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理論下高職數學教學創新探究
時間:2022-06-10 10:18:38
導語:對話理論下高職數學教學創新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當下高職數學教學現狀
(一)教學內容缺乏目的性和針對性
仔細研究就會發現,這些年出版的高數教材是有規律可循的,大體可分為經濟類、理工類等。任何一本教材包含的內容都很多,很豐富,可以細化出好幾個專業。眾所周知,一個專業所涵蓋的知識點大為不同,這就使得高校教師利用教材進行教學時,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以全概偏,得有選擇性、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不能把寶都押一個教學內容上,因此就出現當前高職數學教學過程中的教學盲目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沒有明確的目標,影響學習效果。
(二)教學方法與手段僵硬滯后
高校教師們很明確現代教育技術在高數教學中的作用,不過多數高校教師由于自身素質不夠,對現代教育技術的感知能力有限,不能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致使制作的課程教案和想要達到的目的還是有一定差距,這樣本來很好的現代教育技術沒有發揮出自己的作用。另外,高數教學也存在一些自己的特點,那些看似過時的傳統教學方式還得繼續使用,一味地將傳統教學舊模式拋棄也不符合現代教育的規律。在這種情況下,將傳統教學方式和現代教育技術有效有機結合就顯得十分必要,這樣才能實現高數教學效率的最優化。
(三)與學生缺乏心理溝通
有的高職學生在中學時代順利地掌握了初等數學的基本知識,但有些學生在中學時代的學習遭遇過瓶頸,這些學生對于高等數學的學習產生了一種恐懼感,致使他們十分容易懷疑自己的能力。在高等數學的教學中我們發現,學生感到難度過大的問題往往不是在初次遇到問題的時候產生的畏懼心理,而是對自己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缺乏信心。這就為我們的高職數學教學帶來了啟示,提醒我們要更加關注學生的心理成長,更好地為高校教學服務。反觀當前高職數學教學可以發現,當前高職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并沒有做到及時與學生溝通,教師一般在完成自己的課堂教學任務后就離開課堂,真正與學生進行探討交流的時間較少,因此很多學生在問題解決不了的時候,心中的壓力和恐懼感持續上升,最終可能演變成為嚴重的心理問題。
(一)對話理論的概念
對話理論最早是由巴赫金提出的,他認為“生活就其本質說是對話”。而后哈貝馬斯在他的“交往理論”中把對話更多地視為一種方法論,認為對話是達成現代交往最為合理、最為有效的一條途徑。對話理論講求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加強同學生之間的聯系與對話,通過建構教師與學生的雙向主體性達到最后的平等對話效果,達到交流學習的目的,增強對數學學科的接受能力與教學效果。從表現形式上分為四種基本的形式:教師與文本的對話;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學生與教師的對話;學生與學生的對話。這些對話的基本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覆蓋了對話理論的重要內容,使得學生在對話過程中可以學到更多,可以掌握自己學習過程中的不足,也能從其他同學身上看到更多的優點,從而與自己的學習進行對比,最終不斷提高數學學習效率。
(二)對話理論的內涵
“平等交流”是對話的主要特點,在教學中產生的對話模式應當具備兩個基本要素:一是對話者,一是話題元素。對于高職數學來說,它所面對的直接對話者無疑應當歸屬于教師、學生以及他們所使用的文本載體。閱讀文本也往往是話題的來源,話題又進一步構成了教師和學生之間對話與交流的平臺,所以說,對話題的成功提煉和適當的選擇是我們進行對話教學的重要環節和因素。“平心而論”決定了對話教學具有民主、合作、生成的體現形式。教學對話是通過教師的提問、激勵與引導,學生自由思考、自由表達自己的疑問和見解而獲得知識技能與能力發展。具體的對話教學過程是生成的動態的過程,對話教學又是合作的藝術,其中不僅包括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對話,同時教師和學生之間也可以作為溝通的主體,學生和文本之間也存在對話的可能,學生與學生之間能夠就相關的問題分享看法,互相交流。
(一)加強教師與文本對話
