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區水資源開發管理論文

時間:2022-06-30 05:48:00

導語:灌區水資源開發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灌區水資源開發管理論文

1松濤灌區自然概況

松濤灌區位于海南島北部及西北部,總土地面積5866km2。灌區地處熱帶與亞熱帶,多年平均氣溫23~24℃,日照時間長,全年太陽輻射量113~124kcal/cm2,常年無霜,四季宜農。

灌區多年平均降雨量為1483mm。降雨量年際變化大,豐、枯懸殊。降雨量年內分配也不均勻,5~10月份的降雨量占全年的80%以上,主要集中在幾次臺風暴雨期間,干、濕季節明顯。灌區多年平均蒸發量在1220~1320mm之間,相對濕度約為82%~85%。

據1989年土地調查資料,灌區現有耕地面積21.37萬hm2,(1hm2=15畝),設計灌溉面積13.67萬hm2,自1989年至今實際灌溉面積一直在8.2萬hm2左右徘徊。

灌區土壤種類繁多,土地資源豐富,有發展農、林、牧業的優勢。松濤灌區建成40多年來,各項主要農產品的產量占全省總量的比重大,單位產量也較本省其他地區高,歷年分別是海南省糧食、糖蔗、油料的26.6%、53.9%、25.3%左右。

2松濤灌區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

自1958年開始,灌區內陸續興建水利工程,至今已基本形成了以松濤水庫為主,聯結灌區內3市3縣的中小型水利工程,實現了大中小、蓄引提相結合的大型水利灌溉系統。

松濤水庫位于南渡江上游,始建于1958年7月,至1969年基本建成,是一宗跨流域引水,以灌溉為主,結合城鄉供水、防洪、發電、養殖等的大型水利樞紐工程。通過骨干渠道,與灌區內的儋州、臨高、澄邁、瓊山、海口、白沙等市縣中小型水庫及塘壩相聯結。

松濤水庫集雨面積1496km2,多年平均徑流量14.99億m3,總庫容33.45億m3,正常庫容25.95億m3,死庫容5.12億m3,興利庫容20.83億m3,年均供水12.87億m3,水量利用系數86%。水庫樞紐工程由大壩、導流洞、溢洪道、輸水樞紐和10座副壩組成。

灌區內各市縣利用當地水資源建有中型水庫12宗,小(一)型水庫32宗,小(二)型水庫及塘堰537宗,總灌溉庫容3.85億m3。另有中型引水工程4宗,小型引水工程124宗,其中與松濤連成結瓜水庫的有中型10宗,小(一)型15宗,中型引水工程3宗。

松濤灌區骨干渠道有總干、東干、西干、9條分干和2條補水渠,統稱上三級渠道,共長443.93km。由松濤直灌的支、斗、農渠與中小型水庫的渠道統稱為下三級渠道,總長3912km。

在松濤灌區范圍內,小江河集雨面積4027.99km2,年平均徑流深540.0mm,集雨面積在100km2以上的河流有11條,其中大塘河、春江、北門江和文瀾江等4條河流的集雨面積都在500km2以上。由于灌區內河流源短流急、水量不大,故旱災頻繁,嚴重制約農業生產和國民經濟的發展。中小型水利工程可控制的集雨面積2532km2,占灌區土地總面積的43%,多年平均徑流量14.47億m3,能開發利用的總興利庫容為5.83億m3,據2000年水利部批準的《松濤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規劃》中遠期年供水4.92億m3,水量利用系數為34%,利用率很低,是海南省嚴重缺水地區之一。

3松濤灌區水資源開發利用中存在的問題

松濤水利系統的主要工程——松濤水庫,其施工導流洞因年久失修未改建成戰備的水庫放空洞而漏水,年損失水量達1420萬m3。

中小型水庫設計標準偏低,或溢洪道、放水涵、護坡等存在不同程度問題;灌溉渠系防滲不力,漏水仍較嚴重,渠系輸水損失率達55%;下三級渠道、田間灌排系統、建筑物等不配套。

灌區渠系水利用系數現達0.4、田間水利用系數為0.9、灌溉水利用系數為0.36,與《規劃》中遠期分別達到0.68、0.95、0.65的目標相距甚遠。

40年來灌區水工程邊運行邊續建配套,因缺乏整體除險加固的資金來源,使工程老化失修嚴重,效益有所下降,且帶來水土流失與水污染日趨加劇。

灌區內渠道跌水及結瓜水庫上建成小水電站53宗,由于小水電效益好,收效快,是水管單位的經濟支柱,故水資源利用往往會先發電后灌溉,與灌溉為主的開發目標背道而馳。

421世紀松濤灌區水資源開發利用的對策

首先,應根據國家21世紀水資源開發利用的總體部署,開展“水可持續利用”、“節水型社會”、“從工程水利轉向資源水利”等工作,結合海南省國民經濟發展和松濤灌區的實際情況,制定出本灌區21世紀水資源開發利用的中、長期供需計劃。既充分體現發揮已建水利設施的效益和資源水利的科學管理,又要充分體現對灌區水資源實現可持續利用的基本原則。全省的水資源開發利用規劃、計劃報上級主管部門審批后,向全社會頒布,共同努力實現海南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目標。

松濤灌區水資源綜合開發、合理利用必須建立一個科學的管理系統,制定一套結合當地實際,行之有效的法規。對此,本文不多贅述。筆者現就在21世紀松濤灌區水資源開發利用中應注意的幾個突出問題及其對策進行論述。

