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整治思路管理論文
時間:2022-06-30 04:07:00
導語:河道整治思路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概況
桑干河屬海河流域永定河水系,由上游源子河、恢河在朔城區馬邑匯合后為桑干河,流經朔城區、山陰縣、應縣、懷仁縣,在懷仁縣古家坡附近進入大同市,經河北省匯入永定河。朔州市界以上流域面積8618km2,省界以上流域面積為17744km2,河道長度為241km,其中朔州段長為124km。在朔城區東榆林村建有一座中型水庫,總庫容為6500萬m3,水庫大壩控制流域面積3430km2。本段河道主要支流有兩條即黃水河與渾河,分別于應縣西朱莊、懷仁縣新橋附近匯入桑干河。并在干流東榆林水庫下游羅莊、黃水河入匯口下游西朱莊附近分別設有兩個水文測站。本文僅對東榆林水庫下游至懷仁縣新橋(渾河入口)段進行初步分析,全長81.3km。
本流域地處內陸高原,屬北溫帶較干燥的大陸性氣候,干旱寒冷溫差大,降雨量少,雨期集中,降雨主要集中在7—9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70%左右,降水量年內分配很不均勻,年降雨量為300—500mm,多年平均降雨量為350—430mm之間。
桑干河朔州段河道,具有平原型河道特征,兩岸平坦開闊,河床寬淺。河道兩岸均有一級階地分布,一級階地高出河床1—2m,在安榮橋上游一帶階地高出河床3—8m,河寬約200—1500m,坡降約為0.6‰左右。河床組成物質主要是沙壤土,泥沙平均粒徑0.2—0.7mm,中小水流河勢變化迅速,走彎嚴重,主流擺動頻繁。各河段河道特征見表1。干流沿線均為第四系沖積地層。
桑干河河道特征統計表(朔州段)表1
河段
距離(km)
平均坡降(‰)
主槽寬度B(m)
主槽深度H(m)
河寬(m)
河相關系√B/H
壩下—安榮橋
12
0.59
200
安榮橋—西小河
16
0.62
97
1.4
350
7.03
西小河—西朱莊橋
24
0.61
120
1.2
400
9.13
西朱莊橋—新橋
19
0.86
150
1.4
420
8.75
2水文特征分析
2.1歷史洪水
桑干河洪澇災害比較頻繁,從明朝開始就有不少史料記載。據馬邑縣志記載:“明神宗萬歷三年(1575年)秋七月,馬邑大雨四十日,壞城屋蘆舍千余。”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桑干河上游發生了一次長歷時的降雨過程,致使河道出現范圍很廣的特大洪水,給我省北部地區造成了大范圍的洪水災害。
從海委審定的《永定河流域規劃報告》看,400年來,1896年(清光緒二十二年)洪水為桑干河我省境內調查的首位洪水,據馬邑縣志記載,“六月桑干河道,四關一村為水淹,溺死男女老幼共三十七口”,尉家小堡該年調查值為5140m3/s。
本世紀的1922年、1949年、1952年、1959年、1963年、1967年均出現過較大的洪水,形成沿河兩岸一定范圍的洪澇災害。
2.2水文特征及對河道影響
桑干河流域地處半干旱的黃土高原,大部分降雨集中于汛期,屬于暴雨型徑流過程,非汛期的河道徑流主要為神頭泉水(流量為4.5——6.5m3/s)及降雨補給,輸沙量則基本集中于汛期洪水。由于河道洪枯相差十分懸殊,平原河道呈復式河槽形態。
根據羅莊及西朱莊水文站的多年統計資料表明,桑干河上游的水沙系列在近四十年內的變化很大,主要表現從七十年代以后徑流量,輸沙量大幅度減小,含沙量下降,詳見表2,河道洪水發生頻率降低。究其原因主要是:(1)六、七十年代在桑干河流域的上游干、支流興建了一系列的中、小型水庫和河道引水工程,隨著工農業用水的逐漸增加,水庫等水利設施對徑流量的調蓄和攔截量也隨之增加,以致在枯水期經常出現河道斷流。攔蓄洪水的同時也攔蓄了大量的泥沙。(2)七十年代以后,特別是九十年代,流域的枯水年份所占比例明顯增大。以西朱莊站為例,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年平均徑流量分別是六十年代的27%和14%。
桑干河上游兩站分年代(10年)水沙統計表表2
年代
66—69
70—79
80—89
90—97
多年平均
徑流量(億m3/年)
羅莊站
3.584
2.387
1.605
1.367
2.037
西朱莊
3.954
1.734
1.086
0.544
1.512
輸沙量(萬噸/年)
羅莊站
2204
522
260
262
585
西朱莊
1892
301
214
151
435
由于河道徑流量、含沙量減少,漫灘洪水出現的機率下降,導致河槽縮窄,平灘流量降低。河槽淘刷深約1.0—1.5m,呈現“V”字型枯水河槽。由于中、枯水所占比例相對增加,部分河段的曲率增大,致使洪水傳播歷時延長。
2.3水文分析
