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建設質量監督實踐與思考

時間:2022-04-09 04:10:46

導語:水利工程建設質量監督實踐與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水利工程建設質量監督實踐與思考

【摘要】水利部提出了“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強監管”新時期水利改革發展總基調。質量監督作為水利行業工程建設質量監管的最后屏障,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本文通過總結重慶市涪陵區以抓質量監督促進全區水利工程建設質量提升的實踐經驗,提出了加強質量監督機構能力建設、完善質量管理制度、重構監督管理體制、創新質量監督方式等措施和加強水利工程質量監督工作的建議,供其他地區質量監督工作參考。

【關鍵詞】質量監督;措施;建議

一直以來,水利部高度重視水利建設質量工作,高位強力推進水利工程建設質量管理。2013年印發了《貫徹質量發展綱要提升水利工程質量的實施意見》,在全國水利行業大規模開展“水利工程質量管理年”活動;2015年,水利部啟動水利工程建設質量工作專項考核,標準逐年趨于嚴格,導向作用越來越強,對促進水利工程建設質量管理水平提升、保障水利工程實體質量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水利行業質量監管方面,水利部明確要求加強政府監督管理,推行質量分類監管和差別化監管,突出對重點工程和民生工程的監管,突出對質量管理薄弱項目的監管,突出對質量行為不規范和社會信用較差的責任主體的監管,提高監管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1]。重慶市涪陵區水利局按照新時期水利行業強監管要求,立足區情實際,以加強政府質量監督為抓手,不斷提升全區水利工程建設質量監管水平。

1涪陵區水利工程建設質量監管現狀

1.1近期水利工程建設概況。涪陵區地處長江與烏江交匯處,三峽水庫核心屏障區,區內水系發達,河庫眾多,水利工程建設任務較重。“十三五”以來,全區水利工程涉及150多個建設項目,完成總投資23.35億元,分年度投入為6.64億~9.34億元,涵蓋骨干水源工程、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病險水庫加固工程、灌區節水配套改造工程、飲水安全工程、水電站增效擴容工程等6大類。大規模水利工程建設,加強了涪陵區水利基礎設施與基礎產業,增強了全區防災、減災能力,為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水利工程保障。1.2質量管理體制。涪陵區水利工程建設質量管理嚴格執行《水利工程質量管理規定》的要求,實行“項目法人負責、監理單位控制、施工單位保證與政府質量監督”相結合的質量管理體制,參建單位按照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的規定落實質量管理責任。涪陵區水利工程質量監督站代表區水利局依法履行政府監督職能,并按照市、區質量監督機構責任劃分規定,負責對除市級監督項目以外的水利水電工程實施質量監督,監督對象主要以小型水利工程及中型水利工程的附屬工程為主,根據上級質量監督機構工作的需要,派人員參與其在涪陵區組織開展的中型水利工程質量巡監。1.3質量監督方式。涪陵區水利工程質量監督站每年受理單個項目投資規模100萬元以上的報監項目達30余個,質量監督采取以抽查為主的方式開展。工程開工前,質量監督機構根據項目具體情況,配備數量不等質量監督員,由項目監督員制定質量監督計劃,并向參建單位開展質量監督工作交底,明確監督管理內容和要求。工程建設過程中,項目質量監督員隨機抽查工程質量,核查參建單位質量管理體系,見證重要隱蔽和關鍵部位單元工程驗收,參加質量事故現場分析及處理,審查施工質量檢驗評定資料,列席法人驗收、參加竣工驗收,按規范要求對驗收質量結論備案。1.4以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受機構編制及經費制約,質量監督機構履職能力與工程建設需求相比還有一定差距,服務全區水利工程建設質量管理的能力有待提升,質量監督權威性還未樹立。主要表現為質量監督人員力量配備、部分輔助檢測設備配置和經費保障還不能完全滿足監督工作的需要,質量監督員監督手段過于單一,過渡依靠質量檢測單位檢測報告支撐,發現質量問題后能夠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強。地方性質量管理制度不完善,質量分類監管和差別化監管還未實現,影響工程質量的關鍵環節監督力度須進一步加強,社會參與工程建設監督的程度低,質量問題后續整改力度還須增強。

