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災害發育特征及防治對策
時間:2022-07-14 08:58:56
導語:地質災害發育特征及防治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通過對務川縣開展地質災害詳細調查發現,該區地質災害主要以滑坡、崩塌、不穩定斜坡及地面地面塌陷為主,其中以滑坡及崩塌為主要地質災害類型,受地質災害影響的威脅人數及潛在經濟損失也以滑坡及崩塌為主。通過大量的現場調查研究,總結出該區地質災害發育特征、分布規律、成因機理,并對地質災害提出防治對策,到達防災減災的目的。
關鍵詞:地質災害;分布規律;孕育條件;防治對策
務川縣位于貴州省遵義市東北部,東連德江、沿河、南接鳳岡,西與正安、道真兩縣毗鄰,北與重慶武隆、彭水2縣交界。南北長125km,東西寬62km,其長寬比為2∶1,總面積2777.59km2,轄3個街道辦事處、11個鎮、2個鄉,81個行政村,41個社區;全縣總人口47.55萬人,人口平均密度170人/km2。地理坐標為:東經107°30'~108°13',北緯28°10'~29°05'。該縣地質環境較為脆弱,滑坡、崩塌等地質災害時有發生,共1736戶8211人生命受地質災害威脅,以及區內公路、耕地、電站、河流等受到威脅,潛在經濟損失30496萬元。
1務川縣地質環境條件
1.1氣象水文
工作區氣候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區內地形起伏大,氣候垂直差異和小氣候特點都比較明顯。多年年平均氣溫15.5℃,極端最高氣溫39.9℃(1971年7月),極端最低氣溫-6.8℃(1970年1月),年平均無霜期280天,日照率年平均為23%。縣境內屬長江水系的烏江流域,支流是洪渡河流域。
1.2地形地貌
務川縣地處貴州北部,其地形總體為四周高、中間低,據地貌形態特征、組合類型等,將其劃分為即溶蝕地貌、溶蝕-侵蝕地貌、侵蝕地貌3大成因類型。
1.3地層巖性
該縣地層除泥盆系、石炭系、侏羅系及白惡系缺失外,其它從寒武系至第四系均有出露,累計厚度5415m。其中以寒武系及奧陶系最為發育,出露面積最廣,其次為志留系、二疊系。區內巖石主要為淺海相碳酸鹽巖沉積,次為陸相碎屑沉積。碳酸鹽巖及夾層狀碳酸鹽巖分布面積最廣。1.4地質構造與地震務川縣地處揚子準地臺黔北臺隆遵義斷拱務川北北東向構造變形區,地質構造復雜多樣,區內褶皺以復式褶皺為主,主要有務川復向斜、泥高向斜及金雞嶺背斜,斷裂主要為北東40°~45°排列分布,基本上與構造軸向一致,規模較大,一般都具有壓扭性。務川縣地震動反應譜特征周期為0.35s,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05,其地震基本烈度為Ⅵ度,屬較穩定區域。
2務川縣地質災害現狀
務川縣位于貴州省北部,地形切割強烈,地層巖性、地質構造復雜,地質環境較為脆弱,充沛集中的降雨,加之極端氣候頻現和人類工程活動加劇,導致地質災害發育較強烈,根據2020年5—12月對全縣地質災害進行詳細調查,共查明地質災害隱患點86處,地質災害類型主要以滑坡和崩塌為主,兩者所占比例為82.56%,其中滑坡50處,占58.14%,崩塌21處,占24.42%,不穩定斜坡9處,占10.47%,地面塌陷6處,占6.98%。
2.1滑坡
該次查明該縣滑坡50處,占總地質災害數量的58.14%,為主要的地質災害類型,共威脅1052戶5184人生命財產安全,潛在經濟損失為21129萬元,其中中型滑坡有9處,小型滑坡41處;巖質滑坡1處,土質滑坡49處。該縣滑坡主要為小型土質滑坡。