羅莊站采用1896年及1949年兩次調查洪水,西朱莊站采用1896年及1922年兩次調查洪水,加上兩站全部實測洪水系列(還原后)分別進行各站洪峰頻率計算,采用P-Ⅲ型分布適線,雙權函數法計算統計參數。計算結果見表3。
桑干河洪峰流量特征值表表3單位:m3/s
站名
分析時段(年)
統計參數
洪峰均值
極值年洪峰流量
各頻率洪峰流量
Cv
Cs/Cv
最大
最小
極值年
1%
2%
5%
10%
20%
洪峰
出現年份
洪峰
出現年份
羅莊
1952-1997
1.0
2
394
1270
1952
19.6
1986
65
1816
1541
1182
906
634
西朱莊
1958-1997
1.5
2
405
2000
1967
7.15
1986
280
2867
2321
1680
919
660
2.4各河段設計洪峰流量
東榆林水庫至懷仁縣新橋渾河入匯口共有兩條較大支流匯入桑干河,即流域面積在2000km2以上的黃水河和渾河。黃水河入匯口距西朱莊水文站上游1.0km處,其影響可由西朱莊站的洪水系列反應。這樣根據主要支流入匯情況將本河段的洪水計算分為二段即東榆林水庫至西朱莊段,西朱莊至新橋段,這兩段河道設計洪峰流量可由兩水文站洪水資料系列分析而得。詳見表4。
各河段設計洪峰流量成果表表4
分析河段
對應水文站
設計洪峰流量
備注
2%
5%
10%
東榆林水庫—西朱莊段
羅莊站
1541
1182
906
黃水河入口
西朱莊—新橋段
西朱莊站
2321
1680
919
渾河入口
3河道特征分析
桑干河在東榆林水庫至山陰縣安榮村段的12km內兩岸階地較高;安榮村至懷仁新橋段長約69km為平原游蕩型河流,河道形態及基本特征具有游蕩性特征。
(1)河槽寬淺,河勢散亂多變
本段河道屬于平原游蕩型河流,河道比降約0.8‰,河道寬闊,平均寬度400—700m,主槽寬淺,寬約100—200m,深約1.0m。河床主要由沙壤土組成,穩定性較差,在一般小流量尤其是中水流量下變化較大,河勢變化十分散亂。河段內堤防工程基本上沒有。
(2)主河段河床淤積嚴重
在河道的灘地里,兩岸群眾自60年代起就種植防護林帶,主要有楊樹、酸刺柳等,使主槽寬度縮窄,僅100—200m,因此當發生較大洪水時,洪水漫灘后,流速減緩,泥沙落淤,造成河灘內淤積嚴重。根據羅莊和西朱莊水文站實測資料,在近30年的時間里,河床平均淤高約1.0m,年平均淤積速度約3.0cm。尤其是薛家營水庫引水段,由于在河道筑壩取水,主河槽淤積已滿,形成了局部的懸河。
4存在問題及規劃原則
4.1存在問題
根據以上分析,本段河道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兩點:一是河道擺動范圍大,河勢多變,河槽遷徙不定,危及兩岸村莊及沿河耕地的安全;二是防洪標準低,由于本段河道一直沒有進行過系統規劃和堤防建設,個別地段修建的防護工程也因年久失修而破壞十分嚴重。目前的防洪標準不足五年一遇。
4.2治理目標
為沿河兩岸村鎮的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經濟建設提供防洪保障,為合理開發灘涂,治理鹽堿下濕地創造必要的條件;
將本河段的防洪能力由現在不足五年一遇的標準提高到二十年一遇,理順并基本控制洪、中水河勢。
4.3規劃原則
河道現狀為基礎,根據本河段的治理目標,河床演變特點,因勢利導,統籌規劃,著眼長遠;
充分利用天然節點和經多年加固的護岸、控導工程及堤防工程,穩定河勢,節約投資;
保證主要引水工程的引水條件和主要建筑物的防洪安全;
提高河道防洪標準與控制河勢相結合。
5規劃治理思路
5.1穩定河勢,理順流路
桑干河朔州段洪水含沙量較高,河床質為易淘涮的沙壤土,形成了散亂多變,河槽頻繁擺動,河床淤積抬高的游蕩性河勢。因此,為了確保防洪,應當在兩岸建立防洪堤防。但桑干河的流路特點仍具有一般河流的流路規律,即“小水坐彎,大水趨直”,在沿途查勘中,更多更嚴重的情況是在中小流量下的坐灣,因此,對于本段河流,其治理不僅要防御稀遇的較大洪水,也要防止中小水流量造成的險情,要穩定河勢,保證流路通暢。
5.2寬河固堤,為泥沙淤積留下較大的位置
桑干河河道在來沙較大的情況下,泥沙的淤積不可避免。根據黃河下游游蕩型河道治理的措施,“寬河固堤”是治理游蕩型河流較正確的方針,即維持較寬的堤距,以較大的河道面積來調節洪水和儲存泥沙,以確保堤防的安全。灘地過流能力雖然不大,但其削峰和槽蓄的作用是明顯的。
5.3加強控導護岸護灘
將河道主槽穩定在堤防中央,不使主槽過分靠近堤防成為險工,因此,守堤須先護灘,必須修建一系列的工程來保護灘壩,穩定河勢是固堤的重要前提。對于游蕩型河流來說,由于主流擺動,頂沖灘壩,造成灘地塌坍,進而迫近堤防,河勢經常上提下挫,造成守灘的困難,因此,在修建堤防的基礎上,必須增加控導護岸護灘工程。把控制主流與護灘工程結合起來,才能有效地防洪。
- 上一篇:村黨總支教育事跡材料
- 下一篇:黨支部新農村建設事跡材料
精品范文
10河道采砂整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