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學開展德育教育的途徑

時間:2022-11-10 09:26:29

導語:小學數學教學開展德育教育的途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數學教學開展德育教育的途徑

一、以身作則做示范

在學校,學生接觸最多的就是老師,老師的一舉一動都時刻影響著學生。所以教師必須要嚴格的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以此來感染學生,以自己嚴謹的教學風格和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來影響學生。例如:上課時,教師著裝要樸素大方,講普通話,語言要清楚、明白、有邏輯性。板書要整齊,書寫要規范,輔導“后進生”要耐心、細致,使學生在教師的表率作用下,潛移默化地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教育。學生的示范作用體現在,課上教師要注意發現有突出表現的學生,用實例來激勵其他同學。例如:對上課認真聽講,學習認真刻苦,作業正確、整潔,思考問題機智靈活等方面的同學,教師要及時表揚,為其他同學樹立學習的榜樣。教學時,教師還要針對所教班級學生的特點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例如:要求低年級學生在聽課、寫字時要有正確的姿勢,回答問題要說完整話,寫作業時字、運算符號要寫工整,計算要正確等。中年級要求學生聽課要專心,分析題意時重點字、句要用筆畫出來,作業要干凈、正確,畫線畫圖要用直尺等。高年級不僅要求學生聽課專心,而且要手腦并用作好筆記,解應用題時要借助線段圖分析題意、理解數量關系,計算時要選擇簡便方法,要自覺檢驗等。總之,不論是師、生的示范還是教師的要求,教師都要有目的、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認真、嚴格、刻苦的學習態度;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計算仔細、書寫工整以及自覺檢驗的良好學習習慣。

二、挖掘課本中的德育素材

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必須要認真鉆研教材,充分發掘教材中潛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貫穿于對知識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學多位數的讀法的時候,可以列出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一些數據讓學生進行練習,這樣一方面學生掌握了知識,另一發面也從中體會到我們國家取得的輝煌成就。在教學時分秒時可以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在教學圓周率時,可以介紹圓周率是我國的一位偉大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祖沖之計算出來的,他是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的值的計算精確到小數點后6位小數的人。并講述祖沖之在追求數學道路上的感人故事,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從而轉化為為祖國建設事業而刻苦學習的責任感和自覺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培養學生不畏艱難,艱苦奮斗,刻苦鉆研的獻身精神。再如:在教學多位數的讀法時,教師可以列出我國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我們西藏土地面積約有120萬平方千米,從中體會到我們國家取得輝煌成就。在數學時分秒時有這樣一題:一天扎西家來客人,他洗一只茶壺要1分鐘,燒開火用5分鐘,找茶葉用1分鐘,洗茶杯用1分鐘,放茶葉用5秒,倒開水用20秒,請小朋友算一算,他最少要多少時間才能讓客人喝口茶?從此題中學生要學會珍惜時間合理的安排時間,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的例子在數學中還很多,只要教師充分挖掘教材,就能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

三、通過課堂動手實踐培養學生勤儉節約的精神

現在的小學生,大多都是獨生子女,要什么家長都會盡量滿足。家長不滿足就發脾氣。還和身邊的人作比較,看誰的吃喝玩樂的東西最多,最好。鋪張浪費現象隨處可見。而勤儉節約是中華美德,要培養他們正確的消費觀,需要教師的正確的引導,說服教育。大多數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小學數學的認識需要到很多教具學具。為了讓學生更直觀,在準備上鐘表這章知識前,我在教室里當堂用舊盒子和長短不一的塑料條做了一個鐘表展示給學生看。然后要求每一個學生回家拿家里的舊東西自己做一個鐘表。強調不能用錢去買鐘表,一定要自己親手做。學生對這舊物利用很感興趣,都投入了很大的熱情,制作出了各式各樣的鐘表。我對他們的作品都給予以很高的評價。他們受到很大的鼓舞,對學具的制作投入了極大的熱情,在以后的學習中,做出了很多令人難以置信的學具。這樣,不僅鍛煉了他們的動手創新能力,還培養了他們勤儉節約,舊物利用的美德。

四、挖掘生活素材中的品德教育

生活中有很多德育素材,教師可以結合生活素材來將德育滲透到小學數學教學中去,這就對小學數學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老師更加仔細地留意生活細節將課本中的數學知識和品德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要讓課堂教學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舉例來說:在某道數學統計題中大背景是學生集體打掃教室,這時老師就可以通過提問“孩子們在干什么???”“他們積極打掃教室衛生好不好???”“為什么他們一起打掃教室才比較快???”等等問題培養學生熱愛勞動、喜歡清潔,團結同學、互幫互助的良好品德。這種將課本上的數學知識和品德知識與同學們實際生活相結合的教育方法,既不會耽誤數學教育本身的質量,也能鞏固學生的品德教育,更加能促進學生上課的積極性,使得課堂教學效果達到最大化。為此,我們老師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可以通過聯系實際,將所學數學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從而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學習,同時在日常應用知識的過程中滲透品德教育。在我們社會主義國家,黨的教育總方針明確指出:“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所以,作為教師,要時刻挖掘德育教育的新素材,運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使學生既能學到知識,又能在思想上得到熏陶,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作者:李治江 單位:貴州省普安縣窩沿鄉新興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