響力。電子商務營銷渠道的崛起為民族文化產品的推廣提供新途徑,民族文化產品營銷者可以通過成立專業化藝術品網站的方式來實施網絡自營策略,亦可通過在諸如阿里巴巴、京東商城、國美在線等既有電子商務營銷平臺上建立營銷網點。但是,大型營銷平臺的營銷主體是那些銷路暢通、受眾廣泛的普通產品,諸如民族文化產品等銷路較窄且受眾少的小眾產品并不適合此類營銷平臺。故民族文化產品應當通過開辟微博、微信等面向特定消費者人群的微平臺來打造個性化電子商務營銷渠道。從營銷策略角度分析,由于民族文化產品的消費人群較為專業化,他們擁有相對固定的消費行為習慣。故民族文化產品營銷者可以針對部分熱愛藝術品的人群建立相應的微信公共號和專業化藝術品論壇,通過向受眾群體傳遞關于民族文化產品特色審美觀的方式來幫助此類消費者轉變其消費行為習慣,從而促使民族文化產品營銷公號的受眾形成排他性的消費需求。再者,通過建立微信公號等互動式營銷平臺,民族文化產品營銷者可以幫助此類產品消費者和潛在消費者形成身臨其境的文化產品消費情境。針對民族文化產品消費者對指定產品的消費疑慮,營銷者可以及時、有針對性的給該消費者做詳盡解讀,從而省去傳統交易方式中高企的談判時間成本和交易費用。
2.民族文化產品營銷者應加強電子交易渠道的支付管理系統建設。電子支付環節的安全有序運行是支撐基于電子商務平臺的民族文化產品交易活動順利實施的關鍵。民族文化產品營銷者應當提升對電子商務交易渠道的安全管理意識,加強對客戶企業的信用信息的采集和管理。民族文化產品營銷者應當攜手民族文化社會團體和地方政府,共同建設服務電子支付的信用信息保障制度體系,加強對電子支付渠道失信者的懲戒力度,普及網絡交易實名制和CA認證制度,以打造強健的網絡信用體系,保障民族文化產品電子商務平臺的有序運行。
(三)強化民族文化產品的渠道客戶關系建設
1.以人性化營銷策略來提升民族文化產品消費者的粘性。在民族文化產品營銷渠道運營中,經營者應當重視運用人性化營銷理念來指導民族文化產品的客戶關系建設。這是由于隨著市場化進程的有序推進,產品同質化問題日益成為阻滯民族文化產品營銷渠道建設的障礙。民族文化產品營銷者應當認識到,決定民族文化產品營銷成敗的關鍵不在于產品而在于消費者。營銷者應從弘揚消費者人性化需求的角度出發,通過向營銷渠道注入人性化關懷的情感因素的方式來激勵渠道運營商,讓渠道運營商通過精神力量來吸引消費者,從而令民族產品的消費者形成對企業產品的持續性依賴。具體而言,渠道管理者應當首先對渠道成員企業進行人性化關懷式管理,讓渠道成員形成人性化產品渠道管理理念,并將這份理念傳遞給渠道終端消費者。其次,渠道管理者應當對消費者提供可實現的承諾,運用超過競爭對手的可靠承諾的方式來贏得客戶的尊重,進而增加客戶對民族文化產品的消費粘度。
2.變革渠道客戶關系管理技術。民族文化產品營銷者應當強化客戶關系管理的技術支撐力。從技術層面分析,民族文化產品的客戶關系管理是一種改善營銷者與消費者關系的管理技術,它主要由電子商務平臺、前臺的呼叫中心和后臺的數據倉庫所構成。客戶關系管理系統主要任務有:一是通過為客戶端提供快捷周到的高品質客服的方式來增強民族文化產品對消費者的吸引力。二是通過采集客戶端反饋的消費者最新需求信息的方式來敦促上游業務諸環節改善其市場營銷業務工作的流程,從而降低客戶流失率并提升客戶滿意度。為此,民族文化產品營銷企業應比照其他企業資產管理的方式來設計企業的客戶資源管理方式,并將客戶資源作為企業的核心資產來強化資金投入力度。民族文化企業應當采取決策樹、神經網絡算法、可視化技術來對既有的客戶關系管理系統進行深度的數據挖掘,運用關聯分析技術、聚類分析技術從中找尋出高價值客戶群體。此舉有助于民族文化產品企業建立起客戶類型的馬爾可夫轉移矩陣,識別客戶類別轉移模式,然后從利用內設軟件來向消費者自動推介產品與服務,提升營銷者的營銷效率。
作者:翁群芬 單位:重慶科創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李小偉.文化產品市場營銷中的促銷模式定位及實踐[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4(4)
2.盧毅,田靜.從湖南衛視看文化創意產品的營銷之道[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4)
3.張曉麗.全新產品投入期營銷渠道的整合策略研究[J].商業時代,2014(24)
- 上一篇:移動市場評估與營銷策略
- 下一篇:電力市場營銷環境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