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理念下數學學習方式的探索

時間:2022-08-15 02:44:33

導語:新課程理念下數學學習方式的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課程理念下數學學習方式的探索

1、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

傳統課堂教學注重單向性“講授”學生在課上缺少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思考問題,大多是老師問一句,學生答一句,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余地少,使學生能力受損,創造力受到嚴重限制。而現代教育強調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學是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輔,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課堂教學中,要求教師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案例2:“關于銀行利率的應用題”的教學。課前布置自學,完成問題:(1)銀行整存整取的相關年利率。(2)如果你們一家存1000元一年定期存款,到期取出。則本金是_______元,利息是_______元,本息和是_______元。(3)如果你們一家存1000元三個月定期存款,到期取出。則本金是_______元,利息是_______元,本息和是_______元。(4)利息計算公式:_____________。課上展開討論,學生之間自己糾正錯誤,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并由學生自己歸納利息計算公式。接著我沒有講例題,直接進行十分鐘小測(兩道關于存款的應用題),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從反饋的信息可看到:90%的學生能完全答對,這足以反映讓學生自主學習的實效性。這個案例中,原來學生對利息等知識一知半解,教師安排課前活動,創建學生自主學習的平臺,感受到數學的現實性、有用性。教師在組織教學方面,盡量把每一節抽象、枯燥的知識提煉一個個探究問題,調動學生去探索、調查、思考、驗證,讓學生自主地掌握方法,發現結論。

2、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數學探究性活動,就是教師引導學生以探究的方式學習數學。這種教學方法強調從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充分自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從而主動地獲取知識,并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目的是使學生在創新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得到發展。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中心,教師成為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教學過程強調師生互動,以學生探究活動為中心設計教學過程,才能保證學生自主性、探索性的學習落到實處,使學生的學習過程變成學生不斷提出、分析、解決問題的探究過程。案例3:七年級“用字母表示數”的教學片斷。活動:(每組發30張小正方形紙片和一張方格紙)如圖:用同樣大小的正方形紙片,按以下方式拼大正方形。問題:(1)第2個圖形比第1個圖形多()個小正方形;第3個圖形比第2個圖形多()個小正方形;(2)第個圖形比第個圖形多()個小正方形。以下是問題(2)的不同解法。生1:這些數為連續的奇數,第n個圖形比第n-1個圖形多(2n-1)個小正方形。生2:第n個圖形比第n-1個圖形多右上一條橫向n個小正方形。右邊縱向一條n個小正方形,其中右上角的一個小正方形算了兩次,所以要減掉1個。所以,第n個圖形比第n-1個圖形多(2n-1)小正方形。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用自己所學的知識解決了實際問題。學生在探究活動中不僅能主動地獲得知識,培養了創新能力,學會了探索,學會了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3、合作交流,讓學生在交流中獲益

大教育家夸美紐斯認為:學生可以從教師那里獲得知識,而且還可以通過別的學生獲取知識。學生間的交流與合作,不僅是檢驗、糾正和完善知識的需要,也是培養表達自己意見能力的需要。合作學習有利于形成探究學習的情景,能促進學生社會化發展的進程,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案例4:“正方體的展開與折疊”的教學。問題:一個正方體能展開成幾種不同的平面圖形?通過合作交流,學生不僅發現了十一種不同的展開圖形(1.4.1型)(2.3.1型)(2.2.2型)(3.3型),而且還找到了正方體的展開規律,使學生體會到合作學習的力量和合作學習的樂趣,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了學生的興趣和信心。

4、反思質疑,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反思是一項重要的思維活動,是數學學習的動力。讓學生學會反思,促使學生從不同方面,多角度觀察事物,并尋求不同思路,使學生真正深入到數學活動中,抓住數學思維的內在實質,營造足夠的自主學習、主動探索的興趣,為他們的后繼學習積淀經驗與方法,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反思習慣,讓學生在反思中感悟,在反思中得到知識的升華,得到思維能力的培養,是十分必要的。學生的學習方式不能再是單一的以被動聽講和練習為主的方式了,教師要大力、有效地開發和利用各種學習資源,創建多元化的學習平臺,為學生創設自主探究、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反思質疑的空間;并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數學思維策略、思維品質、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的發展,引領學生轉變有效的學習方式,為學生終生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本文作者:朱張歡工作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木瀆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