高校教材的分類比較籠統,具體的專業缺乏比較細致的教材,不管是現行高校數學教材的整體還是個體,都有很多創新因素值得去發掘。如在整體方面,從一元積分求導到多元積分求導這段教材中,如果仔細研究就可以發現一元積分求導和多元積分求導的概念、性質以及解題方法,都可以通過“升維”而互相聯系,一元積分求導中的一些知識完全可以發掘出和多元積分求導相關的內容。
(二)加強學生與文本對話
在高職高數教學中,老師要鼓勵學生同教材文本對話,應當鼓勵學生更多地探討問題,并且將自己作為探討的主導者,也就是說,在探討過程中,學生通過與文本的對話,確立自己的主體地位,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例如,在我們證明球體體積的相關問題中,先讓學生回顧圓形的面積及相關計算,通過聯想的方法將圓弧分解成若干個弧長,并作為近似線段,這些近似的線段和圓心之間能夠形成若干個小三角形。這樣就可以通過分解求出近似面積,進而聯想球體的計算方法。這種對球的體積的證明中規中矩,極大地制約學生的自主研題能力。高校學生必須開動腦筋,主動加強與教材的對話,設想其他的求證方法。數學問題充滿變化,形態萬千,其解題之道本無固定模式,只要不拘泥過往的解題思路,勇于開拓新的解題手段,各種解題的途徑就會應運而生。學會和教材文本對話,通過仔細觀察,發揮自己的合理想象,進一步拓寬思路,以培養創新能力。
(三)加強學生與教師對話
高職高數教學需要師生雙方共同參與完成,師生雙方盡可能加強互動交流,師生共同想辦法把教學質量搞上去,雙方皆大歡喜。假如沒有學生主動熱情地配合教師的教學工作,那么整堂教學課就會枯燥無味,學生聽后如嚼白蠟,教師講課也興致闌珊。“填鴨式”教學就是不管學生是否可以接受,老師總是千篇一律地呆板干澀地給學生灌輸知識,讓學生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復練習某種固定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這極大地扼殺了學生的想象力,強烈地制約著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揮。這種教學模式顯然和新形勢下的教育發展背道而馳,在現代教學中,應加大對創新能力的關注,深入挖掘學生本身創造力和潛能,注意發現學生對數學的獨特理解,以更好地啟發學生學習數學,提升學習積極性。對話理論的核心是平等民主,這就要求在日常的教學中,不論是校方還是高數老師都不要高高再上,要低下身子和學生們一起進行教學改革;對于學生提出的新思想、新建議,給予肯定,最大程度地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解題思路中出現的好點子,新穎的破題方式,都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必要的有益引導;學生提出的意見有不當的地方,老師也要適當克制自己的情緒,不要用一盆涼水澆滅學生的熱情,凡是學生在探知中發現的問題,教師不能急于否定學生的創新想法,而是要根據他的創新思路,把其引導到正確的求知方向上。當然,學生在學習高數的時候會遇到一些自己無法解決的疑難問題。例如,新生在學習一階微分方程式的過程中,由于剛入學還不能適應大跨度的知識,自身又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需要在構建數學模型的過程中找出條件,對于新生來說,這樣的要求比較高,難度比較大。由此,教師鼓勵和引導學生,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結合相關的物理基礎知識,尋找等量關系,同時為學生樹立目的性的方法,讓學生有目的地解決問題,優化學生解決問題的綜合素質。
(四)加強高校學生之間的對話
在高職高數的教學中,很大部分是高校學生之間的對話。同學相互學習,在解題中互相配合,互相促進,集思廣益,已經成為高校學生最普通的一種學習模式,解決疑難問題就是有賴于同學間平等的交流、切磋與對話。學生之間除了交流教學內容和相關基礎知識外,同時還包括教育資源的共享。目前不少高職院校為學生構建了更為廣泛的教學平臺,其中有效地建立了網絡教學平臺,對學生的網絡資源共享與網絡課程學習提供了很大程度上的便捷,學生之間的交流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來完成。不同學校之間的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中的院校鏈接的功能,優先與外校學生進行資源共享與知識的共同學習。實際環境中的學生交流與網絡教學平臺上的交流機制構建都為高職數學教學的建設貢獻了力量。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應當發揮主導的作用,引導和鼓勵學生多交流,并學會使用校外資源,更廣泛地吸納相關知識,建構自己獨特的學科思維和有效的學習方法。
作者:張艷霞 單位:邯鄲學院數理學院
- 上一篇:海運公司會計職業道德論文
- 下一篇:對小學語文課堂提問技巧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