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數學理論與實訓模式探討
時間:2022-05-09 10:46:58
導語:高等數學理論與實訓模式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黨中央提出的“高職百萬擴招”計劃,高職教育的生源產生了很大的變化,積極探討適合學生的高等數學課程內容以及合適的教學模式非常必要,從高職高專人才培養目標出發,以應用為原則探討商務專業高等數學“理論課+實訓課”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高等數學;理論模式;實訓模式
高等數學是高職高專商務專業必修的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它的主要內容是微積分。高等數學對培養、提高學生的思維素質、創新能力、科學精神、治學態度以及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培養實用型高素質技能人才為己任的高職高專院校專業設置中,高等數學教學可以嘗試理論教學和實訓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更好地為社會提供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
1高職高專高等數學理論模式+實訓教學改革研究的必要性
1.1生源的多樣化。當前高職高專院校生源的變化:一是通過高考錄取的統招生,這部分學生經過高考的系統學習,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基礎,但是錄取分數不高,自控能力較差,學習目標不清楚;另一類是對口的中專生和單招生,他們大多存在文化基礎薄弱、自我管理行為能力差等問題。還有退役軍人、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和新型職業農民等,他們學習目標很明確,但是需要人性化的教學時間。生源結構的多樣化、生源素質的多樣化和生源職業的復雜性給單純的高等數學理論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困難,但同時也給實訓教學帶來新的機遇。1.2高職教育人才目標的要求。教育部《關于以就業為導向深化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中,清晰準確地提出了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高等職業教育應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堅持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實踐能力強,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基于高職教育人才目標,高職高專高等數學知識結構合要簡單合適,教材內容要緊密結合生產實際,與專業群及相關的職業崗位相適應,要為學習的后繼課程服務,要為學生的擇業能力和自我發展的知識結構服務,要為處理實際工程中的相關問題服務等,因此,高等數學應該要講授學生“用得上”的知識和技能。1.3大多數高等數學教學側重于理論,缺乏實踐教學的研究。自從牛頓和萊布尼茨創立了微積分,它就顯示出了強大的威力和無窮的魅力,微積分的理論已經非常完善。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的高等數學教學仍強調學科知識的系統性、完整性,具有“本科壓縮型”課程體系的特點,相比之下,其思想和應用在整個課程體系中所占的比重少,導致大量的知識學而無用,不能支撐就業技能的發展需求,致使許多學生認為高等數學高攀不起。目前,雖然有少部分的高職院校將高等數學實踐教學穿插在理論教學中,但都對高等數學的實踐教學缺乏系統性和科學性,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學生很難從課本上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社會實踐的崗位上去。因此,高職院校的高等數學教學要轉變重理論、輕實踐的思想,加強實踐教學,適應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進程,培養實用型人才。
2高職高專高等數學實訓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目前,很多學校都強調了實踐教學的重要性,但是學校的高等數學實踐教學還在起步階段,實訓方案不夠系統,項目教學脫離實訓過程,與工作實際需求脫節。2.1缺乏實訓教材。目前,學校高等數學采用的教材主要內容是微積分,概率或者線性代數,基本上以理論教學為主。雖然部分老師也根據需要增加了MATLAB教學內容,但仍存在很多問題,如缺乏學生的實訓環節,缺乏實訓教學規范,缺乏完整而系統的實訓教學方案,缺乏實訓教材,教學內容缺乏實訓技能的培養等。2.2高等數學課程體系實踐性不足。大多數高職院校的課程體系是模仿本科院校,沒有改變理論教學為主的特征。這與大眾化普及教育的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相矛盾,學生感覺到在學校學到的高等數學知識用不上,不能解決實際問題,造成了學與用的脫節。高職院校重視理論教育,不利于學生將理論內化為能力,在面對實際問題時還是不知如何解決。2.3師資隊伍實踐經驗不足。大多任課教師的高等數學理論知識扎實、但缺乏實踐能力,能夠正確指導學生完成實訓任務的老師不多,實踐教學基本上是年輕老師挑大梁。2.4學校在高等數學教學實踐環節投入不夠。當前,高校高等數學實訓教學在實施過程中困難重重,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學校對高等數學實訓教學的認識不夠;有些學校高等數學實訓硬件設施缺乏,缺乏實訓室,導致實訓不能順利開展;有些學校用在高等數學實訓上的經費有限,實訓環節根本無法落實,保證不了實踐教學的效果,很難達到預期的目的和效果。
3高職高專高等數學理論與實訓模式的思路
3.1建立實訓師資培養制度。基于高等數學實訓中對教師實踐能力的要求,強化師資,要打造一支善于“教學做”一體化教學的師資隊伍。采用“兩條腿走路”的方法,雙管齊下。首先,走出去,鼓勵教師通過網絡學習和參加企業舉辦的培訓提高教師的實踐技能。邀請優秀的專業教師參與高等數學課程的教學計劃設定、課程安排和實訓教學工作;其次,鼓勵年輕骨干教師開拓思路,解決好“教學做”一體化中的困難,給其他教師上示范課,開創一條高等數學“教學做”一體化教學的新路子,然后推廣。最后,教師事先要充分了解商務專業崗位對數學知識技能的要求,結合高等數學課程知識和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設計經典、恰當的教學項目和教學任務,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相關數學知識,進而促使學生分析、討論、思考解決相應的項目任務,使學生擺脫枯燥的純理論知識的講授,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習效果。3.2高等數學課程內容設計。課程內容應選擇適合高職高專人才培養目標和商務專業學生專業需求的內容。高等數學教學[1]內容打破以往高等數學體系的完整性、系統性的思想,采用模塊化教學。突出商務專業的實用性,選取理論上適度夠用、知識點明確、深度適宜、專業針對性強的教學內容。同時,重視數學實訓,每次理論教學后都有實訓訓練,注重培養學生用Excel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我們選取的高等數學課程內容如表1所示,選取與商務專業密切相關的知識點,讓學生深刻了解數學的應用,提高教學效果。3.3開展線上和線下混合教學,提高教學的實效性。雖然高等數學的實踐教學內容對軟件以及實訓室的要求并不高,但是“理論課+實訓課”的教學模式還是難以大范圍開展。一方面,高職高專院校的實訓室數量不多,基本上只能滿足專業實訓的要求。另一方面,應屆高中畢業生、退役軍人、下崗職工、農民工等多樣化的高職學生上課基本集中在周末,實訓難以實現。因此,可以借助網絡平臺在線輔助教學[2],學生根據自身的實際需求自主學習,線上可以與老師、同學交流幫助,滿足學生個性化、差異化、多元化的需求。“理論課+實訓課”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突出做中學、學中做,強化教育教學的實踐性和實用性,促進學以致用、教學相長。
4結語
高職院校高等數學“理論課+實訓課”的教學模式,充分調動了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熱情,培養學生利用數學知識、數學軟件和計算機解決專業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了教學效果,使學生學有所獲,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從而為社會培養針對崗位、實用性強、業務知識結構、文化知識素質與能力要求有所側重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劉洪宇.經濟數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9.
[2]王娜玲.高職院校應對“百萬擴招”的措施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20(1).
作者:湯燕 單位: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心
- 上一篇:高等數學有效性教學策略探究
- 下一篇:數學建模思想融入高等數學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