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開發策略分析論文

時間:2022-12-27 11:24:00

導語:水資源開發策略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水資源開發策略分析論文

一、遼寧省水資源概況

1.自然地理條件

遼寧省位于我國東北南部,地理位置處于東經118°53ˊ--125°46ˊ,北緯38°43ˊ--43°26ˊ之間,全省總土地面積14.57平方千米。遼寧省地勢大體是由北向南、自東西向中間傾斜,山地丘陵分布于東西兩側,中部是由東北向西南緩傾的遼河下游平原。

2.降水特點

受地理位置、海陸分布及地形等因素影響,降水、徑流地區分布很不均勻。自東南向西北遞減,東南部鴨綠江下游山區為多雨中心,年降水量在1000mm以上,西北部風沙干旱,雨水稀少,僅380--400mm,全省年均降水量為688mm,年際、年內雨水變化較大,冬春雨雪稀少,夏秋降雨集中,尤以七八兩月降水量最大,占全年的50%左右。從降水季節看,春季降水量占全年的11%--16%,易發生春旱;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常有暴雨發生,形成洪澇災害;秋季降水量占全年的17%--19%,屢有秋旱發生;冬季降水量僅占全年的1%--4%。

3.河流水系分布

本省河流眾多、水系河網密布,全省有名可查的河流300條以上,其中流域面積在5000平方公里以上的就有遼河干流、清河、柳河、繞陽河、渾河、太子河、大凌河、小凌河、鴨綠江、渾江、曖河和大洋河12條。河流按其地區分為遼寧中部河流、遼東地區河流、遼西低山丘陵區河流。遼寧中部河流主要有遼河、渾河、太子河、繞陽河;遼東地區主要河流有鴨綠江、大洋河、碧流河、大清河;遼寧西部低山丘陵區主要河流有大凌河、小凌河、六段河。

4.水資源短缺的現狀

(1)水資源總量短缺。全省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為325億m3,地下水綜合補給量為111億m3,扣除地表水與地下水之間的重復計算量73億m3,全省水資源總量為363億m3。全省人均水資源占有量856m3,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3左右。

(2)水資源時空分布極不均勻,與人口、土地等資源組合極不協調。全省多年平均降水400~1200mm,由東南向西北遞減。6~9月份降水占全年的70%~80%,且有連續豐枯現象。地處遼寧省中部的遼河流域在省內面積為全省總面積的45%,國民經濟生產總值占全省的61%以上,本區域地表水開發程度已經達到76.8%。由此可見,遼河流域的水資源開發與利用已經到了相當高的程度,本區域開發利用潛力已很微弱,當地水資源量缺口很大。

(3)污染嚴重。2007年遼寧全省廢污水排放總量為24.8億噸,污染物排放總量為125.8萬噸。水資源污染已經相當嚴重。

二、全省水資源面臨的挑戰

21世紀初期遼寧省處于人口與經濟快速增長、城市化進程加快、工農業格局調整的重要時期。水資源將面臨著更高的要求與嚴峻的挑戰。一是到2016年全省人口達到峰值4500萬人時,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不足800立方米,這對水資源有效供給和水環境保護提出最大挑戰。二是經濟快速增長,工業用水、廢污水排量均相應增加,新水源建設和治污任務更加艱巨。三是城市化進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城市用水需求將大幅度增加。另一方面,全球氣候異常使水資源總量趨向減少,水的供需矛盾將更加突出。四是中部地區地下水超采嚴重,沿海地區海水倒灌等問題將引起更加嚴重的后果。五是東西部山區生態環境建設負擔加重,洪水威脅區的經濟存量、人口密度均有大幅度提高,防洪減災任務更加艱巨。六是水利適應市場經濟的任務繁重,投資體制、水價體系、激勵機制等尚待完善。

三、遼寧省今后水利發展策略

1.建立適應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管理、監測的體制和機制

理順管理體制,實現城鄉水務一體化管理,是改變遼寧省水資源管理現狀的客觀要求,是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的必然選擇,是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根本途徑。只有理順城鄉水資源管理體制,才能提高用水效率;只有城鄉水務一體化管理,對水資源統一規劃、調度和配置,才能有效地解決水資源緊缺及水資源保護問題。應該逐步建立起有利于水利和城市供排水事業發展、促進節約用水和污染防治的水價機制和管理體系,適應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要建立有效的水環境監測保護體系和水土保持預防監督體系。要在完成全省主要河流水功能區域劃分的基礎上,加強水質監測工作,有效地控制全省水質惡化的趨勢。繼續抓好以小流域綜合治理為重點的水土保持和生態環境治理工程建設,為全省發展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

2.水利改革與發展的戰略重點應該是節水

欲使人口與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就必須重視水資源的保護和節約使用,水利改革與發展的戰略重點應該是節水。水是生命之源,但水資源是有限的,這決定了對其開發利用只能在有限的水資源上作文章。因此要根據全省具體情況,采取全方位保護水資源和節約用水的措施,保障全省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節水才是緩解水危機和實現水資源高效和永續利用、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3.實施科技興水戰略

