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招改革背景下普通高校招生營銷策略研究

時間:2022-11-26 08:57:24

導語:高招改革背景下普通高校招生營銷策略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招改革背景下普通高校招生營銷策略研究

1.浙江普通高校高招營銷必要性研究

1.1高招改革對普通高校高招的影響分析。浙江省一直重視深化高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在2014年的9月省政府正式公布了《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試招生制度綜合改革試點方案》。改革的試點方案重點在于,不再分文理考試。而是在語文、數學和英語的3門基礎科目考試基礎上,讓學生選擇選考科目。而且選考科目每年安排兩次進行。改革后,浙江高招按照“專業+學校”志愿,按專業平行投檔;高校確定專業(類)選考科目范圍和其他選拔條件,擇優錄取。這就改變了過去分批次進行錄取的招生方式。高招改革之后,學生的第一志愿非常重要。在這種背景下,好的大學不一定就能招生到好的學生,而相對普通的大學可能因為學生志愿填報而招生到高分學生。高招改革對普通高校招生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選擇高級職業學院的學生,有了更多的選擇,不必像往常一樣花費巨大的經歷準備高考,而是可以提前學習與自己興趣或未來職業方向相關的職業技能。這給大專學歷的高級職業學院帶來優質的對口生源。第二,平行投檔和不分批次,會導致部分二類本科的錄取線提高,甚至熱門專業超過一類本科。這也會造成一些高分數的學生最終落榜。本文認為,高分學生在二類本科招生后落榜,對于學生和高校招生工作來說,都是需要注意的問題。

1.2普通高校高招營銷的必要性。所謂“高招營銷”,就是高等院校為了保證自己有足夠的生源、并爭取到充分的市場份額,運用一系列市場營銷策略和手段達到自身目的的營銷活動。自從高校擴招以來,各大院校便都開始了招生營銷工作。“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道理已經過時,目前普通高校在招生方面面臨著極為白熱化的挑戰,學生對于高校的挑選考慮因素越來越多,包括學校的師資力量、專業排名、學校環境、地理位置、宿舍條件等等。而且隨著網絡的發展,各大學校之間的宣傳方式也更加新奇,更具時效性,促進了各學校之間招生的競爭。在高招改革的背景下,無論是一類本科甚至是985或211這類重點大學,還是二類本科或高職院校,招生營銷都是必要要求。營銷的核心意義,在于讓學生理解本校的特點和優勢,理解本校能夠給學生帶來哪些成長以及可能的未來。其根本需求在于,學生和家長在填報志愿的時候,存在著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因此,本文認為,高校招生的營銷與簡單意義的拉生意不同,更多的是解決信息不對稱的需求,這是一項必要的工作。為了吸引優質生源,各個高校都打出了自己的營銷招式。常見的有以下三種方式。第一,是通過高考志愿報名手冊,介紹本學校的特色與專業;第二是通過對高考狀元給予獎勵,例如免學費,給獎學金等形式,吸引最優質的生源,并獲得社會關注;第三是比較隱晦的招生營銷方式,就是全面的展示自己學院的綜合實力,吸引學生和家長選擇。

2.浙江普通高校高招營銷的現狀

浙江地區的普通高校,現在越來越重視自己的招生營銷工作。在傳統的信息基礎上,有以下新的手段加入。首先,利用學校官網和其他友情鏈接,通過網絡推廣學校招生工作。首先,現在的高校越來越重視自己的官網建設,并且把招生工作放在官網的顯眼位置。這樣就便于家長和學生訪問學校的時候,了解學校的情況。另外,也有很多高校,將自己的友情鏈接放在相關行業上。例如放在招生和教育的門戶類網站上,或者放在放在行業門戶網站上,如計算機信息類院校,將自己官網在IT類網站植入。從而獲得更多訪問入口。在官網的基礎上,也有越來越的普通高校建立了微信號,宣傳學校的學術成就和辦學能力。第二點,很多高校開始印制自己單獨的宣傳手冊,讓學生和家長能夠更全面的了解學校。這是高校更加積極主動的進行營銷的表現之一。但是本文也認為,浙江的普通高校在招生營銷方面過于“高冷”,沒有真正的從用戶需求和用戶服務的角度進行招生營銷。這是由于高校自身高端的社會地位和過去計劃經濟遺留的思想造成的。具體表現在以下幾點。首先,高校在進行招生營銷的時候,沒有進行詳細的用戶劃分,進而提供不同的營銷文案。更多的高校是一套文案走天下。但是用戶是不同的,農村的學生,城市的學生,浙江本地的學生與外地的學生,所關注的問題不一樣。一套文案做出的高校介紹,會讓很多學生找不到自己需要的關鍵信息。第二點,在招生營銷的時候,高校雖然會大力宣傳自己的重點專業,但是語言晦澀,往往讓外行家長和對專業一無所知的學生看起來云里霧里,不知道這個專業對自己的具體影響。

3.普通高校高校招生營銷策略研究

高校負責招生宣傳的工作人員,要放下身段,學習營銷知識,意識到高校招生是需要營銷的。然后,本文認為,經典的現代營銷理論4P理論在高校招生中有很多應用空間。首先,4P營銷理論,指的是圍繞營銷主體所具備的Product(產品)、Price(價格)、Place(地點,即分銷,或曰渠道)和Promotion(促銷)4個要素來系統的安排招生營銷工作。

3.1高校的產品。高校的產品,包括高校的專業設置、師資力量,辦學條件以及科研資源等等。那么高校要明白自己的核心優勢與核心專業在哪里。即便是綜合性大學,也有自己最重要的競爭力能夠立足于社會。那么要把這些核心資源用大眾能夠讀懂的語言傳遞出去。例如某所高校在某個專業上擁有院士級別的重量級教授,那么不能僅僅介紹到這里,要介紹目前在這個專業,本校如何領先于全國甚至國際水平。

3.2高校的價格。高校的價格,其實就是高校的學費。對于浙江本地的學生來說,首先因為浙江是經濟發達地區,浙江本地生源家境較好,家長和學生更愿意選擇優質學校。因此,浙江的生源不會特別關注學費的高低,而比較在乎宿舍與校園環境。但是對于外地的學生或者西部農村地區的生源來說,要合理的介紹學費構成,并重點介紹學校的助學獎學能力,例如學校對于品學兼優的貧困生有哪些補貼、獎勵或者勤工儉學機會。

3.3高校招生營銷的地點和渠道。除了要在高三校區進行資料發放和信息介紹外,本文認為高校應該擴大自己的營銷地點。例如通過報紙、地方電視臺,介紹本校的情況,讓更多學生和家長了解高校。

3.4高校招生的促銷。高校絕對不能像商場打折一樣促銷產品,但是仍然有很多促銷手段可以使用。前文所說的,對于高考狀元的學費減免和獎勵,是典型的促銷。另外,也可以通過一些社會事件進行促銷。例如某個學生見義勇為,或者在高中階段就進行了某種社會常識,那么高校可以為了表彰其勇敢與品質進行特別招生。這樣的事件營銷,既能帶來新聞關注,還可以彰顯高校的精神風貌。

作者:陳董麗 陳雅婷 單位:浙江中醫藥大學濱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