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施工混凝土技術分析
時間:2022-10-12 09:56:58
導語:水利工程施工混凝土技術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所應用到的混凝土,不但要求其應當具備有良好泌水性、流動性及抗分散性,同時還必須要確保混凝土本身應當具有較好的粘稠性特點,以確保混凝土不發生離析現象。通過對不離析混凝土施工技術的應用,有助于解決水利工程施工中一些技術性難題,減小施工難度,確保水利工程建設能夠達到較高的質量水平。本文簡要闡述了不離析混凝土施工技術的主要特點,而后就不離析混凝土施工技術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前期施工準備與技術應用展開了深入的探究工作。
關鍵詞:水利工程;不離析混凝土;施工技術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水利工程建設事業的快速發展,混凝土技術也取得了巨大的發展與進步,然而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所應用到的混凝土一直以來都存在著離析缺陷,對于工程質量產生了極為不利的負面影響,致使水利工程建設項目出現了許多的隱患問題,對此,就針對水利工程施工中的不離析混凝土施工技術展開相關的研究工作便有著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1概述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所發生的離析現象,是由于混凝土的混合拌和材料凝聚力與粘合力不足以支撐粗集料的下沉所導致的,混凝土攪拌混凝物在出現離析現象后便會產生分離情況,導致內部結構出現受力不均。經常出現的現象便是泥漿和粗集料之間互相分離,例如粗集料由拌和物內分離出來,亦或是密度相對較大的顆粒發生沉陷狀況。不離析混凝土技術可依據混凝土在發生離析情況時的特征,來選用適當粘合性強化手段來促使混凝土不出現分層、離析現象,并使其能夠在水利工程的建設過程中發揮出應有的價值作用。
2前期施工準備
2.1不離析混凝土攪拌。為確保所獲得的水下不離析混凝土能夠達到較好的質量水平,便需針對各項材料予以精準計量,針對水下不離析混凝土的各項材料予以充分攪拌,直到獲得質地均勻的混凝土材料。水下不均勻混凝土攪拌設備應當依據實際的工程建設規模、數量、攪拌時間等來予以確定。水下不離析混凝土可選用強制式混凝土攪拌設備來進行施工預處理,同時還可將所攪拌的時間予以適當延長,需引起重視的是在初步加水之時混凝土相對較為粘稠,然而受到攪拌時間的延長混凝土拌和物也將逐年稀化,從而達到水利工程施工所要求的流動性標準。2.2不離析混凝土運輸。在運輸不離析混凝土時,應當選取材料離析或損失相對較少的運輸方式,以便能夠促成快速化的運輸并在運輸至施工場地后即刻進行澆灌施工,在認定存在有明顯性的離析現象之時,應當重新采取拌和處理,以確保澆筑施工能夠盡快得以開展,從而促使混凝土的材料質量能夠保持良好的性能狀況。鑒于水下不離析混凝土往往有著較高的粘稠性,和一般的混凝土相對比而言,無論是在運輸還是澆灌過程當中所導致的材料離析以及和易性均不會產生過大的改變。此外,鑒于凝結時間會相對延后,由拌和完成直至澆筑開始的這一段時間,應當在混凝土施工標準規范所規定的時間向后延長45分鐘左右。由與之拌和混凝土廠將混凝土運輸至施工現場的過程中,應當依據工程施工條件、施工次序、混凝土量等多方面的因素來予以共同選定。運輸方式應當同時具備陸路與海上兩種運輸方式。在陸路進行運輸之時,可采用混凝土攪拌車載攪拌運輸方法,亦或是將吊罐及料斗裝載于卡車上進行運輸;在海上運輸之時,一種方式是把混凝土攪拌車與吊罐、料斗裝于駁船之上,或是直接裝于撒砂船亦或是吊罐及溜槽等進行運輸。
3施工技術應用
