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戰略下營銷策略探析

時間:2022-08-10 02:56:01

導語:“一帶一路”戰略下營銷策略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帶一路”戰略下營銷策略探析

摘要:“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給我國的經濟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本文基于“一帶一路”戰略對我國邊疆民族地區區域經濟的影響,研究民族地區實施區域營銷的優勢及意義,進而依據當地具體的發展情況,并結合相關理論研究成果,探討區域營銷對策。

關鍵詞:一帶一路;民族地區;區域營銷;模式分析

“一帶一路”戰略是于2013年9月和10月分別訪問中亞和印尼時提出的“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偉大戰略構想的簡稱,英文為“OneBeltandOneRoad”。目前,我國國內承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省份主要包括西北5省區(新疆、甘肅、寧夏、青海、陜西)和西南4省區市(廣西、云南、重慶、四川),以及東部5省(江蘇、浙江、廣東、福建、海南)等14個省區市。這些省份大多是我國中西部或沿邊地區的少數民族聚集區域。國家繼西部大開發戰略后又提出了“一帶一路”戰略,目的是期望通過構筑新一輪對外開放的“一體兩翼”格局,實現東西區域經濟平衡發展。“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在近一年的時間里對我國及周邊國家地區的經濟產生了深遠影響,我國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受到的影響尤甚。2015年年初,統計部門公布的數據顯示,在過去的一年里,我國GDP增長7.4%,比預期降低0.1%。具體到地方,各地GDP實際增速也普遍低于年初的預設目標。民族區域除西藏、重慶、貴州、新疆四個省份均速高于全國外,其他省份與以往相比均有所回落。引發了人們對如何獲得區域經濟持續、穩定、快速增長的思考。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逐步推進,如何解決市場競爭問題,保證經濟可持續發展,也已成為民族地區亟待解決的問題。筆者認為,民族地區可引入區域營銷,突破區域發展困境,謀求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

一、區域營銷概念辨析

區域營銷理論于20世紀八九十年代重新受到歐美等發達國家學者的重視,并廣泛應用于區域經濟多個領域,之后被引入我國。目前,主要應用于我國香港、北京、上海等經濟較為發達的城市和旅游區域。國內提出的“區域營銷”概念源于美國著名市場營銷學家(PhilipKotler)分別于1993年和2002年提出的“地區營銷”(marketingplace)理念,將地區視為一個具有市場導向的企業,菲利普•科特勒將地區未來的發展遠景視為有市場潛力的產品,通過綜合分析地區優勢、劣勢、機遇和挑戰,明確戰略定位,確定地區發展的目標市場,通過強化地區經濟基礎,主動營銷地區特色,以更有效率地滿足與吸引既有和潛在的目標市場(主要包括產業、投資者、定居人口、觀光客和會議人士等)。

二、民族地區實施區域營銷的優勢

(一)許多民族區域借助區位優勢形成了經濟區域翻閱世界地圖可以發現,在“一帶一路”這條世界上跨度最長的經濟大走廊上,許多民族區域省份借助區位優勢成為該條經濟發展帶上的前沿地帶、經濟帶節點和樞紐,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不少民族地區也與鄰國逐漸形成了跨國內外區域貿易經濟區,為營銷戰略主體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條件。目前,較有代表性的民族經濟區域主要有三個:一是東北民族區域經濟市場,主要是指由我國東北民族地區與相鄰的朝鮮半島、日本、蒙古、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建立起來的東、西伯利亞及遠東地區市場;二是西北民族區域經濟市場,主要指由我國新疆、甘肅、陜西、內蒙古西北民族地區聯合相鄰的蒙古、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國家拓展起來的中東、西亞及中亞區域市場;三是西南民族區域經濟市場,主要是指由我國云、貴、川及廣西西部的民族地區與相鄰的印度、尼泊爾、緬甸、不丹、越南等國家聯合建立起來的南亞和東南亞市場。(二)民族地區資源豐富我國民族地區自然資源豐富,資源類型全面、特色鮮明、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民族地區面積占全國總面積的70%,地勢高低不一,氣候垂直分布明顯,地貌類型多樣,動植物資源豐富。這里有眾多的野生動植物、綿延起伏的原始森林、浩如煙海的大漠戈壁、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廣闊無垠的牧場、雄偉壯闊的冰川、波濤洶涌的黃河、奇山異水的喀斯特地貌、秀麗壯觀的長江三峽;還有許多舉世聞名的人文景觀,如秦始皇陵兵馬俑、敦煌莫高窟、萬里長城、古絲綢之路,以及數不勝數的宗教文化場所,等等。此外,許多民族地區還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不僅為我國民族地區經濟的騰飛提供了資源基礎,也為開發區域營銷戰略產品創造了有利條件。(三)民族地區民族文化多元民族文化既是民族的血脈,也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既代表一個國家和地區的形象,也賦予了國家和地區深刻的內涵和特質。我國各民族在多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文化,主要包括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兩大類,物質文化主要體現在各個民族的衣、食、住、行上,而精神文化則主要表現為民族的文字語言、科學技術、人文歷史、天文地理、宗教信仰、藝術創作、戲曲舞蹈、民風民俗、節日傳統等具體形式。我國民族文化內容豐富、層次多樣、地域特征鮮明,其中,不少民族文化還是文化中的精品、獨品、絕品。這些鮮活又極具個性的民族文化可作為重要的旅游資源,賦予民族區域旅游營銷產品特有的文化內涵和個性特征,提高產品的競爭力和影響力,有利于塑造和推廣產品品牌,擴大區域影響。可以說,民族文化是一把競爭利器,是一個地區的軟實力、優勢資源。它不但是增強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也是民族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和基石。

