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緊缺矛盾管理論文

時間:2022-06-28 10:00:00

導語:水資源緊缺矛盾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水資源緊缺矛盾管理論文

按照原來規劃:在“九五”期間實現中線南水北調工程,2000年后北京市水資源短缺問題可以得到解決。從目前實際進展的情況來看,中線南水北調工程已不可能在2000年以前完成。因為中線南水北調,引水線路長,工程艱巨復雜,投資大、成本高,對很多技術經濟問題有爭議,目前尚處在論證階段,還有不少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解決。因此,在中線南水北調工程引水進入北京以前,北京市水的供需矛盾將進一步激化,水資源將面臨十分緊缺的嚴峻局面。面對這一形勢,在考慮“九五”計劃時,應遵照總書記的指示:“得認真研究一下水的問題,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是應該未雨綢繆。”陳云同志曾批示。“要從戰略高度來認識水的問題的嚴重性,各級領導部門,尤其是經濟、科技領導部門,應該把計劃用水、節約用水、治理污水和開發新水源放在不次于糧食、能源的重要位置上,并列入長遠規劃,五年計劃和年度計劃加以實施,以逐步扭轉目前水資源危機的嚴重狀況。”

一、供需現狀

根據水利部最近組織的調查。1993年北京市全市用水總量已達40.16億m3,較1987年用水增長15.9%,年平均增長率為2.2%。其用水組成: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和公共用水占20.4%,工業用水占25.3%,二者合計約占45.7%;農村種植業用水占51%,生活用水占3.6%,二者合計占54.6%,略多于城市總用水量。與八十年代相比,工業用水由于采取了節水措施,一般工業(不包括電力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由1981年的61.2%,提高到1992年的81.75%,工業產值增長了154%,而用水僅增長10.8%;城市生活用水,由于流動人口的劇增,公共用水的增加十分迅速。與1987年比較年用水總量增加了44.1%,年平均增長率達到6.2%。見表1。

供水水源的組成:地表水占36.1%,地下水占63.9%。雖然自來水九廠一期和二期工程先后投產,地表水供水量較1987年增加了42.9%,但地下水的供水量仍維持在八十年代水平,即年開采量約25~26億m3左右,即地下水仍處于超采狀態見表2。

根據地礦部門分析:由于不合理的開采,從1961至1989年全市平原區地下水累積虧損量已達到42.78億m3。其中:1980至1989年持續干旱期的虧損尤為嚴重,累積虧損達21.78億m3,平均年虧損2.42億m3。由于地下水長期超量開采,造成了大面積地下水位平均每年以0.5~0.6m的速度下降,形成了區域性地下水下降漏斗。西城區含水層薄的地段,已接近疏干,東部承壓水區地下水位下降最大,埋深已達40余米。1992年地下水埋深大于10m的地下水漏斗面積已達2130mk2,并且在局部地區發生了地面沉降,地下水的水質也在逐年惡化,局部地區污染嚴重。

九十年代降雨略有增長,已接近多年平均情況,但由于用水迅速增長地下水仍持續超采,從地下水的累積虧損得不到補償的情況來分析,北京市目前水資源的供需平衡是依靠動用地下水儲量,即用挖“老本”的辦法來解決眼前的水資源短缺的問題。如果地下水虧損的儲量在近期內得不到補償,那么在未來10~15年內如再遇到類似八十年代的持續干旱,要再想用超采地下水的辦法來解決缺水問題,就十分困難了。

二、發展趨勢

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的:到2000年實現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兩番,2010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的奮斗目標,預計到2010年北京市的經濟仍將以較快的速度增長。

考慮到水資源的緊缺狀況,如果農村用水維持現狀,城市用水按比較低的年平均增長率1.5~2.5%估計,到2000年全市總用水量仍有可能比1993年增加3~5億m3,2010年增長7~13億m3,如將目前平均超采的地下水量2億m3考慮在內,到2000年即使遇到平水的年景仍將缺水5~7億m3,2010年缺水9~15億m3,如再考慮官廳和密云兩大水庫上游來水有可能衰減,或遇到持續干旱的年景,則面臨的缺水將更為嚴峻。

三、對策措施

根據以往的研究工作,在南水北調引水進北京以前,建議首先采取以下各項對策措施,來解決北京市的缺水問題。

1.嚴格控制人口和城市規模的發展

目前北京市的人口已超過1000萬,而全市流動人口300多萬,屬于世界聞名的特大型缺水城市之一。如果無限制地盲目發展,人口繼續增加,這么多人的用水都要從長江調水來解決,其后果很難設想。當務之急,應按國務院批準的城市規劃,嚴格控制城市規模的發展。

2.調整水價、推廣節水器具,控制城市公共用水的高速增長

1993年城市公共用水已超過了城鎮居民的生活用水量,占城鎮用水量的63%,并且以年平均6%的速度繼續高速增長。目前北京市的城市用水量已接近工業用水量,今后將很快超過工業用水量。因此,今后節水重點應放在城市公共用水方面。通過加強管理,推廣節水器具,調整水價,推行累進加價等制度,控制公共用水的增長勢頭,緩和水的供求矛盾

3.限制耗水工業的發展,繼續厲行節約用水,控制工業用水的回升

從八十年代以來,北京市的工業節水取得了巨大成績,見表3。但與先進國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1982年日本百萬日元產值的取用水量僅78m3,最近又降至54m3,相當于萬元人民幣產值的取用水量為10m3和7m3,可見用水定額仍偏高,節水尚有潛力。應結合技術改造,繼續狠抓節水,降低用水量。另外從1993年的調查資料分析,工業用水量有回升的趨勢,在引江水源來到以前,應盡快實行取水許可制度,嚴格限制耗水工業的發展,控制工業用水的增長趨勢。

4.加快污水處理回用,改善水的生態環境

目前全市污水排放總量已超過10億m3/年(約300萬噸/年),其中80%的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既污染了環境,又浪費了可以回收再利用的資源,應加快污水處理回用的步伐,利用處理后可回用的“中水”解決北京市水資源的不足,應作為今后的主攻方向之一。

5.地表水和地下水聯合調度,恢復地下水虧損的儲量

北京市有官廳、密云和平原地下水三大水庫,應充分發揮地表水庫和地下水庫的聯調,使地下水對地表水起到反調節的作用,以提高干旱年的供水量。當前應抓住密云和官廳兩水庫蓄水較多,加大地表水的利用,減少地下水的開采,涵養恢復地下水儲量的有利時機,控制地下水的開采,加大對地下水的回灌,盡快恢復地下水虧損的儲量,以提高抗御特大干旱或持續干旱的能力。

6.關鍵在于改革水管理體制,統一水的管理政策

目前北京市水資源管理尚處在多頭領導、分散管理的階段,由于多頭領導、政出多門,連最基本的取水許可制度都難以實行。地表水和地下水聯調、污水處理回用等措施涉及跨部門管理方面的問題,就更難以實施。一方面地下水繼續超采,另一方面水庫又不斷的棄水,現實情況表明:現有的管理體制已不利于北京缺水問題的解決,從世界各國的管理經驗來看,特大城市的缺水,必須采用多水源綜合管理措施才能妥善解決。地表水、地下水、污水、外調水的多水源綜合管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政策性很強,必需政策統一、管理統一,只有在強有力的領導下才能有計劃的逐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