2涪陵區加強水利工程建設質量監督實踐

針對涪陵區水利工程建設質量監督工作存在的問題,通過加強以下四方面工作,全區水利工程質量顯著提升,全區多年來未發生一起較大以上質量事故,受監督項目法人驗收及竣工驗收一次性通過率超過95%。2.1抓質量監督機構建設,保障政府質量監督能力。一是克服全局專業技術人員總量不足的客觀困難,優先配備4名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且具備高、中級水工專業技術職稱的人員,專職從事水利工程建設質量監督工作;二是先后籌措30余萬元經費購買混凝土回彈儀、超聲波金屬探傷儀、混凝土鋼筋位置檢測儀、保護層厚度測定儀等一批專業檢測設備,拓展監督手段;三是每年安排15萬元財政專項經費用于質量監督飛檢,隨時掌握質量動態;四是不定時聘請市、區水利工程建設質量管理專家,參與部分重點工程質量核查和咨詢工作,增強區級質量監督技術力量。2.2狠抓質量監督制度建設,探索監督管理新舉措。一是認真研究行業質量管理工作規程規范,不斷總結全區水利工程建設質量監督工作內在規律,結合區情實際因地制宜,對水利工程建設項目質量監督報監、質量監督工作交底、現場監督舉報牌設置、項目質量巡監頻率及驗收監督管理出臺一系列制度,明確每個環節工作程序、方法和相關要求,加強制度剛性約束,落實工作責任,在強化政府監督的同時鼓勵社會監督;二是針對區級監督項目投資規模普遍較小、項目法人質量管理水平總體不高的實際,探索實行分項目類別統一授權質量檢測單位開展質量抽檢(不含施工自檢)和監督人員全程參與項目完工檢測等制度,規范質量檢測工作,突出質量檢測對工程質量的把關校核作用,著力解決項目法人不熟悉施工質量檢測規范、管理缺位的問題,同時有效防范檢測人員與項目參建單位串通數據造假,確保檢測數據真實客觀反映工程實體質量;三是研究出臺《涪陵區小型水利工程建設質量管理辦法》,在不違反水利行業相關規定的前提下,從項目報監、項目劃分、質量檢驗與評定和監督檢查等方面進行適當簡化,更加突出對小型水利工程建設質量控制關鍵要素的監督。2.3抓質量監督責任落實,確保質量整改效果。一是依法全面履行全區水利工程質量監督管理職責,無論項目規模大小、是否報監,監督人員均主動提前介入質量管理,隨機抽查工程質量,實現在建水利工程質量監管全覆蓋,確保全區在建水利工程質量總體可控;二是針對全區在建水利工程以小型為主的實際,探索實行差異化監督管理,對規模以上項目的質量監督工作對標管理,規模較小工程注重監督工程實體質量,按要求做好監督工作的同時,增強服務全區小型水利工程質量管理工作的能力;三是堅持問題導向,強化質量整改,充分利用專家核查和質量監督飛檢等工作形式,提升監督工作權威,對于拒絕整改或整改不達標項目,通過約談責任單位負責人、建議暫緩撥付工程款、通報批評、錄入水利建設市場誠信體系平臺等方式,促使各類質量問題整改到位。2.4抓質量工作培訓宣傳,夯實質量管理基礎。一是針對質量管理工作專業性強、相關規程規范及行業要求修訂較快的實際,針對全區參建單位質量管理人員,每年組織開展一次水利工程質量管理業務培訓,有效提升行業質量管理水平;二是在日常巡監工作中,向參建單位宣講水利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的有關要求,并將強制性條文的貫徹執行作為監督檢查的必要內容,督促項目參建單位貫徹落實強制性條文;三是以年度水利工程“質量月”為契機,采取宣傳板、送資料到參建單位、報紙刊登文章等多種形式,開展水利工程質量管理宣傳活動,著力提升水利工程質量監督工作的社會影響力。

