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睡眠質量調查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30 02:17:00

導語:中學生睡眠質量調查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學生睡眠質量調查研究論文

一、中學生睡眠存在的問題

(一)問卷調查

有人說,學生是最“困”的群體。為了解中學生的睡眠狀況,筆者近期對本校和附近3所鄉鎮中學做了有關中學生睡眠方面的調查,共發放了300份調查問卷,收回的282份有效答卷中顯示,78.7%的學生存在睡眠障礙或睡眠時間不足。調查結果表明,包括午休時間在內,282名中學生中有146名初中生有睡眠障礙,其中有86名睡眠不足8小時,136名高中生睡眠全部不足8小時,即222名學生睡眠時間不足,占調查人數的78.7%。

(二)調查結果分析與思考

筆者對調查結果進行了數據統計和分析,結果發現八成學生有睡眠障礙現象,近六成學生因睡眠質量問題而出現日間功能障礙現象(日間感到疲倦和精力不足),而這些直接會影響學生成績并導致心理問題。通過調查發現,目前中學生睡眠嚴重不足已經成為普遍現象,大多數學生都在6點左右起床,睡覺時間約為11~12點,因作業過多而睡眠不足,能保證標準8小時睡眠的學生很少。中學生自我控制能力還未達到成人狀態,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年級越高睡眠越不足

統計表明,初中生、高中生睡眠不足的比率分別為30.5%和78.7%,高中生睡眠不足的比率明顯高于初中生,其中93名初中生的平均睡眠時間為8.2個小時,而81名高中生的平均睡眠時間僅有7.4個小時。

2、畢業班學生睡眠明顯偏少

所調查的4個學校中,初三一個班級學生的平均睡眠時間為7.9小時,而初二一個班級學生的平均睡眠時間為8.6小時。高中的對比更是明顯,高一的一個班級的平均睡眠時間為7.7個小時,而高三的一個班級的平均睡眠時間只有6.9個小時。除去午休時間,53名高三學生晚上平均睡眠時間僅僅6個小時。

3、影響睡眠的主要因素

調查顯示,影響學生睡眠質量的因素主要是學業負擔過重、環境影響以及個人情緒三大因素。睡眠時間少的學生主要是由于晚睡。統計表明,95%的高三學生、80%的高一學生和81%的初三學生經常要晚于23時睡覺,61%的初二學生每周至少有4天晚于23時睡覺。課外作業過多是睡眠不足的主因,主要集中在考試測驗以及作業過多兩方面。學習壓力過大,學習負擔加重,精神長期處于高度緊張狀態,導致睡眠質量下降。

4、影響睡眠的其他因素

(1)仰臥——睡時身側屈則精氣不散,醒時舒展活動則氣血流通;而仰臥時體直不舒,肌肉不能放松,且手易搭胸,多生惡夢,影響呼吸及心臟。

(2)憂慮——睡前思想雜亂或憂慮、焦急,易致失眠而影響健康。

(3)惱怒——凡情緒變化都會引起氣血紊亂,導致失眠甚至患病,所以睡前惱怒不得。

(4)進食——臨睡前進食會增加胃腸負擔,既影響睡眠又傷害身體。如需進食,宜休息片刻再睡。

(5)燈光——開燈睡覺會損害人體健康。電燈光會擾亂人體的自然平衡,使體溫、脈搏、血壓都變得不協調,心神不能安定,不易入睡,睡后也易醒。

5、學生睡眠不足隱患多

睡眠不足正在隱性侵害中學生的健康。上課時經常出現注意力不集中、打瞌睡現象。就目前情況看,學生睡眠不足還會隨年齡、年級的變化而加重,會影響未成年人體格和神經發育甚至身心健康發展。在該中心接待的中小學生病人中,有許多是因為長期睡眠不足而造成青春期情緒波動,經常煩躁不安,其中患抑郁癥的比例也很高。

海南省安寧醫院心理康復科副主任醫師周文江認為,人所需要的睡眠時間會因年齡、個體差異、外界環境等因素而不同。中小學生睡眠不足,不利于他們身體、心理的健康成長。在身體方面,睡眠不足,對大腦的發育、身體的器官的發育都會有影響,比如長期睡眠不足可能導致視神經、脊椎發育不正常;在心理方面,睡眠不足的小孩易出現情緒低落、壓抑、焦慮、急躁、不好動、興趣不廣泛等表現,心理上的反常表現反過來也會影響睡眠,導致入睡困難,形成惡性循環。

研究人員對美國伊利諾伊州就讀的2259名中學生進行了調查。通過對這些學生的學習成績、睡眠時間、憂郁癥狀和自信心的分析發現,與睡眠時間較多的學生相比,睡眠時間少的學生自信心低下,容易產生憂郁情緒,學習成績也欠佳。由于長期缺覺,許多學生的注意力開始下降,學習成績下滑,自信心也不足。

二、解決失眠的主要對策

醫學界研究表明,睡眠是消除疲勞的重要方式,可以保護大腦,提高腦力,也是影響身高的重要因素。睡眠不足會引起反應能力下降、免疫力降低、記憶力減退等多種問題。廣東省精神衛生研究所專家分析說,解決學生睡眠質量問題,才能提高學習效率,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具體措施是要學習上“減負”。此外,要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學生自我調節情緒,改善學生睡眠環境。適當的睡眠是最好的休息,是維護健康和體力的基礎。

(一)專家們認為,要睡得舒適安穩,原則上要具備五個條件:一是光線,就寢時最好看不到任何光線,應選擇柔色或暗色窗簾;二是溫度。室內溫度保持在22℃最理想,冬天以19℃為適宜;三是空氣,室內空氣應保持清新;四是飲食,睡前不要吃過多的食物;五是環境,臥室內應保持安靜。

(二)尊重科學的教育規律,注意生活規律。第一,應控制學生作業量,保證學生在10:30前后完成作業。第二,平時教育學生關于睡眠危害及科學學習方法。第三,能給予學生更多自我支配的時間。第四,學生宿舍加強管理,保證學生不在宿舍開夜車、聊天。第五,睡覺時,少與同舍學生講話聊天,以致難以入睡。把食堂的飯價下調,并能夠推出一些營養套餐。第六,為了更好促進睡眠,也可以在睡前喝適量牛奶,睡前聽點舒暢悠揚的音樂,最好是無唱詞的,如古典音樂等。

三、結束語

2002年2月2日海南省省教育廳《關于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負擔的若干意見》規定:小學生一天在校活動總量不得超過6小時,初中不超過7小時。根據國教委發面《關于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減輕中學生過重課業負擔意見》中明確指出:初中生9小時以上睡眠,高中生8上時以上睡眠,在課業負擔那么重、升學考試壓力那么大的前提下,這個“確保”的提出,無疑于天方夜譚,一紙公文怎能治療中學生睡眠不足?

摘要: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睡眠中度過,4天不睡眠的人就會死去,可見睡眠是人類正常生理現象。相對而言,中學生因學業繁重,每天都要奮斗到半夜才能休息,很多中學生睡眠不充足,不僅影響次日學習,降低聽課效率,還會影響食欲,進而影響身體健康發展。為此,筆者通過調查研究,論述了當前中學生睡眠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這個問題的一些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中學生睡眠時間睡眠質量健康

參考文獻

<1>吳恒義、池麗莊編著,《健康有約——醫生有話對你說》,人民軍醫出版社,2007,3

<2>高溥起、高桐宣著,《簡易自我催眠法》,化學工業出版社,2007.4

<3>(美)克里斯·伊德慈科夫斯基著,《如何睡個好覺》,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