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建筑腐敗防控措施論文

時間:2022-10-10 02:59:00

導語:水利建筑腐敗防控措施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水利建筑腐敗防控措施論文

摘要:一、水利工程建設腐敗易發環節與違規行為分析;二、新形勢下水利工程建設腐敗新群體分析;三、新形勢下水利工程建設反腐敗對策研究.

關鍵詞:水利建筑行業腐敗現象防范對策

一、水利工程建設腐敗易發環節與違規行為分析

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水利工程作為國家投資,政府部門管理,國有設計部門設計,國有施工企業承建,利益主體較為單一,腐敗現象是不多的。隨著企業管理體制的改革,經濟所有制結構的多元化,特別是私有經濟成分的發展,形成了利益主體的多元化,不同的利益主體爭奪市場、爭奪利潤,在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完善的情況下,很容易產生不正當競爭;如果公共權力過分集中到某些部門或個人,權力運行缺乏透明度,又沒有有效的監督制約,就容易產生權錢交易等腐敗行為。從宏觀上看,施工項目發包與實施是最容易發生腐敗的兩個環節。

1.發包環節中的常見違規行為

由于每一次施工項目發包都將帶來重大的利益再分配,是承包商競爭最激烈的一個環節,也是腐敗的高發環節。較常見的有如下幾種違規行為,在這些行為的背后往往存在著錢權交易、貪污受賄等某種腐敗現象:

①發包方以工程工期緊、有特殊要求不便進行工程招標投標為借口,“制造”應急工程,直接將工程發包給某個承包商。②發包方將大型項目按地段、按時間段肢解為小型項目,使其低于招標投標的最低限額要求,以便將工程不經招標而直接發包。③發包方在公開招標投標中有意增加一些承包商的特殊資質、技術要求,以限制投標者數量,并使某些承包商在投標時具有政策優勢。④在以標底為基礎制定中標范圍的情況下,發包方向某些投標者泄露標底,以增大其中標可能性。⑤投標承包商游說評標委員為其打高分,以期在標書的技術評審階段以高分勝出。⑥在公開招標競爭激烈時,參與投標的承包商通過收買其他承包商中的員工以刺探其報價。⑦資質、實力不符合招標要求的承包商掛靠實力、資質符合要求的承包商進行投標。⑧承包商同時借用數家施工企業名號進行投標,或與其他投標者聯合報價,以增加中標機會。⑨投標前,投標承包商以考察企業資質與技術專長為名,邀請發包方外出考察,了解招標機密并獲取發包方的好感。

2.項目實施環節中可能出現的各種違規行為

①采用偷工減料等非法手段來降低項目成本。不法承包商往往采用以少充多、以次充好的手段降低成本,要使這些非法企圖得逞,還需得到監理工程師的配合與驗收簽字認可(如無監理單位,則需得到業主認可)。②通過設計變更,增加工程項目與工程量。工程項目或工程量增加了,承包商的利潤自然增加了,或通過設計變更,降低施工難度與成本,間接增加利潤。要實施設計變更,首先需游說設計方同意變更,同時還需游說業主批準變更。③通過不正當索賠獲取利潤。索賠是國際工程界承包商獲取項目利潤的常用方法,但業主方與承包商之間的合同是由業主擬定的,合同總是傾向保護業主的利益,合同中往往又規定解釋權在業主,而且業主也可以就合同中的某些事項進行反索賠,因此,承包商要真正索賠成功是非常困難的。在法制或監管不健全時,承包商可能會采取一些不正當手段,使業主在處理索賠時網開一面寬大處理。

二、新形勢下水利工程建設腐敗新群體分析

由于水利工程的特殊性,除了水廠、小水電站等經營性項目外,大中型水利工程一般由政府投資興建,故工程發包方和建設單位的工作人員基本上都是政府公職人員。以往談到水利工程建設的腐敗問題,總認為政府公職人員是腐敗的主體,因此,政府推出了的大量改革措施和規章制度,如在水利工程建設行業推行“四制”,主要就是用于規范政府公職人員的行為與權力,防止公職人員的腐敗。新的制度雖然有效地規范、約束了政府公職人員的權力,但在某種程度上卻將部分權力轉移到社會其他人員的身上,如在工程發包環節,政府公務員逐步退出評標委員會,評標工作交由技術部門專家負責,一個地區某一行業評標專家庫內的專家數量總是有限的,一個專家這次評標不是評委,下次就可能是評委,承包商很快就能摸清這些專家的情況,平時“有備無患”地對這些專家“敬佛燒香”,拉攏腐蝕。在項目施工環節,政府部門原則上不再負責具體的工程建設任務,推行項目法人責任制,項目法人由負責工程運行管理的事業單位擔任,施工管理由監理單位負責,工程量、進度款和工程質量由監理工程師負責把關,工程變更由設計方負責,在這種情況下,項目法人、監理單位、設計方的權力就很大。如果對這些新制度下形成的擁有權力人員的監督機制沒有跟上,極容易滋生新的腐敗,形成新的腐敗群體。