3加強水利工程建設質量監督工作的思考

3.1加強質量監督工作,需強化制度保障。質量監督機構作為履行水利工程建設質量監管工作的直接參與者與質量監督的最后屏障,監督力量的強弱一定程度上影響和體現水利工程建設的質量管理水平,建議加強頂層設計,進一步明確水利工程質量監督機構的職能定位和力量配置,對監督人員配備、基本檢測設備配備和經費保障作出明確規定,確保質量監督機構履職能力滿足水利建設發展需求。同時,在涉及與質量監督有關的規程、規范、規范性文件中體現質量監督合理性和權威性,為質量監督機構正常開展工作提供制度保障。3.2加強質量監督工作,需體現監督差異性。當前與水利工程建設質量有關的部頒規程規范多是針對大中型項目,小型水利工程參照執行。現行水利工程質量監督實行分級管理,區縣質量監督機構監督對象基本上都是小型水利工程,這類項目規模小,參建單位質量管理水平有限,各地在參照執行部頒規程規范要求時尺度不一,特別小型水利工程質量檢驗評定工作,在實踐中發現閉門造車的現象比較普遍,不利于小型水利工程質量監管。建議水利部或省、市水行政主管部門制定專門針對小型水利工程的質量標準,分類施策,適當簡化小型水利工程建設質量檢驗評定及驗收工作程序[2],規范小型水利工程質量管理。3.3加強質量監督工作,需重構監督管理體制。區縣水行政主管部門既是轄區水利工程建設的監管者,有的時候也是水利工程建設的直接參與者,區縣質量監督機構作為同級水行政主管部門的下屬單位,在監督過程中,客觀上存在同體監督的尷尬,必然對質量監督機構獨立開展工作造成一定的影響。可以參照環保部門監測執法體制調整,將區縣水利工程質量監督機構上收為上級質量監督機構的派出機構,或者由上級質量監督機構統一安排部署,實行區縣質量監督工作異地交叉監督,避免同體監督帶來的“監督不到位”弊端。3.4加強質量監督工作,需創新質量監督方式。水量工程質量監督實行以抽查巡監為主的監督方式,為保障監督效果,突出政府監督權威性,要進一步探索開展飛檢、暗訪、專家核查等監督形式,隨時掌握質量動態,化解水利建設質量風險。建議在省級及以上層面開發建設質量監督信息化平臺,將水利工程建設項目報監、監督計劃告知、檢測報告查詢、質量整改通知及質量結論備案等監督工作實現網上辦公與公開,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共享并及時溝通、傳遞和處理行業質量監督全部信息,并與當地水利建設部門招標投標等現有系統連接,實現信息互聯互通,將質量監督情況及時反饋市場,對市場招標投標給予信息支持,對相應企業招標投標加分或減分,提高質量監督管理效率,充分發揮社會公眾監督的作用[3]。3.5加強質量監督工作,需加大質量考核力度。將考核作為推進工作的指揮棒。水利建設質量專項考核開展以來,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更加重視工程建設質量,有利推動了質量監督工作的開展,水利工程建設質量管理水平和實體質量提升明顯。建議進一步加大質量專項考核力度,構建科學、規范、高效的質量考核評價體系,針對不同規模、不同類型的水利工程,因地制宜設置不同的考核標準,使考核真正具有導向引領作用,注重考核結果運用,樹立典型激勵先進,形成政府重視質量、企業追求質量、社會崇尚質量、人人關心質量的良好社會氛圍。

4結語

區縣水利質量監督機構處于水利工程建設質量監管的基層,是加強水利工程質量監管和貫徹落實水利行業質量管理方針、政策的踐行者,作用的發揮離不開有力的制度保障。在當前大力推進“放管服”改革形勢下,加強質量監督工作要尊重市場的主體地位,履行監督職能到位不越位,堅持加強監督與注重服務并舉,實現由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的轉變,通過對全行業質量管理人員的專業培訓,提升水利企業履行質量管理主體責任的能力,共同筑牢新時期水利行業建設質量強監管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水利部關于印發貫徹質量發展綱要提升水利工程質量的實施意見的通知(水建管[2013]581號)[R].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2013.

[2]王春.鄂爾多斯市水利工程質量監督現狀與工作創新研究[J].內蒙古水利,2019(2):65-67.

[3]朱波,馮亦佳,翁月嬌.新時期長江流域水利工程建設質量監督管理初探[J].長江技術經濟,2018(4):82-85.

作者:張小川 楊友偉 單位:重慶市涪陵區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