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學中推動學生發展

時間:2022-11-29 03:34:00

導語:數學教學中推動學生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數學教學中推動學生發展

新一輪課程改革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在數學教學中,要樹立“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現代教育觀,引導學生經歷學習過程,用自己的方式去探求問題,去發現問題,使學生真有所獲,確有所得。教師應更新教育理念,讓學生動起來,主動參與教學活動,讓課堂活起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下面是我在數學教學中的幾點感受:

一、貼近實際,感悟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

新《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在教學中,我盡可能地把數學問題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從生活中來,又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離不開數學。例如我在教學“有理數的加法”這一內容,先從一個大家熟悉的實際問題開始:足球比賽中贏球個數與輸球個數是相反意義的量.若我們規定贏球為“正”,輸球為“負”,打平為“0”.比如,贏3球記為+3,輸1球記為-1.我先舉出學校足球隊在一場比賽中的勝負可能有兩種不同的情形:(1)、上半場贏了3球,下半場贏了1球,那么全場共贏了4球,也就是:(+3)+(+1)=+4。(2)、上半場輸了2球,下半場輸了1球,那么全場共輸了3球。也就是:(-2)+(-1)=-3。然后同學們說出以下幾種可能的情形:1、上半場贏了3球,下半場輸了2球,全場贏了1球,也就是:(+3)+(-2)=+1;2、上半場輸了3球,下半場贏了2球,全場輸了1球,也就是:(-3)+(+2)=-1;3、上半場贏了3球下半場不輸不贏,全場仍贏3球,也就是:(+3)+0=+3;4、上半場輸了2球,下半場兩隊都沒有進球,全場仍輸2球,也就是:(-2)+0=-2;5、上半場打平,下半場也打平,全場仍是平局,也就是:0+0=0。在這一活動中學生結合課前的準備和教師提出的問題積極投入到探究新知識。當數學與學生現實生活密切聯系時,數學才是鮮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我把本來很枯燥的百分率這一內容生活化,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了親切感,提高了探索問題的積極性,從而感受到數學的巨大魅力,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二、主動探索,開發學生的創新個性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如何點燃這發現之火、研究之火、探索之火十分重要。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適度增強開放性,啟動學生思維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給學生創設廣闊的思維空間,讓學生自主探索要善于發現學生問答中富有價值的和個性的東西。盡可能給學生多一些思考的時間,多一些嘗試的余地,多一些表現自我的機會,多一些成功的愉快,多一些自由發揮的空間,多一些鼓勵,一些支持,讓學生在寬暢的思維空間中展開多角度思維,使各方面的能力、技能都得到發展,使學生的創新天性得到開發和培育,真正成為知識的發現者、探索者。教師在教學時要尊重學生,在給學生獨立思考、相互討論的時間和空間的基礎上,學生主動探索,同時鼓勵學生多方位的分析、多角度的聯想、多層次的猜測、多方面的實驗,用不同的解題策略改變問題情境,開拓解題思路。教師在關注學生共性的同時,也促進了學生個性的發展。

三、走出課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數學源于現實,寓于現實,用于現實。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是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正如《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從他們的生活實際出發,在數學與生活之間架起橋梁。數學問題生活化與生活問題數學化是現代數學教學的改革方向,教師可以將生活中的一些題材,編制成有意義的練習題,讓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學會解決問題。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和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要更新教育理念,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生活經驗對教材進行再創造,選取密切聯系學生現實生活和生動有趣的數學素材,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數學活動和交流的空間,真正把創造還給學生,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煥發生命活力,才能更有效地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發展,學會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