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課堂教學探究

時間:2022-11-26 10:32:48

導語: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課堂教學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課堂教學探究

自新課改后,各大學科的教學工作都出現了一定的改變,而隨著信息技術的在小學教學中的逐漸成熟運用,使得教學質量得到了快速提升。信息技術應用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令抽象化的數學變得更加具體化,讓教學過程增添了許多樂趣。教師要進一步建立良好的數學學習氛圍,讓學生在收獲快樂的同時也掌握了相關的數學知識,從而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一、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表現形式

(一)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將信息技術應用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可讓專業知識更加信息化,通過網絡的連接,有效拓展學生的課外知識,使得學生所接受到的知識點不再局限于教材中,從而將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常會依靠課書或是其他參考書籍,但信息技術的運用可加大教師的知識面,且更能緊跟時代的發展,將典型和新穎的資料進行匯整,圖文并茂,生動而形象的對學生進行授課,且還能通過搜索功能查詢到互聯網中各類知識點。(二)提升課堂趣味性。信息技術的應用可將學生帶入到生動、有趣的學習氛圍中,使得學生對于該知識點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如在對“圖形幾何”知識進行授課時,利用投影儀、電子畫板等能將抽象的圖形更加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引導學生更加全面地掌握該知識點。信息技術中所包含的拼圖和畫圖功能,還可讓學生開展游戲,消化和鞏固所學到的知識點。該項知識的運用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還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促進師生關系。(三)打破傳統教學模式。新課標提出,學生的樂學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密切相關,有助于其更好地投入數學教學中[1]。信息技術的運用可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有效提高學生的主動意識和表達能力。翻轉課堂是當前應用范圍較廣的一種學習方式。在開展課堂教學時,學生可事先通過網絡查找相關知識點和內容,并對其進行理解。如,在教師對“圖形與幾何”進行授課時,學生可面對面與教師交流,加深對該知識點的理解,打破了以往的教師教,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學生在授課前已對該知識點進行了一定的理解,從而帶著問題去學習,可提高其探索精神和主動表達能力,加深對知識點的印象。

二、信息技術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課堂

(一)導入教學。雖然小學生會對各種新鮮事物產生興趣,但是會因為缺乏正確的引導,很難將想象力運用到抽象的數學學習中去。因此,教師的引導作用非常重要。例如,在“圖形與幾何”的學習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在自己的設備上進行簡單的繪畫,在繪畫過程中可適當提出一些相關問題,令學生對該知識點的印象更加具體化,之后教師可通過檢查學生的作業了解到最終效果。信息技術的運用可令學生對“圖形與幾何”有一個簡單的了解,為下次教學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二)電子白板的應用。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授課時,不僅要教導其課內的知識點,還應適當拓展課外知識點,因此信息技術的運用可令學生知識面得到拓展。在教學時,教師可適當插入一些與“圖形與幾何”知識點相關的動畫片,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如可將世界地圖插入到電子白板中,引導學生觀看各個國家板塊像什么圖形,提升其想象能力和學習興趣。電子白板的應用可有效增強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交流,增加教師授課時的靈活性,降低教師的備課負擔。(三)多媒體教學的充分使用。小學生擁有較強的思維能力,但是在理解抽象事物時的能力卻較差,隨著新課改的推行,教材中增加了一些對于小學生而言較難理解的知識點,因此教師可結合一些信息技術進行授課,動靜相結合[2]。其中,多媒體的使用可將學生覺得難的知識點充分展示出來。例如,在學習三角形時,如何讓學生掌握到三角形的特點和計算出其面積等,除了要組織學生動手操作,還應讓學生了解三角形的特征,使得抽象化的知識點更加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為學生的解題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加快其解題速度,使其自信心得到提升。(四)微視頻技術的運用。活潑好動是小學生的天性,傳統的教學通常會讓學生感覺到厭煩,無法保持注意力,降低學習效率。微視頻由于時間較短,令學生不會出現煩躁情緒,能進一步提升學習興趣。為了更好的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率,教師在制作視頻時,應對視頻的選擇和調節進行把握,使其運用到教學中時可促進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去學習,令教學質量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李國濤.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幾何圖形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6(66):73.

[2]袁溪.基于Pad的數學復習課設計探析———以“平行線和三角形證明的復習”為例[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15):82.

作者:康新瑜 單位:甘肅省敦煌市西關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