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普查工作探索與思考
時間:2022-03-29 03:12:56
導語:水利工程普查工作探索與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普查工作特點
1.持續時間長,工作內容多,指標多,工作量大水利工程基本情況普查持續時間為2010~2012年,時間跨度大,持續時間長,包括清查登記、填報上報、匯總審核、形成成果4個階段。普查內容既有定性指標,又有定量指標,涵蓋水利工程的特性、規模、能力、作用、管理等各個方面。2.具有開創性、反復性本次普查是建國以來首次開展,具有開創性、探索性,缺乏經驗。普查中需面對縣級、市級、省級、流域以及國普辦的各級審查,反復性強。3.采用高新技術,科技含量高,專業性強本次普查將現代技術手段應用于普查工作中,主要有遙感技術、GPS定位系統技術、地理信息系統技術、軟件審核技術等高新科技手段。現代科技手段的應用,提高了普查的科學性和精準性,減少了工作量,也節省了人力、物力。同時,水利普查對專業性要求較高,需要具備一定專業知識的普查人員,才能順利開展普查工作。4.具有系統性、時效性、關聯性本次普查系統、全面地對我國現有水利狀況進行調查,規定有統一的標準時點和普查期限,各類普查對象之間存在著緊密的相互依存、歸并、銜接等關聯關系。
普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缺乏資料,準確性不足沂沭河部分直管工程修建年代久遠,受當時技術條件、資金等多方面因素影響,缺乏相關基礎資料,采用實地訪問及推算估算等方式獲得的資料,在準確性上存在一定誤差(允許范圍)。2.普查人員相對不足水利工程分布范圍廣、數量多,所有工作環節環環相扣,加上各節點控制相對周期短,造成工作任務相當繁重。目前基層水利普查人員多身兼數職,既要做好本職工作又要做好水利普查工作,導致人員力量相對不足。3.對基層普查人員的培訓力度相對不足基層單位是水利普查工作開展的基礎,也是確保普查質量和進度的關鍵。水利普查工作是第一次開展,現有基層普查人員業務素質又參差不齊,加上普查工作技術難度大,因此,需要對基層普查人員進行系統的、全面的培訓。雖各級各部門高度重視培訓工作,但受到多方面因素限制,對基層的培訓力度仍略顯不足。4.普查特征值定義概念理解出現偏差因水利工程種類繁多,功能因地制宜,范圍涉及全國,所以工作中難免會在某些特征值的定義概念理解中出現偏差,導致統計填報過程中需逐級溝通確認,對普查進度和質量造成一定影響。5.軟件功能有待完善雖通過軟件審核提高了工作效率,減少了工作量,但軟件個別功能欠完善,導致質疑性問題反饋。
普查工作主要經驗和做法
1.提高思想認識,加強組織領導統一認識是基礎,組織領導是關鍵,為做好普查各階段工作,沂沭河局成立了由局長任組長,分管局長和總工任副24ZHIHUAI2012.12組長,各科室負責人及基層局局長為成員的領導小組,負責水利普查的領導、協調和組織工作,多次組織召開審查、咨詢、座談、協調、總結等會議,理清思路、總結經驗、解決困難,確保了普查的各項工作任務圓滿完成。2.積極參加培訓,搞好“兩員”選配工作根據國普辦以及淮委、沂沭泗局有關要求,結合工作實際,按照“業務精干、工作能力突出、責任心強”的原則,沂沭河局組織完成了普查員和普查指導員的選聘、申報、登記和增補工作。同時,認真學習普查工作要求,積極組織普查人員參加各級組織的有關培訓,全力打造一支素質高、業務精、能力強的普查隊伍。據統計,沂沭河局參加各級培訓人員累計達58人次,為確保水利普查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進奠定了基礎。3.確保質量,加快進度鑒于水利普查“在地原則”的填報要求,在工作中采取“超前工作、逐級審核、雙線填報”的方法,即早下手、早準備,趕在普查各階段、各節點控制時間之前完成直管工程的各階段普查工作任務,然后通過自檢、復核、成果咨詢、上級審核等嚴格的質量控制程序對數據進行質量控制,最后將修改、審核后的數據按“在地原則”報送地方普查機構及上級。通過逐級做好數據質量控制工作,最大程度地保障了基礎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關聯一致性。在具體工作中,主要采用高精度GPS對工程位置進行定位,通過查閱有關資料、實地測量、現查調查等方式開展數據采集工作。在初步成果形成后,4次邀請有關專家、部門負責人、技術骨干等,對成果質量進行集中復核、審核、咨詢,有效確保了數據質量。4.明確責任、有序推進為了推進普查工作的順利開展,加快工作進度,確保普查成果的可靠性、真實性、準確性,我們強化措施,落實職責,科學合理地安排普查工作任務。在工作中,具體普查數據的填報為各基層局技術人員,通過基層局及直屬局兩級普查員的復核,基層局、直屬局兩級普查指導員的審查程序,將普查任務及責任真正落到實處。同時,前期選取了試點單位進行了普查數據的預填報,之后在試點基礎上組織各基層局全面開展普查數據的獲取和預處理工作,并初步形成成果上報;再根據上級審核意見和咨詢意見,及時組織回頭看,對初步成果進一步修改完善。5.加強溝通協調,做好對接工作水利普查工作實行“在地原則”,以縣級行政區為基本工作單元,因此,對接工作貫穿于水利普查工作的始終,并直接影響水利普查工作的成效。我們高度重視與地方普查機構的對接工作,為及時掌握地方普查動態、進度及要求,普查人員與地方各級普查機構加強溝通、協調、配合,并建立了良好的雙向對接渠道,通過電話、電子郵件、函件等多種形式,實現普查信息資源共享。同時,為確保數據的準確性與完整性,安排專人采取雙方共同錄入、現場核對、調取錄入數據成果核對等方式進行核實確認,有效地保障了普查數據質量和準確性。另外,面對縣、市、省及國普辦等各級專項審查和綜合性、關聯性審核,我們在扎實做好基礎工作的同時積極配合各級做好審核審查工作,針對審查意見,明確專人負責,逐一核實,落實整改措施,明確反饋時限,確保審查意見得到及時有效的落實。目前,已配合完成省級以上審核5次,審核意見均得到有效落實,工作得到地方各級普查機構的肯定。6.明確要求,做好檔案管理工作水利普查檔案是水利普查成果的重要體現,是水利科技檔案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水利工程基本情況資料,將是今后開展工程管理工作的基礎資料。因此,在普查工作中我們高度重視水利普查檔案管理工作,根據水利普查檔案管理的規定和要求,安排專人負責水利普查的檔案管理工作,按照“分專業、分級”的原則及時對水利普查工作中形成的各種文件、材料等進行整理、登記、立卷、編號、保管。有效地保證了水利普查檔案完整、準確、系統、安全和有效利用。
本文作者:張劍峰李風雷王偉濤工作單位:淮委沂沭泗局沂沭河水利管理局
- 上一篇:水利教育培訓新路徑探索
- 下一篇:資本參與水利工程建設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