三、研究民族地區應用區域營銷取得成果的意義

我國民族地區雖然區位優勢明顯,民族文化和旅游資源豐富,但由于地勢偏遠,信息閉塞,缺乏人才和先進思想、技術,市場缺少規劃和運作,區域間交流與合作少,市場競爭能力和資源配置能力弱,在區域競爭和經濟發展中常常處于劣勢。所以,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下,研究區域營銷在民族區域經濟發展中的應用成果具有選擇必然性和現實意義。(一)理論意義我國引入區域營銷這一概念已有近二十年的歷史,但其多被應用于發達城市和地區,且關于其應用于民族較發達地區效果的研究較少。研究區域營銷在民族地區的應用效果和作用有助于在借鑒當前區域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根據民族文化和當地經濟發展規律,摸索出一套適合當地的區域發展理論和實踐戰略體系。(二)實踐意義從營銷實踐層面上看,研究區域營銷在民族地區中的應用成果,有助于在尊重民族文化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分析少數民族資源對當地經濟發展的影響,總結區域營銷在區域應用中的成效,在整合當地各種資源的基礎上,提出符合當地實際發展情況的營銷策略,豐富民族地區的區域營銷應用戰略體系,整體提升當地的競爭實力和營銷水平,探索民族區域經濟發展模式,拓寬民族區域經濟發展途徑,推動當地民族經濟發展。四、區域營銷策略(一)依托區位優勢,創新營銷主體,建立跨國家地區的營銷主體系統區域營銷過程中,地方需具有全球發展眼光,站在民族區域與周邊國家或地區區域經濟發展遠景和未來的基礎上,構建一個跨國家、地區、行政區域的新型營銷系統。行政區域創新營銷主體可能由國內的一個或幾個省份、地區組成,也可能包括相鄰國家或地區,甚至還包括相鄰的國際國內經濟區,開創性地形成一個集鄰國和地方政府、地域空間和行政區劃為一體的集合區域營銷主體。比如,云南省是我國唯一可以同時從陸上溝通東南亞、南亞,并通過中東連接歐洲、非洲的省份。故在建設區域營銷主體時,云南省可利用區位優勢,創建南亞營銷主體,一手牽著東南亞、南亞區域市場,一手牽著內陸連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建立一個覆蓋南亞的營銷系統,帶動整個區域發展。同時,也可以依托現有的三大民族區域貿易市場(東北民族區域市場、西北民族區域市場、西南民族區域市場),將其創建為營銷主體,建立跨國家地區的遠東、中亞、東南亞營銷市場,形成民族區域營銷主體集群,帶動民族區域及周邊國家和地區的發展,盤活中國“一帶一路”周邊的區域經濟。(二)整合優化資源,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我國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較晚,許多區域依然處于低收入經濟區。2010年,我國民族自治地方生產總值22061美元,低于全國平均水平(29992美元),在120個民族自治縣中,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高于1000美元的只有54個。隨著我國改革開放逐漸推進,民族地區經濟的緩慢發展成為我國經濟轉型期的經濟短板。地方經濟要發展,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實現資源要素的集聚和優化配置,通過整合優化資源要素促進區域良性發展,增強區域競爭力。要優化配置資源要素,首先要調研分析區域資源,整體認識區域資源,明確資源特點、流動規律及配置要求,并結合目標市場和區域經濟持續動態發展的需要,完成資源的規劃、開發、整合及優化,實現資源的生態化保護和持續性開發;其次要開發優勢資源和特色資源,大力發展地方特色產業,實現本土產業的轉型升級;最后要充分利用國家西部大開發、“一帶一路”等戰略發展時機,在承接東部產業及轉移國際產業的同時推動本土產業的升級優化。此外,將外部資金、人才、技術、勞動力要素等資源與本地資源實現跨區域優化配置,實現內外產業互動和高低產業互補。(三)實施區域品牌策略,提升區域競爭力在現代經濟中,品牌是一種戰略性資產,是核心競爭力所在。