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灌區建設管理論文

時間:2022-06-28 04:50:00

導語:現代化灌區建設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現代化灌區建設管理論文

現代化灌區這一概念可視為宏觀范疇,不能單純看成是灌區現代化或是水利現代化,廣義而言它是社會現代化和水利現代化的綜合體現,用來表示的是一個復雜的長期過程。這一過程的實質,就是人們利用現代的科學技術,全面地改造灌區人民的生存物質條件和精神條件的過程。由此,現代化灌區的概念可定義為:廣泛應用先進科學技術建設管理灌區,從而不斷增強對環境的控制能力,適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達到水資源高效利用和灌區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過程。

一、現代化灌區指標

在制定現代化灌區指標體系時,要注重科學性、真實性與國民經濟發展的一致性和可操作性。

1灌區有健全而強有力的管理體系。

2灌區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全國中等以上水平,農業產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重不超過12%~15%;服務業產值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重超過45%;非農業就業人口在總就業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超過70%。

3灌區有文化的人口在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超過80%,青年適齡組中上大學的人數比例超過10%~15%,管理隊伍人員中專以上文化程度應占職工總數的90%以上,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比例占30%以上。科技進步貢獻率在50%以上。

4灌區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比例超過60%以上。

5灌區工程建設安全達標率達到98%,易澇農田治理率達到95%,田間防御能達20年一遇24小時雨量水平,大中型水利工程全部應用遙感、遙測、遙控裝置,防御能力達100年一遇水平,三防指揮系統覆蓋率達100%。

6灌區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充足、優質的供水保障,大中城市供水保證率要達到97%以上;一般城鎮90%~95%以上;工業95%~97%以上;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耕地面積的90%以上;飲用水源水質達到國家地面水Ⅱ~Ⅲ類;實現城鄉水資源統一管理包括地下水,并力爭實現水量與水質的統一管理。

7灌區要注重水環境保護,水庫和渠道為全社會提供水質達到國家地面水環境質量標準;灌區的建設要田園化山、水、田、林、路、城鎮綜合治理。

8灌區的農業機械化率要達到90%以上,水利工程施工機械化率要達到95%以上,工程達標率100%,工程完好率95%以上。工程管理單位良性循環率95%以上,辦公自動化率90%。實現水利信息網互聯互通,墑情、雨情、水情自動測報。

9灌區法律、法規、規章配套率達到90%以上,水行政許可、審批審查率達到100%,水政監察隊伍的“八化建設”達標率、水事糾紛的調處率和水事案件的辦結率均要達到90%以上。

二、建設現代化灌區的對策與措施

1加大改革力度,理順管理體制

筆者認為灌區管理體制改革的實質是調整束縛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系;應根據規模經濟基礎設施的共享性可帶來“集聚效應”的特點,以及我國具有傳統的層級觀念,應相應提高淠史杭總局的級別,以統管灌區的建設,嚴格執行水利工程建設的制度。按照“分級管理”和“政企分開”的原則,理順省、市、縣的管理事權,健全灌區專管機構和基層用水戶參與管理組織。將干渠以上或跨地市、縣市的分干渠,灌區中小型水庫交總局對水資源進行全面統一管理調度。充分利用水利工程的水土資源廣泛開展多種經營,發展壯大水利經濟。

2更新觀念

在決策的過程中,把科學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融入到決策者的價值觀中,注重提高灌區的科技含量。要有超前意識,敢于對高新技術進行風險投資。

3做好前期工作,提高規劃質量

組建淠史杭現代化灌區課題研究組,研究現代化灌區的有關事宜。加大對前期工作的投入和技術人員配備,根據灌區的地形、水文、地質和社會經濟與水利科技的發展,因地制宜,做好灌區綜合規劃工作。健立灌區前期工作咨詢機構,完善灌區咨詢、評估、論證制度。

4抓住機遇,廣開資金渠道

抓住21世紀第一個五年計劃中央決定加快現有灌區改造的機遇。貫徹落實“水利為社會、社會辦水利”,“民辦公助、合理負擔”和水利建設基金等水利投資政策,不斷完善多元化、多層次的水利投資機制,貫徹落實《水利產業政策》,采取合資、獨資、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集資。依法發行債券,對效益好規模大的水利水電項目進行建設。

5典型引路,以點帶面

以淠史杭灌區為例,繼續做好霍邱縣“八位一體”綜合治理,肥西高店高科技節水示范以及姚李、蘇埠、張店等全國重點小城鎮建設示范點和現代化農業示范片工作,到2005年完成占灌區總灌溉面積5%41萬hm2現代化示范片的建設,因地制宜、重點研究總結成功經驗,在灌區起到示范輻射作用,促進整個灌區現代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