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學學習觀念分析論文

時間:2022-12-26 09:28:00

導語:高中數學學習觀念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數學學習觀念分析論文

一、學生自身存在的問題

1.學習不主動。許多同學進入高中后,還像初中那樣,有很強的依賴心理,跟隨老師慣性運轉,沒有掌握學習主動權。表現在不定計劃,坐等上課,課前沒有預習,對老師要上課的內容不了解,上課忙于記筆記,沒聽到“門道”。

2.學法不得當。老師上課一般都要講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剖析概念的內涵,分析重點難點,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學上課沒能專心聽課,對要點沒聽到或聽不全,筆記記了一大本,問題也有一大堆,課后又不能及時鞏固、總結、尋找知識間的聯系,只是趕做作業,亂套題型,對概念、法則、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機械模仿,死記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點,白天無精打采,或是上課根本不聽,自己另搞一套,結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態度不端正。一些“自我感覺良好”的同學,常輕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學習與訓練,經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認真演算書寫,但對難題很感興趣,以顯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鶩遠,重“量”輕“質”,陷入題海,到正規作業或考試中不是演算出錯就是中途“卡殼”。

4.積累知識不全面。高中數學與初中數學相比,知識的深度、廣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飛躍,這就要求必須掌握基礎知識與技能為進一步學習作好準備。高中數學很多地方難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數在閉區間上的最值問題,排列組合應用題及實際應用問題等。有的內容還是高初中教材都不講的脫節內容,如不采取補救措施,查缺補漏,成績下降是不可避免的。

二、高中數學與初中數學的對比

1.數學語言在抽象程度上突變

初、高中的數學語言有著顯著的區別。初中的數學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語言方式進行表達。而高一數學一下子就觸及非常抽象的集合語言、邏輯運算語言、函數語言、圖像語言等。

2.思維方法向理性層次躍遷

高一學生產生數學學習障礙的另一個原因是高中數學思維方法與初中階段大不相同。初中階段,很多老師為學生將各種題建立了統一的思維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幾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等。因此,初中學習中習慣于這種機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勢方式,而高中數學在思維形式上產生了很大的變化,數學語言的抽象化對思維能力提出了高要求。這種能力要求的突變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適應,故而導致成績下降。

3.知識內容的整體數量劇增

高中數學與初中數學又一個明顯的不同是知識內容的“量”上急劇增加了,單位時間內接受知識信息的量與初中相比增加了許多,輔助練習、消化的課時相應地減少了。

4.知識的獨立性大

初中知識的系統性是較嚴謹的,給我們學習帶來了很大的方便。因為它便于記憶,又適合于知識的提取和使用。但高中的數學卻不同了,它是由幾塊相對獨立的知識拼合而成(如高一有集合,命題、不等式、函數的性質、指數和對數函數、指數和對數方程、三角比、三角函數、數列等),經常是一個知識點剛學得有點入門,馬上又有新的知識出現。因此,注意它們內部的小系統和各系統之間的聯系成了學習時必須花力氣的著力點。

三、解決辦法

1.養成良好的學習數學習慣

建立良好的學習數學習慣,會使自己學習感到有序而輕松。高中數學的良好習慣應是:多質疑、勤思考、好動手、重歸納、注意應用。良好的學習數學習慣包括課前自學、專心上課、及時復習、獨立作業、解決疑難、系統小結和課外學習幾個方面。

2.疏導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

由于年齡較小,閱歷有限,為數不少的高中學生容易急躁,有的同學貪多求快,囫圇吞棗,有的同學想靠幾天“沖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點成績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針對這些情況,我們讓學生懂得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鞏固舊知、發現新知的積累過程,決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為什么高中要上三年而不是三天!許多優秀的同學能取得好成績,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的基本功扎實,他們的閱讀、書寫、運算技能達到了自動化或半自動化的熟練程度。

3.加強學法指導,培養良好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制定計劃、課前自學、專心上課、及時復習、獨立作業、解決疑難、系統小結和課外學習幾個方面。

制定計劃使學習目的明確,時間安排合理,既有長遠打算,又有短期安排,執行過程中嚴格要求自己,磨練學習意志。課前自學是學生上好新課,取得較好學習效果的基礎。上課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關鍵環節。

及時復習是高效率學習的重要一環。獨立作業是學生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靈活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進一步加深對所學新知識的理解和對新技能的掌握過程。

解決疑難是指對獨立完成作業過程中暴露出來對知識理解的錯誤,或由于思維受阻遺漏解答,通過點撥使思路暢通,補遺解答的過程。系統小結是學生通過積極思考,達到全面系統深刻地掌握知識和發展認識能力的重要環節。課外學習包括閱讀課外書籍與報刊,參加學科競賽與講座,走訪高年級同學或老師交流學習心得等。

4.根據自身特點,積極主動學習

學習數學要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獨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在學習過程中,要遵循認識規律,善于開動腦筋,積極主動去發現問題,注重新舊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從多側面、多角度思考問題,挖掘問題的實質。對課本知識既要能鉆進去,又要能跳出來,結合自身特點,尋找最佳學習方法。

5.研究學科特點,探索最佳學習方法

數學學科擔負著培養學生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以及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點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邏輯性和廣泛的適用性,對能力要求較高。華羅庚先生倡導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北的學習過程就是這個道理。方法因人而異,但學習的四個環節(預習、上課、整理、作業)和一個步驟(復結)是少不了的。

6.及時了解、掌握常用的數學思想和方法,提高思維層次

學好高中數學,需要我們從數學思想與方法高度來掌握它。中學數學學習要重點掌握的數學思想有:集合與對應思想、分類討論思想、數形結合思想、運動思想、轉化思想、變換思想。還要掌握具體的方法:觀察與實驗、聯想與類比、比較與分類、分析與綜合、歸納與演繹、一般與特殊、有限與無限、抽象與概括等。解數學題時,常用到的數學思維策略有:以簡馭繁、數形結合、進退互用、化生為熟、正難則反、倒順相還、動靜轉換、分合相輔等。

7.針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采取一些具體的措施

(1)記數學筆記,特別是對概念理解的不同側面和數學規律,教師在課堂中拓展的課外知識。

(2)建立數學糾錯本。把平時容易出現錯誤的知識或推理記載下來,以防再犯。爭取做到:找錯、析錯、改錯、防錯。

(3)熟記一些數學規律和數學小結論,使自己平時的運算技能達到了自動化或半自動化的熟練程度。

【摘要】數學是一門研究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注重分析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無論是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還是在高校的錄取時,都把數學成績作為重要的參考依據。本文探討了在教學中如何轉變觀念,做好高中數學的教學工作。

【關鍵詞】觀念高中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