三、新形勢下水利工程建設反腐敗對策研究

(1)轉變政府職能,通過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公平競爭手段來調配資源。反腐敗要取得實效,制度建設是根本保證。要從管工程、管資金、管質量等容易滋生腐敗的關鍵環節入手,深化改革,以市場手段來調配資源,通過公平競爭來選擇優勝者,全面實施工程建設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標投標制、建設監理制、合同管理制,切實減少腐敗的發生率。

(2)增加政務透明度,讓權力運行在陽光之下。對水利工程建設的立項、審批、發包、施工管理、驗收都應有嚴密、完整的規章制度予以明確并公布于眾,讓每一個參與競爭的承包商有相同的知情權,減少權力運行的主觀性與自由性。如招標時事先將評標原則、程序向所有投標者公布,在評標時邀請司法、監察、反貪部門參與全過程監督,杜絕暗箱操作,保證招標工作公平、公正進行。

(3)完善改革的配套政策,減少政策的漏洞。推行一項改革方案時,一定要通盤考慮,落實配套方案與實施細則,如目前已在水利建筑行業全面推行建設監理制,但對監理單位和從業人員的資質、信用、獎罰等方面的配套制度沒有及時跟上,由于監理工作條件較艱苦,經濟效益不高,造成很多監理單位雖然擁有甲級資質,但在實際承擔監理任務時卻主要由一些已退休技術人員、臨時聘用人員或是被設計單位解聘的人員從事具體監理工作。事實證明,由于對這些監理單位中非正式員工的監督與懲罰制度沒有及時跟上,這些人員從事監理工作往往具有“撈多少算多少,撈了就跑”的心態,是產生腐敗現象的高發群體。

(4)健全反腐敗監督網絡,將反腐敗防線向縱深推進。權力只有處于監督之下,才能得到合理運用。在政府部門反腐機制逐步健全的情況下,要根據腐敗現象已逐步向水利系統企事業單位轉移的新趨勢,研究防范設計人員、監理人員、工程管理單位等群體腐敗的新機制,特別要加大對上述單位部門主要負責人的監督與教育力度。一個單位、一個部門的主要負責人如不能清正廉潔、遵紀守法,一般工作人員違法亂紀的現象就會大量增加。在進行工程建筑行業從業人員年度工作考核時,應增加廉政考核內容,并在考核時征求其服務對象的意見,如對監理從業人員的年度考核要征求施工企業和業主單位的意見。

(5)加大對水利行業設計、監理、施工等企事業單位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提高腐敗行為的機會成本。要把廉政問題與上述行業企業的資質、信用年審聯系起來,建立企事業單位領導廉政責任連帶制度,規范他們在工程發包、評標和施工中的行為。經查實有腐敗行為的要堅決予以懲處,使腐敗成為高風險高代價的行為。

(6)加強紀檢部門的監督作用。紀檢部門參與工程建設過程的監督,對減少腐敗的發生有著重要的作用。紀檢部門參與監督,一是可以進行反腐宣傳,幫助有關人員從思想上構筑防線;二是可以促進工程建設各方完善制度,減少漏洞,防止作弊現象的發生;三是可以起到威懾、扶正祛邪的作用,減少外界對工程建設的干擾,使有關人員敢于堅持原則、依法辦事。

(7)加強工程建設財務審計工作。審計既有發現問題挽回損失的作用,更有對弄虛作假分子的威懾作用,任何弄虛作假的東西,都是經不起認真審查的。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對工程量和工程款要建立內部審核與外部審計制度,如對監理工程師現場簽證的工程量,要經過監理部領導復核、業主單位審核這一內部審核環節,同時要在工程建設中期和竣工時,送交政府工程審計部門進行審計以完成外部審計環節。在內部審核環節要建立審核責任制,逐級把關,逐級承擔責任,只有建立完善的審核與審計制度,才能有效防止工程量的弄虛作假行為。公務員之家

(8)要充分發揮輿論和人民群眾的監督作用。有時候輿論的監督要比政府的監督有效得多,要引導新聞媒體加大對工程建設行業各種違規行為和新生權力群體的監督。

(9)加強思想教育與警示教育。要加強對工程建筑行業項目法人、設計部門和監理單位中工作人員的思想道德教育與警示教育,特別是在項目發包、施工管理等重要環節,有針對性地定期組織他們開展警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