我國最早將“區域品牌”納入城市建設的是廣東省,并取得了較好的成效。民族地區實施區域品牌戰略:一方面,可借鑒廣東省的成功經驗,結合當地的發展實際,以名優企業、名牌產品及支柱產業為依托,通過區域聯合注冊集體品牌或商標、創設國家地理標志等方式創建區域共享品牌;另一方面,注重發揮區域的自然資源優勢及社會資源特色,將其與當地經濟發展特點相結合,突出區域民族性,大力發展區域觀光旅游業、特色農業和畜牧業、民族醫藥業等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的產品,以“區域名+產品(產業)”的形式塑造區域品牌。同時,積極申請注冊區域品牌,加大廣告宣傳力度,不斷擴大區域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提高區域核心競爭力。(四)做好目標市場細分、定位工作,不斷滿足消費者需求,實現市場價值最大化“一帶一路”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經濟發展商圈,經濟總量約21萬億美元。面對如此龐大的市場,如何謀劃和運作就顯得非常關鍵。我們可采用美國市場營銷學家溫德爾•史密斯倡導的“市場細分”理論將營銷區域市場細分化,應用市場細分STP戰略,形成個個擊破局面,贏得市場決勝權。在市場細分過程中,我們應根據“區域目標顧客”的類型和消費需求特點,結合區域自身優勢和地區發展目標,細分區域市場,確定目標市場,制定具有民族地區特色的“本土化營銷方案”,實施營銷戰略。例如:針對勞動力市場制訂招才引智營銷方案;針對投資市場制訂招商引資營銷方案等,不斷滿足區域內不同目標消費者的需求,實現區域市場價值最大化。(五)借助互聯網和“云計算”等高科技,創新營銷方式,實現信息立體式交流平臺營銷宣傳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等新技術的廣泛應用,信息交流平臺和電子商務日益增多,使信息傳播和交流出現了質的飛躍,呈現出多元化、立體式的發展形態。民族地區應與時俱進,淘汰過去平面式、點帶式、垂直式的營銷方式,采用網絡通信技術、多媒體數字化技術,結合阿里巴巴網站、淘寶網、微博等新網絡媒體開創網絡營銷方式,認真學習先進的媒介技術和宣傳技能,與廣告、公關、促銷、營業推廣及會展交流等多種宣傳方式并用,積極搭建區域宣傳交流平臺和載體,實現信息立體式營銷宣傳,增強區域內外的溝通與聯系,積極擴大區域影響力和輻射面,不斷提升地區美譽度和知名度,樹立區域良好形象。

作者:楊曉玲 單位:西雙版納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菲利普•科特勒.國家營銷——創建國家財富的戰略方法[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1.

[2]吳傳清.區域營銷基本理論問題研究——基于區域經濟學的視角[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

[3].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4]艷輝.民族地區區域營銷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4.

[5]萬玲.區域營銷的理論、方法與策略及其在我國的實踐[D].上海:上海大學,2006.

[6]《求是》評論員.共建“一帶一路”戰略開創我國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J].求是,2015,(5):3-4.

[7]趙超.“十一五”期間我國民族地區經濟持續快速發展[EB/OL].(2010-12-22)[2017-05-01].www.gov.cn/jrzg/2010-12/22/content_1771056.htm.

[8]百度百科.一帶一路[EB/OL].(2015-08-13)[2017-05-01].baike.baidu.com/link?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