2.2崩塌
該次查明該縣崩塌21處,占總地質災害數量的24.42%,共威脅364戶1608人生命財產安全,潛在經濟損失為4590萬元,其中中型規模有12處,小型規模9處。2.3其他地質災害其他地質災害主要為不穩定斜坡和地面塌陷,分別為9處和6處,分別占總地質災害數量的10.47%和6.97%。共共威脅320戶1419人生命財產安全,潛在經濟損失為4777萬元。
3地質災害發育分布規律
3.1時間分布規律
據調查分析,該區地質災害均與水的作用密切相關,務川縣暴雨一般集中在5—9月,大暴雨出現在6—7月,此時段雨強較高、日降雨量大、降雨集中,多夜雨、暴雨,也是該區地質災害的主要發生期,2020年新增17處地質災害隱患點均為2020年6—7月發生。因此,降雨是務川縣地質災害的主要誘發因素之一,每年的5—9月是區內地質災害的重點防范期。
3.2空間分布規律
從區域位置上看,務川縣地質災害主要集中分布在務川縣西部、北部及北東部一帶的斜坡中上部;從與水系關系看,滑坡分布與水系干流正相關,在干流兩岸、陡坡陡崖處及其附近發育較多,在遠離干流的直流上游緩坡地帶滑坡發育較少,而崩塌發生與兩岸水系附近陡坡關系較小;從人類工程活動上看,根據地質災害分布位置和礦山開采、公路建設、房屋修建以及礦業開發活動有密切聯系,務川縣內與礦山開采有關的地質災害有環頭灣采空塌陷、興元地面塌陷等,與公路建設有關的地質災害有巖透滑坡、小關滑坡等,與房屋修筑有關的地質災害有花園不穩定斜坡、龍臺滑坡等。
4地質災害孕災地質條件分析
4.1地形地貌與地質災害
地形地貌是地質災害形成的主要控制條件之一,地形坡度對斜坡應力分布、地表水徑流與沖刷、地下水、松散物質堆積,以及人類工程活動等具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和控制,從而影響斜坡穩定性。通過統計分析,調查區內滑坡主要集中在10°~40°之間,其中0°~10°有5處,占10%,10°~20°有19處,占38%,20°~30°有17處,占34%,30°~40°有8處,占16%,大于40°有1處,占2%。
4.2地質構造與地質災害
調查地處揚子準地臺黔北臺隆遵義斷拱務川北北東向構造變形區,地質構造復雜多樣,以北北東向和北東向多字型構造為主,主要由一束大體平行的較緊密褶皺和斷裂組成。地質災害距地質構造(斷層、褶皺)區域的距離遠近也是影響地質災害發育的重要指標。現將務川縣距地質構造距離分為0~1000m、1000~2000m、2000~5000m、>5000m等4個級別,并統計地質構造距離與地質災害分布關系得到,1000m以內分布有36處地質災害,占比40.86%;1001~2000m有27處,占31.40%;2001~5000m有21處,占24.42%;>5000m有2處,占2.33%。由此說明距離構造帶越近,地質災害越發育。
4.3工程地質巖組與地質災害
巖土體工程地質條件是各類地質災害形成的物質基礎,決定著地質災害發生的可能性和發育形成的時間的長短,巖土體的堅硬程度、風化程度及軟化性、抗剪強度、顆粒大小、形狀、透水性及可溶性等的不同,直接影響各類地質災害的發生,決定地質災害發生的類型及規模特征。根據調查,調查區內硬質巖組發育30處地質災害,9處滑坡、20處崩塌及1處地面塌陷,占地質災害總數的34.88%;軟硬相間巖組發育地質災害23處,其中14處滑坡、1處崩塌、3處不穩定斜坡及5處地面塌陷,占地質災害總數的26.74%;軟質巖組發育地質災害33處,其中滑坡27處、不穩定斜坡6處,占地質災害總數的38.37%。由此可見,區內滑坡主要發育在軟質巖組及軟硬相間巖組中,崩塌主要發育在硬質巖組中,不穩定斜坡主要發育在軟質巖組中,塌陷發育在軟硬相間巖組中。