4.1穩步搞好灌區工程除險加固、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作

海南省是我國最年青,陸地面積最少、海洋面積最大、淡水資源難以從外地調入的海島省,松濤灌區是海南省水利條件最好、穩產高產的糧食生產基地。國家計委和水利部歷來十分重視松濤灌區續建配套建設和工程除險加固,1995年將其列為全國20個重點灌區之一,連續幾年安排專項資金用于灌區續建配套。海南省及灌區各市縣一直在多方籌集資金,除增加水利基建投資和農田水利事業費外,還使用了農業綜合開發資金、商品糧基地建設資金、扶貧資金和以工代賑等專項資金,同時積極發動當地群眾投工、投勞、入資,用于灌區續建配套工程建設,部分用于已運行40多年的松濤水利工程除險加固工作。

1999年,水利部要求各大型灌區抓好制定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規劃的工作。省水勘院與松濤局根據實際情況,在1989年珠江水利委員會設計院編制的《松濤灌區續建配套工程總體規劃》的基礎上,結合亞洲開發銀行《海南北部地區水資源開發項目》報告,編制出《松濤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規劃》報告。該報告的總目標要求盡快全面完成松濤灌區的續建配套和抓好節水改造工作,以充分發揮松濤灌區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4.2依靠科技進步,實施科技興水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實現松濤灌區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目標同樣離不開科學技術。

根據松濤灌區的實際情況,21世紀應圍繞實現水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的目標,首先著重解決好計劃用水、節約用水、改善水環境、保護水資源等重大課題。要積極開展科技攻關研究和應用開發研究,重視抓好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工作。近期內可就①加快推廣省水高效農業灌溉技術,節約水資源,滿足日益增長的城鎮用水需要;②積極開展以松濤水庫為龍頭的灌區大中小、蓄引提相結合的大型灌溉系統水資源利用的優化調度研究,抓好灌溉用水和小水電用水的優化配置,逐步使松濤灌區真正做到依靠科技進步解決實際問題,依靠科技進步振興灌區水利事業,實現松濤灌區21世紀用水管理現代化的偉大目標。

4.3以市場為導向,全面推行水費改革

松濤水利水價過低,目前農業供水價為0.0357元/m3(省物價局批準),而其成本價應為0.0793元/m3。以每年向用戶供水6.0億m3計,應收農業水費2142萬元,成本價水費達4758萬元。以現有的3:7(松濤局3,市縣7)分成,應收水費分別為642.6萬元、1427.4萬元。松濤工管局在水價低、分配比例嚴重失調的情況下,所應收水費還被層層截留,目前實際收到的農業年水費僅約200萬元。水費收不上來,管水人員工資低,隊伍不穩定,工程長期老化失修,效益下降。因此,加快以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規律的水費經營體系為中心的水費改革已勢在必行,迫在眉睫。

要根據市場經濟規律,按照年運行費,適當考慮移民補償費,核算農業水價。工業、城鎮供水要加收合理的利潤、稅金、保險費、水資源費等。采用形式多樣的水費收交方式,實行誰用水誰交費、誰供水誰收費的政策,供水單位直接向用戶收費,避免中間管理單位截留和回扣,確保水費的回收,收取的水費用來以水養水、以庫養庫,部分水費還可用于工程的維修及配套,逐步使松濤水利經濟走上良性循環的軌道。

4.4抓好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工作

實現我國21世紀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目標的途徑一是靠節水,二是靠經濟結構調整。海南同樣如此。水資源的需求主要指工業、農業、生活用水和環境(保持水環境自凈能力的需要)、生態(保持生態平衡)用水。水資源的來供范圍包括可以利用的大氣水、地表水、地下水、污水回收及海水淡化。

保證水資源供需平衡在于開源、節流。節約用水是保障供需平衡的主線,而水價是必不可少的經濟杠桿。通過水價調節來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目前松濤灌區灌溉用水是節水的大戶;工農業和生活也要節約用水,并要努力削減排污總量,節約環境用水;還要注重水土保持,節約生態用水。開源要以經濟與生態效益為核心,力求科學合理;充分利用大氣水,合理利用地表水,科學利用地下水,努力開拓污水處理回收,開發淡化海水。

結合松濤灌區的實際情況,我們應抓緊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⑴水資源開發、利用、保護、管理的法規體系必須盡快健全。盡可能使這些法律內容具體化并定量化,增加可操作性,增補完善罰則條款,以使在實際工作中真正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有法能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究辦必力。”

⑵水資源統一管理體制必須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管理要規范化、現代化。

⑶盡快建立健全水資源開發利用工作機制,使松濤灌區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得到有力保障。

4.5加快水利人才隊伍建設

現代化的水利建設事業必須要有具有現代意識、掌握現代科學知識的高素質人才隊伍才能進行。縱觀目前松濤灌區水利人才隊伍現況,令人堪憂,不僅數量缺乏,學歷層次低,結構不合理,年齡老化,而且知識不能及時得到更新,斷層現象嚴重。以高級人才現狀為例,這些人員大多畢業于60年代,而在這近4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20余年,是我國與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時代,他們雖通過不斷學習和實踐,對新技術、新理論、新知識有所接觸和掌握,但相對來說仍比較欠缺,更令人擔憂的是他們大多已接近退休年齡。松濤灌區水利人才與知識的缺乏,已嚴重制約了灌區水利事業的發展。水利要發展,人才是關鍵,隊伍是保證。因此,必須加快培養、吸收和引進各類、各層次的專業技術人才和水利管理人才,以適應灌區現代水利建設和管理事業的需要。

21世紀已經到來,在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發展和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全面建立、國家開始實施西部大開發重大決策的咄咄逼人的形勢面前,實施松濤灌區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戰略對策已勢在必行,刻不容緩。我們要乘著這股強勁東風,充分挖掘自身潛力,做好21世紀松濤灌區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全面規劃,用科學的態度、開拓的精神和扎實的工作作風,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實施規劃中各個階段的任務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