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田水利建設規劃概述及運行體制

時間:2022-04-20 03:09:00

導語:農田水利建設規劃概述及運行體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田水利建設規劃概述及運行體制

農田水利工程是推進新農村建設、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物質基礎。管理好農田水利工程,是充分發揮其興利除害功能和延長工程使用年限的關鍵,同時也是保證國家糧食安全的必要條件跏。織金縣始終把農田水利工程建設作為強化農業基礎地位,確保糧食生產安全的重要工作長抓不懈。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織金縣地處邊遠山區.縣內水資源總量雖然比較豐富,但受自然、技術、經濟等條件的制約,農田水利設施還很薄弱,管理工作嚴重滯后,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全縣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

1織金縣農田水利建設規劃概況

1.1農田水利建設規劃現狀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口的增加、社會的進步、工業和城市用水量的激增,及引、蓄、提灌溉工程設施的不配套.已建水利工程年久失修、管理不善,造成農業用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農業生產缺水,另一方面用水浪費現象又普遍存在。灌溉水的利用率只有30%左右。故修建及改造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對于織金縣農業發展意義重大,是不可缺少的一項工程措施。只有通過小型水利工程措施把分散、零星的水資源利用起來,才能調節全縣降雨量和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問題,保證農田、旱地作物的需水量,提高糧食單產,增加糧食產量,提高農民收入,保證農村人口基本口糧自給。

1.2規劃目標

計劃至2015年,新增灌溉面積1.93萬hm(其中水田新增5986.67hm2,恢復106.67hm,旱地新增3806.67hm,果林草地新增9366.67hm2),新增有效灌溉面積6426.67hm2(其中水田新增5986.67hm,旱地新增440hm),灌溉面積達2.89萬hm2:計劃至2020年,新增灌溉面積3.33萬hm2(其中水田新增5986.67hm,恢復2046.67hm2,旱地新增7600hm2,果林草地新增1.77萬hm2),新增有效灌溉面積732Ohm(其中水田新增598@67hm2旱地新增1333.33hm。),灌溉面積達到4-3O萬hm。

1.3規劃任務

充分利用現有水源工程和引水工程,對其進行維修、改造、續建及配套。在一些水資源供需不平衡的鄉鎮新建小、微型水源工程以滿足其需水要求。規劃新建與改造水源工程10040處,改善全縣水源調蓄能力不足、供水保證率不高的狀況;新建、配套和改造渠系總長1588.46km,輸水管道4174.5km。

2工程規劃總體布局

織金縣農田水利工程存在著重水源輕引水,渠道和渠系建筑物少建或不建,渠系配套不完善,配套率低,渠道滲漏、淤積嚴重,渠系水利用系數和灌溉水利用系數普遍偏低。灌溉水資源浪費嚴重等問題。根據織金縣的實際情況,遵照“鞏固改造,適當發展,加強管理,注重效益”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方針。堅持“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尊重民意、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則進行工程總體布置。規劃優先在現有水源工程的基礎上實施農業節水,塘壩、堰壩(閘)維修,渠系配套改造,水庫渠系配套改造。其次是興建水源工程。完善、配套田間工程和渠系配套并增設必要的量水設施。實現大、中、小、微結合,新建與挖潛改造結合,進一步增強供水抗災能力,形成由水庫、塘壩、堰(閘)壩等組成的供水體系,實現農業的旱澇保收。項目實施后使得灌區農田灌溉用水、人畜飲水用水有所保證,將有利于改善灌區內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為灌區社會穩定和經濟持續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在認真貫徹環保“三同時”制度,認真落實環保對策措施基礎上。從環境影響角度綜合評價得出以下結論:通過該項目實施,攔蓄徑流,灌溉了農田,涵養了水系,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態環境,增加了農民收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改變了農村的環境條件,為農業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當地環境質量。對促進整個地區生態環境良性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未出現制約工程實施的重大環境因素。

3加強建設管理及建后管護措施

3.1加強建設管理

堅持主要領導親自抓,部門配合,通力協作,落實責任,嚴格考核,確保農田水利項目的順利實施。見到實效。對項目專項資金的管理,根據《預算法》《會計法》、財政部《財政農業專項資金管理規定》、財政部《基本建設財務管理規定》等相關規定,對工程建設資金按照“三專”管理辦法使用;同時對工程項目建設嚴格實行項目法人制、招標投標制、工程監理制、項目合同管理制等制度。嚴格按照國家有關技術標準和規定進行工程建設管理;嚴把物資、材料采購關,嚴格按照技術質量標準驗收入庫;在施工過程中,嚴格按照設計施工,如有變動必須通過設計單位同意,不得擅自修改工程設計和偷工減料;技術人員在現場作好施工記錄.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建立健全施工質量檢驗制度,嚴格工序管理:工程竣工后,有關部門要組織專門人員對工程質量進行檢查驗收,按規定辦理移交手續,凡是驗收不合格的,堅決返工。返工的一切費用由施工單位自行負責[21。杜絕“豆腐渣”工程。力求建一處,成一處,發揮效益一處。