4.4斜坡結構與地質災害
務川縣發育的86處地質災害發育在順向斜坡分布32處,占災害總數的37.21%,斜向斜坡分布26處,占在總數30.23%,橫向斜坡分布8處,占災害總數的9.30%,逆向斜坡分布16處,占災害總數的18.60%,近水平層狀坡分布4處,占災害總數的4.65%。通過統計表分析得到,務川縣地質災害主要分布于順向坡及斜向坡中,其次為逆向坡及橫向坡。
4.5水文地質條件與地質災害
根據工作區內出露的地層巖性、含水介質及地下水動力條件,區內地下水類型可劃分為碳酸鹽巖巖溶水、基巖裂隙水和第四系松散巖類孔隙水3類。由于務川縣滑坡及不穩定斜坡地質災害除柏村鎮長安溪滑坡為巖質滑坡以外,其余均為中層、淺層土質滑坡及不穩定斜坡,其影響因素主要以第四系松散巖類孔隙水為主,其崩塌及地面塌陷受碳酸鹽巖巖溶水及基巖裂隙水影響較大,通過對統計行分析得出,務川縣滑坡及不穩定斜坡主要與松散巖類孔隙水有關,其崩塌及地面塌陷主要與碳酸鹽巖巖溶水有關。
5地質災害防治對策
區內地質災害種類多、分布廣,如果全部采用工程整治,很多地質災害施工難度大,并且耗資巨大。結合當地交通、地形、經濟條件、災害危險性、治理的難易程度、經濟效益等因素綜合考慮,宜采用如下防治對策。
5.1搬遷避讓
對危害小、治理難或治理費用高的災害隱患點,可視具體采取整體搬遷避讓措施或分期逐步避讓方式。
5.2監測預報
對于存在危險隱患,對人身安全構成威脅的地質災害點,建立群測群防網絡體系,并設立監測點,指定專人定期測量災害變形破壞的水平、垂直位移,同時觀察落石、掉塊、地陷、崩裂、門窗異常、泉水變色及植物位移、動物反常等危險征兆,加強對地質災害點的監測預報。
5.3工程治理
對于搬遷成本高,治理費用想對較低的地質災害點,宜進行工程治理,徹底消除地質災害隱患。工程治理手段主要有修建截排水溝,設置擋墻或抗滑樁支檔,削方減載、坡腳反壓、設置攔擋工程等。
6結語
綜上所述,調查區內地質災害主要以滑坡、崩塌、不穩定斜坡及地面塌陷4種地質災害為主,每年5-9月為高發期,與地表及地下水力聯系關系密切,主要分布在務川縣西部、北部及北東部一帶的斜坡中上部,距離構造帶2000m的地質災害占72%,分布在順向坡及斜向斜坡的地質災害占67%。因此,正確認識區內地質災害分布規律及孕育條件,才能掌握其運動變化規律,才能讓我們正確采取積極有效措施防治地質災害,使我們的損失降到最低。
參考文獻:
[1]歐陽剛,周州,蕭洋,等.貴州省務川縣地質災害調查及風險評價設計書[R].貴陽:貴州地礦基礎工程有限公司,2020.
[2]歐陽剛,周州,蕭洋,等.貴州省務川縣地質災害調查及風險評價報告[R].貴陽:貴州地礦基礎工程有限公司,2021.
[3]符勛,肖志堅,黃國平.江西省大余縣地質災害發育特征及防治對策[J].中國水運,2014(11):285-287.
[4]康斌,黃國平,林樞.安溪縣古老滑坡特征及防治措施[J].江西有色金屬,2010,(1):17-21.
[5]付海新.普洱市山地地質災害發育特征及防治對策[J].云南水力發電,2017,33(3):32-34.
作者:歐陽剛 單位:貴州地礦基礎工程有限公司
- 上一篇:礦山水工環地質災害治理措施
- 下一篇:不穩定斜坡地質災害治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