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中數學教學中求趣教學論文
時間:2022-11-11 03:55:00
導語:職中數學教學中求趣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一門知識的掌握,首先要讓學生對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讓學生樹立一定的信心,丟掉懼怕的心理,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求趣教學方法,用切實可行的方法讓學生輕松掌握。那么,如何在職中數學教學中,實施求趣的教學方法呢?筆者對此談如下幾點體會:
1、精心設計導入語求趣
課堂中導入新課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如果在這個過程中,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精心設計好“導入語”,使學生在學習新課一開始就產生熱烈的情緒,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那么整個教學過程就有了一個可喜的開端。
例如,在講“排列數學公式”的引入時,可先向學生提出:我市的電話號碼由六位數字上升到七位數字,你能知道可以多安裝幾部電話嗎?另外,還可利用史學資料、人物傳記和數學典故導入新課,其特點是生動活潑,引入入勝,有助于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引發學生的認知興趣。這對于調動學生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協助老師傳授知識起到了良好的調節作用,同時也有助于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品德。
2、創設問題情境求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是依賴于傳授知識的情境,所以創設“心求通而未達”,“口欲言而未得”的問題情境是很重要的。
例如,在“球的表面積”教學中,教師可先讓學生回憶圓柱、圓錐、圓臺的表面積公式,都是利用它們的展開圖求出的,然后問學生:“球的表面積公式也可以用展開圖求出嗎?”學生回答:當然可以,且對此深信不疑,教師將計就計,讓學生自己探索。一段時間后,學生經過了幾次嘗試,但均告失敗。教師抓住時機,宣布球的表面積公式不能用展開圖求出。學生先是詫異,接著是困惑,最后是渴望,在這樣的問題情境下,學生心理處于一種“心求通而未達”的憤悱狀態。教師利用這個時機,開始介紹球的表面積的推導方法一一無限逼近法。由于這時學生有較強的求知欲,故整堂課的教與學都能很順利地進行。
3、在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史求趣
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人類用智慧建造了輝煌燦爛的數學宮殿,而數學教材上卻很少有關于數學史的內容。因此,讓學生了解一些相關的數學知識的文化背景和歷史背景,無疑對提高數學修養和學習興趣是有益的。如有借助數學史的滲透,上課時適當地向學生介紹高斯、歐幾里德、笛卡爾、祖沖之父子、華羅庚、陳景潤等一些中外歷史上優秀的數學家的事跡。如祖沖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國南北朝時一位杰出的數學家。當然,他不僅是一位數學家,同時還通曉天文歷法、機械制造、音樂等領域,是一位全能科學家。祖沖之在數學方面的主要成就是關于圓周率的計算,他算出的圓周率為3.1415296<π<3.1415927,這一結果的重要意義在于提出誤差的范圍,是當時世界最杰出的成就,以至目前研究祖沖之在當時的計算條件下究竟如何計算,成了當今的一個課題。祖沖之確定了兩個形式的π值,約率355/173(≈3.1415926)密率22/7(≈3.14),這兩個數作為萬的漸近分數,簡直是妙不可言。華羅庚在《從祖沖之的圓周率談起》小冊子中有精彩的論述。祖沖之在數學上的成就猶如一顆璀璨的明星,照耀著世界數學史。在以后很長一段時間內無人企及。這樣不僅能激勵學生追求真理,努力上進,而且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又能從數學家的成功與失敗中得到許多啟迪,從而產生學習數學的極大熱情,使整個課堂形成一個熱烈的樂學氛圍,教學富有成效。
每一個人,不限于青少年,其學習的動力有三:一為興趣所趨,二為利祿所誘,三為責任所系。此三者是層次不同的。對青少年來說,則以興趣為主導動力,而又當以“責任和道義”為最高境界。責任與道義的力量才是最偉大,是無窮的。我相信,當數學教學與數學學習興趣緊緊相聯在一起時,一定能發揮最佳的教學效果和學習效率,從而使每個學生人人學有所得,學習成績和素質有了普遍提高,真正達到了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目的。
- 上一篇:組織部長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發言
- 下一篇:市委常委會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的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