有資料顯示,運用今天的技術和方法,農業可以減少用水10%~50%,工業可以減少用水40%~90%,城市可以減少用水33%。因此,應當運用今天的科技實施興水戰略。

(1)把各項科技興水措施落到實處,運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和新思路,進行水利建設與管理、增加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的科技含量,提高投資效益和工程質量,降低建設成本,推進水利建設的現代化進程。

(2)利用現代的技術包括信息工程使水利工程和水利事業的管理實現"三高"--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益

(3)要吸收和借鑒國外經驗,要采取創造性的措施,全面研究非工程的防洪技術措施。

4.堅持依法治水,以德治水

積極推進遼寧省水法規的建設工作,依法規范各項水事活動。要加大執法力度,用手段規范水事行為,依法調整和規范水利開發利用與管理工作中各方面的關系,逐步建立起適合遼寧省省情,適合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水利政策法規體系。同時積極宣傳,使公民了解治水的重要性,用道德約束人們,使之節約用水,珍惜水資源。5.搞好生態環境建設

要想擺脫遼寧缺水困境,應大力開展以水土保持為重點的生態環境建設。遼河流域、鴨綠江流域、大凌河流域是遼寧水土保持綜合治理的重點,應繼續堅持以小流域為單元,山水田林路統一規劃,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相結合的方針,要加強溝壑治理,控制土壤侵蝕,開展植樹造林,充分攔蓄和利用降水資源,加大監督力度,把開礦、采石等項目建設中人為造成的水土流失減少到最低程度。

6.加快跨流域調水的步伐

進一步加快跨流域調水的規劃和論證,逐步實施引松濟遼等跨流域調水工程。無論是近期還是從長遠來看,都是十分必要的,但研究調水線路和方案必須服從區域性水資源的最佳配置。實施方案應采取先易后難、先通后暢、分段實施的步驟,應充分利用現有水利基礎設施為原則。在研究解決缺水時,當地水資源仍然是利用的主體,調水是補水性質。因此,應立足于本區域內水資源的統籌規劃和優化配置,合理利用及統一調度,在此基礎上研究跨流域性的調水方案。

7.開拓水利和水電可持續發展新途徑

(1)發展多類型抽水蓄能電站

抽水蓄能電站本身雖不能生產電能,但可利用低谷電能(即剩余電能)抽水,在尖峰時發電,既可調峰又可填谷,還可調頻和事故備用,在電力系統中具有能量儲存轉換和改善優化的功能;抽水蓄能與煤電和油電比,跟蹤負荷性能好、開停機靈活,節煤節油,調峰靈活,與常規水電比還具有填谷功能,其調峰功能為水電的2倍。

(2)雨水,洪水的利用

應把云水資源作為一種新水源進行開發利用,加強人工增雨。氣象數據表明,每年經過遼寧省的云水資源總量約5000億m3,由降水云系落到地面的自然降水,只占遼寧云水資源的27%,尚有73%可待開發,潛力較大。洪水也應作為可利用水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洪水調度過程中要從單純的防洪減災向洪水資源化的方向轉變,有條件的地方,應充分利用洪水資源,回灌補充地下水。

8.拓寬設資渠道,增加建設資金,加大水利投入

(1)從全省范圍內調整投資結構和產業結構,壓縮重復建設項目資金,用于水利建設。

(2)要改革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的水利投資政策,水利是公益性為主的事業,政府投入應當成為主體。按照省政府、社會和個人共同辦水利的方針,鼓勵股份合作辦水利,完善多元化、多渠道、多層次的投資體系。

(3)加大宣傳,招商引資。

四、結語

水資源對遼寧經濟發展至關重要。洪澇災害頻繁、干旱缺水、水生態環境惡化等諸多問題制約實現遼寧老工業基地振興,但只要在尊重自然規律的基礎上,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用科學管理方式,管好、用好、保護好水資源,就一定能妥善解決合理需求與有效供給之間矛盾,實現遼寧水資源的供求平衡。

【論文關鍵詞】:水資源概況;挑戰;開發策略

【論文摘要】:遼寧省是我國北方地區嚴重缺水省份之一,人均水資源量只相當于全國人均水量的1/3,加之本省工礦企業比重大,城市人口多,因此面臨著十分嚴重的缺水問題,已成為制約其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介紹了遼寧省水資源概況,分析了全省水資源面臨的挑戰以及今后的開發策略。

參考文獻

[1]王海紅.遼寧省地表水資源特性淺析,《東北水利水電》,2001年08期.

[2]曹楚生.我國水利和水電可持續發展新途徑-多類型抽水蓄能電站,《中國工程科學》,2001年3卷4期.

[3]李國英.21世紀黑龍江省水利發展戰略,《水利發展研究》,2001年01期.

[4]李鋒德,胡慶華.關于遼寧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思考,《中國水利》2002年03期.

[5]胡青.解決遼寧水資源問題對策探討,《遼寧農業科學》,2006年01期.

[6]楊永潔,程世迎.遼寧水資源短缺問題及其對策,《東北水利水電》,2002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