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田水利工程建設運行現狀及問題
時間:2022-05-10 11:47:32
導語:農田水利工程建設運行現狀及問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年來,涇河灌區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取得長足發展,但由于部分管理不完善,使得一些工程遭到人為或自然的破壞,不能發揮應有的效益。為進一步加強農田水利工程運行管護,使其長期發揮效益,本文對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現狀及存在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關對策。
關鍵詞: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現狀;問題;分析
一、灌區基本情況
涇河灌區管理處目前下設崆峒、柳湖、四十里鋪、白水、花所、北干渠、頡河7個管理所,主要承擔崆峒、柳湖、四十里鋪、白水、花所、安國等6個鄉(鎮)66個村313個社16.95萬人的灌區規劃建設、工程管護、灌溉保障、抗旱防汛、節水推廣、水政執法、水事調解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及村社管水小組監管等工作。2017-2019年以來,灌區管理處認真貫徹落實《平涼市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實施方案》的總體部署,因地制宜在涇河灌區開展了水價改革試點工作,以鄉(鎮)政府為主導,以村委會為實施主體,共組建了村社管水小組50個,并將支(斗)渠以下水利工程設施移交給村社管水小組,由村社管水小組負責其管轄范圍內支(斗)渠和高效節水工程的管護、灌溉管理、水費征收等工作,確保了末級渠系水利工程的良性運行。按照《甘肅省行業用水定額(修訂本)》(甘政發〔2011〕64號)和《甘肅省取水許可和水資源費征收管理辦法》(2010年甘肅省人民政府令第67號)文件規定,2015年初,涇河灌區相繼在省、市、區水資源管理部門辦理了各條干渠地表水取水許可證,全灌區年最大取水量為6184萬m3。在全年取水計劃執行方面,灌區嚴格遵守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門的水量調配方案,在干旱等特殊緊急情況下,嚴格執行水行政主管部門的限采決定,服從水量統一調度,使灌區年用水量控制在市取水許可范圍。近年灌區實際用水量在4000~6000萬m3,年取水量在水資源管理部門允許取水范圍。灌區2019年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為0.53,灌溉保證率75%,工程完好率40%。
二、灌區農田水利工程建設、運行及維護現狀
(一)灌區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情況
涇河灌區已建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共有(支斗渠)359條,總長274.78km,其中襯砌171.74km,支斗渠襯砌率62.5%。灌區支斗渠建設組織方式多元化,有支斗渠配套工程、高標準農田建設示范區、農田平整示范區、農業示范園區、高效節水工程及斗渠工程等。
(二)灌區農田水利工程運行及維護情況
1.工程的經營、使用情況。2017-2019年,按照“誰經營、誰使用、誰管理”的原則,涇河灌區根據村社田間工程設施狀況和用水指標分解登記臺賬,協助村社管水小組對灌區村社支(斗)渠以下水利工程設施現狀進行了調查登記,建立了村社小農田水利工程產權登記臺賬,制作頒發了小農田水利工程《產權使用證》,并與各村社管水小組簽訂了產權移交協議和灌溉用水協議,將村社支(斗)渠以下小農田水利工程設施的經營權、使用權和管理權移交到具體的村社管水小組,由村社管水小組履行其職責。2.維護主體與責任落實情況。目前,涇河灌區支(斗)渠以下小農田水利工程維護主體為村社管水小組,每年年初灌區管理單位都與村社管水小組簽訂經營管護協議,由村社管水小組負責其管轄范圍內支(斗)渠和高效節水工程的管護、灌溉管理、水費征收等工作,為用水戶提供良好的灌溉服務,小型水利工程維護主體明確,責任落實到位。3.維護經費落實、使用與管理情況。涇河灌區村社管水小組上繳的水費50%用于水利工程維修、末級渠系配套、水資源費結繳和村社管水小組運行等費用,30%用于村社管水小組人員工資補貼,20%用于計量設施的維護費,該維護經費由灌區管理單位督導落實。涇河灌區村社管水小組收繳的水費首先交轄區灌區管理所代收,再由各灌區管理所集中上交涇管處財務股管理,由灌區管理單位向村社管水小組出具收費票據。村社管水小組用于末級渠系配套的資金,由村社管水小組及灌區管理所做好實施方案,上報涇管處審核后方可實施。同時要求各灌區管理所要協助村社管水小組完善各項資料,報涇管處備案后方可報賬。4.運行維護制度建設情況。涇河灌區為了加快村社管水小組的建設進程,確保支(斗)渠以下田間工程設施移交、管理運行工作的有效開展,在灌區管理所協助指導下,村社管水小組參照灌區管理單位管理制度,制定了相關規章制度,主要有《涇河灌區村社管水小組章程》《涇河灌區村社管水小組組長職責及義務》《涇河灌區村社管水小組工程管護制度》《涇河灌區村社管水小組水權管理制度》《涇河灌區村社管水小組用水管理制度》《涇河灌區村社管水小組水費征收與使用管理辦法》《涇河灌區村社管水小組財務管理制度》等7項管理制度,隨后經組委會修訂完善、討論通過后報請水管單位及所屬鄉(鎮)政府審批通過后開始執行。灌區建立了管理單位監管與群眾民主監督相結合的監管機制,實行配水、財務、水權等公開制度,管理機制公正、公開、公平。水行政主管部門、灌區管理單位和轄區管理所在逐級監管過程中主要開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協助指導村社管水小組制定相關規章制度,并進行審批;二是對大范圍的支(斗)渠淤積、破損、滲漏及決口等維修,由灌區管理所協助村社管水小組做好實施方案,上報涇河灌區管理處審核后督促其實施;三是審定村社管水小組編制的用水計劃,監督村社管水小組按照批復的用水計劃組織各村灌溉;四是灌溉前與村社管水小組簽定《灌溉用水協議書》,灌溉期間深入田間地頭進行灌水技術指導、解決用水糾紛、處理違章用水等;五是督促各村社按政府指導價繳納水費;六是集中代管村社管水小組收繳的水費;七是對水費的具體使用及操作流程進行全程監管。
三、存在的問題
一是灌區干、支、斗渠建渠時間長、初建標準低、后期維修養護投入不足、管理手段落后,致使渠道輸水能力低、生態環境差,管理難度大。二是灌區干、支、斗渠無計量設施,監管難度大。目前,涇河灌區只有白水鎮馬蓮、打虎、白水3個村干渠配備了計量設施,其他干、支、斗渠均無量水設施。
四、對策建議
一是盡快落實骨干工程養護經費,集中財力投入骨干工程升級改造,同時配套高標準計量設施和完善的水務信息化管理體系,以實現供水、計量、灌溉一體化服務,提高灌區水資源精細化管理水平。二是加大小農田水利工程資金投入,完成支(斗)渠升級改造,并配備計量設施,以實現灌區干、支、斗渠信息全程監管。三是拓展泵站功能定位,將單一農業灌溉型泵站向城市綠化、城鎮供水、農村供水方向延伸。
作者:文娟 單位:平涼市水務局
- 上一篇:網絡通信技術在X射線工業的應用
- 下一篇: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管理問題與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