3.1不振搗施工。在水深達到幾十米以上的深度,亦或是其他不具備振搗施工條件的情況下,這一種混凝土可以實現在水下的自動流平和密實,實現和振搗混凝土完全一致的密實施工效果。例如水深為12m的某水庫取水口施工項目,在應用了一般性的施工方法未達到理想施工效果后,轉而采用料桶將包括有UWB-2的水下不離析混凝土裝入桶內逐個吊下完成施工,這一工程項目在完成以后通過水電院現場取樣后顯示,混凝土的真實強度可達到25MPa,完全符合于18MPa的設計標準。在當前的現行施工標準當中,禁止對已經完成澆筑的水下混凝土再次產生攪擾。但是在實際的施工階段常常是通過振搗器實施水下振搗可達到較好的效果,混凝土也將不會產生離析現象,混凝土強度亦可得以顯著提升。這一技術目前已經得到了廣泛應用,且通過工程實踐表明,水下振搗效果為:⑴應用硬度相對較大的混凝土,將標號升高至C10以上,達到C40的混凝土強度標準,能夠完全滿足于常規高標號混凝土要求。⑵針對人工島所開展的研究工作顯示,水下振搗混凝土的抗凍性亦可得以顯著提升,可完全滿足于對水下混凝土施工的最大抗凍標準要求。3.2水中自落施工。這一種施工技術在遭遇水分后不會產生離析現象,且水泥也不會過多流失,能夠直接在水中下落并澆筑。采用此項混凝土施工技術能夠有效降低水下工種所應用到的圍堰、筑島等臨時性建筑,也無需采用地下工種人工降水處理措施,可將常規性的導管施工法、泵送施工法等予以精簡處理,促使施工工藝能夠和陸地施工相一致,能夠大幅度的提升施工效率。在已經完成施工的工程項目當中,除了在超過10m以上的深水區中應用導管法、泵送法等澆灌水下混凝土施工技術之外,還可于水深相對較淺的施工環境中應用開口吊罐法、手推車澆灌法、自流灌漿法等相對較為簡便的施工方法來對水下工程的施工加快施工進度。3.3自流灌漿施工。傳統以往由于不具備水下不離析混凝土施工技術,長期以來未能夠開展關于這一種類型的工程施工。目前現已實現了應用泵、小車等工具設備來把不離析混砂漿、水泥、混凝土澆筑于水下的狹窄縫隙當中并達到充填、填漏、固結、錨固等效果。這一項技術手段可被應用于碼頭導梁、板樁等處的灌漿施工當中,對于水利工程建設還可起到十分滿意的加固效果,且經實踐檢驗表明,應用UWB-2絮凝劑進行混凝土的配置,可確保水下不離析混凝土施工達到施工簡便,整體性能優異,外觀密實光滑等眾多優勢特性。經實踐驗證表明,應用絮凝劑與水下不離析混凝土施工可達到以下效果:⑴在混凝土拌和過程當中加入以2%比例的絮凝劑,同時依據特定比例進行混凝土的配置,真實標號不僅能夠達到設計限定要求,甚至會有所超出;⑵施工過程簡便,經實踐驗證表明,采用一般性的拌和設備正常進料,再加入2%絮凝劑便能夠配置出水下不離析混凝土,之后的運輸、灌注、養護等施工流程均與一般性的不離析混凝土完全一致。⑶有助于促進施工進度的顯著提速,應用水下不離析混凝土無需等候退潮,因此也可促進施工進度的顯著加快。
4結束語
總而言之,隨著近年來我國社會的快速發展,水利工程施工項目越來越多,同時對于水利工程的施工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不離析混凝土施工技術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項技術性內容,在開展水利工程施工作業時,必須做好對施工前的混凝土攪拌及運輸工作,在施工過程中可應用不振搗施工、水中自落施工、自流灌漿施工等一系列的施工技術手段,從而便可促使水利工程達到更好的建設質量。
作者:嚴凱 單位:上海惠中建設發展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趙瑩瑩,李建行.簡析混凝土施工技術在水利工程中的應用[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5(23).
[2]張慧霞,董正堂.淺析水利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技術的應用[J].山東工業技術,2015(7).
[3]阿布力米提•艾海提.淺談水利工程中水下混凝土的施工技術要點[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6(15).
[4]趙敏.水利工程混凝土澆筑容易出現的問題及注意事項[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6(8).
[5]馬成功,李建國,張彥龍等.泵送普通混凝土配合比優化研究[J].混凝土,2013(9).
- 上一篇:水利工程施工防滲加固技術分析
- 下一篇:三維可視化在水利工程課程教學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