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學素質教育探索
時間:2022-05-07 11:39:12
導語:高中數學素質教育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從不同的角度發現問題
1.從教師的角度來看
新時代對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然而部分教師未能正確認識時代的變革,僅僅是停留在自己的教育認知范圍內,徘徊在自己的教育認知邊緣。其教學方式古板老套,常以自己為中心,只是單純地將課本內容“敘述”給學生,單純地教學,在新的教學要求下不知變更,限制了自身教育水平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進一步發展。
2.從學生的角度來看
造成學生學習效率低下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有些學生在應試教育的枷鎖之下逐步變成學習的機器,只知道單純地學習,教師教什么就學什么,一味地聽從教師的安排,缺乏創新精神和質疑精神。教師說什么就是什么,不懂得自己思考,由一個活潑的中學生淪為學習的機器,從這點看實在是教育的悲哀。
3.從教育機構的角度來看
一方面,自身的思維觀念不正確,認為教學主要在于教師和學生,投入的關注太少。另一方面,執行力度尚未完全適應教學要求,存在要求已下達,但遲遲得不到執行的情況。
二、針對現象解決方案
1.從蘇教版教材內容的方面來看
很多人都有這種觀點:數學是嚴謹而又嚴肅的,讓人不自覺地感到枯燥乏味,尤其是一串串數字漸漸削減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熱情。蘇教版新教材就是注意到了這點,在介紹集合這一知識內容時,蘇教版高中數學課本中如是說:“藍藍的天空,一群鳥在快樂地飛翔……鳥群就是一個集合……”由自然界的鳥來引出即將介紹的集合的教學內容,更具有自然氣息,從一開始就著手去改變人們普遍認為的數學是枯燥的思想。不僅如此,蘇教版高中數學還注意與生活相聯系,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比如,在學習函數單調性的內容時可與某市一天24小時中的氣溫變化情況相聯系,在學習空間幾何體及三視圖等內容時可與包裝或者建筑等等內容聯系一起。馬克思說:“一種學科只有在成功地運用數學時,才算達到完善的地步。”
2.從有關課堂教學的方面來看
新課改下,蘇教版高中數學進行了一系列變通,與之相應,其教育教學也應進行相應變化,以便更好地適應教材與素質教育的要求。有個詞叫做未雨綢繆,說的就是做事前要提前準備,教學也是如此。一方面,教師提前做好備課工作,根據教材內容以及學生的特點結合自身教學方式制訂一個課堂教學的大體框架;另一方面,教師應多鼓勵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對即將學習的內容有個大致了解,標出預習時尚未理解的內容,上課時對不理解的內容進行重點聽講,以便提高課堂效率。課堂上教師利用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進行知識傳授,與此同時,與學生多進行互動,鼓勵學生多想、多說、多問,并大膽質疑,發表自己的想法。如此一來,學生的注意力被大大吸引,精力更加集中,并且更加具有質疑精神和創新精神,容易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在進行了新知識的學習之后不能忽略課后的鞏固,課后作業是進行課后鞏固的一個好方法。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課堂反應及時安排課后作業,然而課后作業不宜打題海戰術,要注重質和量。考慮到多方面原因,適當降低作業量和作業難度,然后再進一步地深入。作業量和難度降低了,學生做題時間縮短,做題正確率提高,有助于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滿足感的培養,以增大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
3.從教育機構的方面來看
(1)要重視教育,正確理解教育改革的目的及意義,改善教學條件和教學環境,為教育打造良好的基礎,服務教育,適應教育。(2)為了改善執行力不夠的現狀,還應完善學校等機構的管理模式以及一些人員考核機制,除掉教育工作中的陋習。(3)進行學校間的相互交流與學習合作。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焉。”學校間相互學習,經常組建教師團隊一起討論蘇教版高中數學的教學模式以及一些教學方法,相互借鑒吸取經驗和教訓,促進教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任何偉大事業的進行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新蘇教版高中數學有著自己獨特的魅力,但無論是從教材內容上還是教學模式上都處在摸索階段。作為高中教育的一個縮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道路是曲折的,但我們有理由相信,蘇教版高中數學教學的前途是光明的!(本文來自于《課堂內外·高中版》雜志。《課堂內外·高中版》雜志簡介詳見.)
作者:曹梅工作單位:江蘇省海安縣李堡中學
- 上一篇:高中數學教學反思分析
- 下一篇:高中數學教學創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