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正義與構建和諧社會的聯系
時間:2022-10-17 03:56:23
導語:公平正義與構建和諧社會的聯系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現階段導致社會不公平不公正的原因
根據我國實際的發展情況而言,社會主義制度確實是較為公平公正的社會制度,可不可否認的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的同時,國內仍然會出現一些不公平公正的現象,主要體現在如下幾方面:1.現階段,國內會出現公民權利不平等的問題,部分公民利用某些形式使自身變為制度前的特權人員,而另一部分公民的基本權利確無法得到應有的法律保障,尤其是對于處于社會基層的農民工以及下崗人員。2.社會存在人員經濟利益分配嚴重不均衡的現象,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第一,我國現階段社會工作人員的收入相差甚大,而且我國的基尼系數已遠遠超過國際所規定的0.4禁戒線;第二,在社會分配的過程中,容易出現小部分人員通過各種不法手段或者觸及道德底線的方式來獲取更高的經濟收益的問題。3.在目前著重強調教育的重要性時,教育教學方面也出現了不公平公正問題,許多社會人員無法得到公平的受教育機會,主要體現在如下幾方面:第一,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區域經濟發展不均衡,進而使得不同群體的人員接受著不同程度的教育教學資源條件,從而形成教育成果相差甚大的局面;第二,因為不同地域的經濟發展狀況不一,不同地域的考生也承受著地區差異所帶來的機會不平等。4.在實際的國家司法運行過程中,“權利大于法律”、“金錢高于法律”等現象的出現仍然展現著目前社會所存在的不公平公正問題,具體體現為如下兩方面的不公:第一,案件裁決不公,所謂案件裁決不公即是指案件所裁決的結果和實際的情況不一致;第二,訴訟程序所出現的不公,在具體的案件審查進程里,若缺乏嚴格的訴訟程序,就會使得案件審理結果缺乏一定的公正性以及真實性,嚴重阻礙了和諧社會的構建。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著如此不公平不公正的問題,是存在著一定的歷史緣由以及事實根基的,并且在和諧社會的構建過程中出現制度公正的缺失是促使以上不公正不公平問題出現的最根本原因。而且追溯問題產生的緣由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社會發展缺少公平,另一方面是社會主義進程中出現嚴重的腐敗現象。
二、如何將公平正義融入至和諧社會的構建過程
(一)根據現階段中國的發展狀況,制定和國家經濟發展狀況相一致的公平正義觀
現階段,我們仍然要堅定不移地遵循馬克思主義思想,但因為目前實際的發展狀況與馬克思所面臨的情況有所不同,因此我們應當基于國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礎上,制定一項能夠和國家經濟狀況相一致的公平正義觀。眾所周知,公平是實際的、是相對的,是和社會主義發展的某一時期相適應的。我國現階段仍然處于并且會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無疑顯示了我國的發展方針、法律制度都是基于社會公平正義的基礎上而建立的,而且現階段我國在各方面的機制系統都不夠完善、齊全,從而也使得較多不公平現象頻繁的產生。所以,我們務必要懷著科學正確的心態來面對公平問題,絕對不能夠一味地追求速度、不能夠脫離現實情況,而且還要使用積極主動的工作態度,依據社會公平正義觀,認真謹慎地處理國家所存在的不公平現象。
(二)構建和諧社會、傳播公平正義之際,務必要著重強調發展的重要性
大力推廣公平正義是無法脫離國家經濟的發展,經濟發展是根基,是處理所有難題的重要環節,只有維持社會經濟處于不斷發展狀態方能夠從根本上完成社會公平公正。唯有不斷推動社會經濟的進步與發展,促使社會財富不斷地增多,是解決社會所存有的不公平現象的大前提。因此我們應當加大對社會公平正義的構建力度,將建立社會的公平公正擺在和諧社會構建工作的第一位,且不能夠脫離實際的經濟發展情況,根據實際的經濟情況來推動社會公平的傳播,進而更深一層地促使社會經濟向著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前進,從而使得整個社會完成和諧進步的發展任務。所以,我們務必要緊緊地圍繞著發展這一工作中心,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完成社會的公平公正,從而使兩者相互統一、相互影響、共同發展。
(三)利用社會改革來實現社會的公平公正
1.加大文明社會、國家制度的構建力度是構建和諧社會、實現公平公正的基本保證。第一,加強對政治制度的改革,從而通過政治局面的變化來使人們的政治權利在根本上實現公平公正;第二,對國家的法律制度進行科學恰當地改進完善,從而使人們在法律上實現公平與平等;第三,加大對黨的民主的建設力度,從而使黨內外部的關系處于平等的水平,使得黨群的各種權利與義務處于公平的層面。唯有讓人們與黨群的權利處于公平、公正的狀態,方能夠在根本上確保社會的公平性原則,公平不單單代表著社會主義的實質與時代任務,而且還是當代社會主義實現民主的重要組成部分。2.增強對社會物質文明的構建,完善的國家經濟制度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制度保證。我們可以從如下四點著手對和諧社會進行構建:第一,調節市場經濟的關系以及物品的產權問題從而達到生產關系以及機會的公平、公正,不斷改進與完善社會的就業機制,使當代人的就業問題處于公平、公正的社會環境中;第二,完善社會的收入分配機制,從而使社會的利益分配達到公平層面,堅定不移地按照按勞分配主體、多重分配方式并存的國家分配制度進行社會分配,從一定程度上改善社會收入不平衡的問題,減少非法經濟收入的出現,從而不斷實現共同富裕的時代任務;第三,務必要根據現階段我國的人口比例、城鄉發展情況、就業情形等各種問題,構建符合我國實際發展情況的社會保障制度,確保人們的基本生活水平,不斷推進社會公平正義的發展;第四,不斷完善國家財政制度,改善社會的公共設施,提高社會服務質量,盡可能地將國家的資金用于社會公共事業,大力推進社會事業的發展,從而構建和諧公平的社會主義社會。良好的國家財政制度、完善的社會收入分配機制、務實的社會保障制度是大力推廣社會公平正義的根基,是全面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條件。3.加大對社會精神文明的建設力度,是構建和諧、公平公正社會的源泉。第一,增強對社會主義思想價值以及民族精神的建設與培養,從而在精神層面達到文化的公平以及精神文化的公平公正,而現階段要大力推廣社會精神文明就是要極大限度地構建以公平主義為基礎的社會價值理念;第二,務必要遵循愛國主義思想以及集體主義思想,從而使人們在道德行為以及思想觀念上做到公平正義。
總而言之,社會的公平正義能夠和當代社會的經濟發展以及生產環節相一致,與當代社會的法律制度與社會價值觀存有一定的聯系,基本國情約束著社會全面達到公平與平等的速度,而社會主義的基本特質又突顯了構建和諧的公平正義社會的時代任務。所以,我們應當利用公平正義觀來處理社會當中的各種問題,從而為我們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中實現社會全面公平正義打好強硬的理論根基。
作者:衛龍單位:武漢工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 上一篇:我國制度德育論文
- 下一篇:快樂課堂構建下的小學體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