3.2加強建后管理

工程實施后,在工程管理體制方面進行大膽探索,按照“明晰所有權,放開建設權,搞活經營權”的原則,合理確定工程管理主體和法人主體,實行分級分片管理,設置相應的管理機構。切實加強鄉鎮水利站建設,積極培育和建立農民用水合作組織。支持和引導農民積極參與管理,按照貴州省人民政府黔府發(2004)19號《貴州省人民政府批轉省水利廳等部門關于貴州省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意見的通知》,水管單位性質由各級機構編制部門會同同級財政和水利行政主管部門確定。對集體管理的小(2)型水利工程由所在鄉(鎮)水利站負責管理或由鄉(鎮)人民政府授權項目所在地村委會、村民組或受益戶聯合體,用水協會等集體組織負責管理,并明確專人負責。

4運行機制

4.1建立高效運行的管理制度

水管單位要做到政企分開、政事分開,精簡機構,減少成員,降低運行管理成本,并按國家有關政策妥善安置富余人員,建立起高效運行的管理機制。單位內部要推行全員勞動合同制、競爭上崗、擇優聘用、目標責任管理、經營承包等人事勞動制度改革。以增強管理單位內部活力。加強農田水利工程經營管理,對于小、微型水利工程,采取拍賣、租賃、承包、股份合作等多種經營管理模式,管理單位與工程主管機關簽訂經費包干和經營承包合同,工程管理單位與承包者簽訂承包合同嘲。

4.2加強水價改革和水費征收

4.2.1農田水利工程運行經費應以征收的水費為主,國家補貼為輔。加強水價改革和水費征收,按照“回收成本、合理收費、公平負擔、逐步到位”的原則核定并征收,實現良性運行.保證工程的維護及養護資金。達到以水養水的目的。按照《貴州1省水利工程供水價格核定和水費計收管理辦法》(1999年貴州省人民政府令第46號)和《貴州省水利工程供水價格核定和水費計收管理辦法實施細則》(黔價工農f20001188號),逐步理順水價,確保水價改革的順利推進。供水價格要按照補償成本、合理收益、公平負擔、促進節水、統籌兼顧的原則由政府價格主管部l''''q核定,對農業用水和非農業用水要區別對待,分類定價。

4.2.2強化水費計收管理。供水單位與用水戶簽訂供用水合同,規范雙方的權利、義務和責任。積極培育農民用水合作組織.讓農民“用水戶協會”參與管理。水費的收繳由原來的政府代征代收逐步改為供水主體自收,由管理機構或用水者協會向用水者直接收取,減少收費環節,提高水費收繳率。提高灌區管理人員及用水戶的認識,徹底改變灌區水費收取依靠政府代收、水費低、收取難的狀況。積極探索推行灌溉用水水票制。用水戶以用水者協會為單位,根據水管單位所配水量到水管單位購買水票,水管單位憑票供水。用水戶根據供水量和供水情況,合理確定自己的水量分配,真正體現“總量控制、定額管理”[41。先購票、后供水,水過賬清、公開透明,有效維護用水市場,理順用水制序,使用水戶用水放心,繳費明白,并且有效地杜絕了亂攤派、亂收費、搭車收費現象,減輕了群眾負擔。水費是管理單位自收自支資金.不應作為地方財政收入,結余資金可以連年結轉,繼續使用.但不得用于運行管理以外的開支

4.3加強節水管理,促進節約用水

農業節水工程是一個從水源開發到田間作物用水的系統工程,管理貫穿于整個系統之中,由于過去只重視工程節水,而輕視管理節水,重視渠道防滲和管道輸水,輕視田間節水管理,節水管理的規章制度不健全,管理責任不明確,使已建節水工程的節水效益大打折扣,灌溉用水浪費問題仍很突出。因此,只有在重視工程節水技術、耕作栽培節水技術的同時,用科學方法狠抓用水管理、重視和加強節水管理,才能使節水農業健康穩步發展,促進農業生產可持續發展。加強水資源優化配置,不斷提高用水質量。節約使用水資源。用先進的經營管理手段實現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采用先進的農業節水方式。建立健全節水技術推廣服務體系,完善節水管理規章制度,將節水管理責任制落實到每項工程,定期總結交流推廣先進經驗,舉辦不同層次的節水技術培訓班,普及節水科技知識,加強節水宣傳,使節水觀念深入人心,成為人們的共識和自覺行動。要特別重視對農民的節水技術培訓教育,進一步提高農民的節水意識,通過各種形式讓農民參與用水管理,使其在節水灌溉工作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5結語

下大力氣加強農業基礎設施特別是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穩步提高耕地基礎地力和產出能力。加快實施全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及其末級渠系節水改造,完善灌排體系建設;適量開發建設后備灌區,擴大水源豐富和土地條件較好地區的灌溉面積;積極發展節水灌溉和旱作節水農業,農業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數由2005年的0.45提升至2010年的0.50,爭取2020年達到0.55以上。實施重點澇區治理。加快完成中部糧食主產區大型排澇泵站更新改造,提高糧食主產區排澇抗災能力。狠抓小型農田水利建設,抓緊編制和完善縣級農田水利建設規劃,整體推進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和管理。加強區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和水利設施建設,穩步提高水稻綜合生產能力。強化耕地質量建設,穩步提高耕地基礎地力和持續產出能力。大力推進農業綜合開發和基本農田整治,加快改造中低產田,建設高產穩產、旱澇保收、節水高效的規范化農田。力爭到2015年中低產田所占比重降至50%左右,到2020年中低產田所占比重降到4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