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社會與依法行政構建研究
時間:2022-11-03 02:58:46
導語:和諧社會與依法行政構建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社會進行建設的過程中,從和諧社會構建的角度出發,加強依法行政作用的發揮,不僅可以從多個層面對我國依法行政的各項能力進行深化,也可以通過法治作用的進一步發揮,保障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發展目標的進一步實現。因此,為了發揮依法行政的重要作用,了解和諧社會與推進依法行政的重要關系,是當前工作部署的重中之重。在這個過程中,相關社會主體還要充分結合政治文明、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要求,加強和諧社會構建目標的明確,以此提升我國整體的發展水平。
【關鍵詞】和諧社會;依法行政;相關關系;重要措施
重點把握和諧社會的構建并推進依法行政是當前黨和國家工作部署的重點內容。在對相關工作進行推進的過程中,要充分結合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需求,在健全民主法治的同時,不斷加強依法行政作用的發揮,加強社會利益的合理分配。在對整體的社會結構發展進程進行把握的過程中,可以朝向平衡化的方向發展,最終科學的實現公平正義。
一、依法行政對和諧社會構建的重要意義
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構建和諧社會的本質以及發展目標都有著很大的區別。所以為了構建完善的和諧社會,充分與依法行政進行結合,把握時代背景,注重科學發展觀念的展現,可以更加有效地展現人民群眾的根本意愿。一般來講,在對依法行政與和諧社會建設的相關關系進行探討的過程中,我們主要從以下幾個角度出發,對其各項任務目標進行了解:(一)從宏觀層面對公民的權益進行保障。從兩個不同的角度探討和諧社會的構建基礎,重點是對人的意愿進行突出。人的權利和意愿得到尊重,才能夠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所以,在對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精神構建的過程中,應該將人作為整體的發展中心,一切以人民的利益為重。通過多種需求的滿足,進一步構建全面發展的社會氛圍。公民在生活、學習、生產的過程中,整體的合法權益可以得到一定的保護,這樣才能構建完善的和諧基礎。而從另一個角度出發,根據社會主義構建的發展性質,對公民的權益進行保障,也可以對政府的執政原則進行有效的拓展。通過法治需求的滿足,對依法行政的基本價值訴求進行實現,以民主為基本的基礎,對社會公眾的意愿進行全面表達。政府是人民意愿的實踐者,所以要通過人民群眾積極主動地進一步創造,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重要的政治發展動力,這樣才能夠在對政府、公民、社會等相關社會主體利益進行衡量的過程中,有效做到公平公正,在最大程度上贏得人民對于政府這一主體的信任。(二)推進依法行政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的重要要求。通過對社會和諧運作因素的分析可以看到,為了更加有效的實現一定的發展目標,首先要做的就是通過法治社會的完善,進一步對各項權利進行依法的行使。無論是何種社會主體,都要在和諧的社會氛圍之下對自身的權益義務進行有規則的運行,使整體的社會處于有序化的運行狀態,這樣才能夠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奠定深厚的基石。通過和諧社會的構建,對社會主義法治內容進行踐行,可以更好的對公民的法治素養進行全面的提升。在依法辦事、依法行政的過程中,進一步的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文化等各項發展形態進行有效的優化。整體的核心要落在依法治國氛圍的創設之中,這樣才能夠在多種途徑和形式的管理之下,對各種社會事務進行管理。(三)完善依法行政,重點把握市場秩序的公平公正。在對和諧社會進行構建和完善的過程中,依法行政作用的發揮也可以對市場秩序的公平公正性進行保障。通過行政立法、行政執法等各方面內容的貫徹落實,對更加穩定和諧的社會主義市場秩序進行創造。通過良好投資環境的創建,為各個企業等社會主體提供重要的發展氛圍。比如,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通過關稅貿易等各方面優惠政策的提供,對市場主體發展的平等性進行優化,可以實現更為優良的發展目標。另外,通過依法行政正當程序原則的貫徹落實,也可以及時對政府以及其他相關部門在政策執行等方面中出現了一些問題進行及時糾正,使整體的行政行為可以在市場化主體的監督之下,公開透明的進行展現。(四)優化依法行政有助于提升行政效率。通過政府職能的進一步轉變,將依法行政與構建和諧社會進行全面的聯系,可以更加有效的對政府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的發展目標進行全面的實現,可以在整個法律規定的約束之下對各項決策進行推行,將行政管理與國家人民的利益訴求進行結合。也可以進一步的簡化工作作風和工作程序。通過行政質量和行政效率的進一步考量,對依法行政過程中的法治程序規范進行統一,這樣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整體的行政成本,避免了多頭執法、違法行政等行為的出現。
二、加強依法行政,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策略
在對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行構建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依法行政的重要作用,不僅要發揮政府等相關部門的職能和作用,也要通過其他社會主體的輔助,進一步貫徹落實公平公正、陽光運行等發展原則。具體來講應該從以下幾個不同的層面入手:(一)構建行政法治,完善規范的政治秩序。在對制度內容進行構建的過程中,要結合和諧社會構建的發展原則,進一步形成規范化的行政法律制度。根據目前市場運行的情況,從行政立法、執法監督等不同的層面出發,對各項制約因素進行考量。通過立法質量的提升,不斷對國家的權益、公民的權益、社會的權益進行維護。整體的行政法規不得與憲法和其他法律相抵觸,要通過法律基礎的進一步鞏固,對各項工作進行科學合理的安排。(二)增強依法行政觀念,助力和諧社會構建。依法行政與和諧社會的構建是有著重要的聯系的。所以,在對依法行政觀念進行執行和貫徹落實的過程中,要充分從思想觀念、責任意識等不同的層面,做到行為與思想的轉變。首先,要注重人民與政府關系的有效協調。轉變責任本位思想,注重公民權利的實現,真正的做到為人民服務。其次,注重法治觀念的普及與推廣。強化依法治民、依法辦事的發展理念,讓公民可以真正在辦事的過程中體會到政府對人民的關心關愛。最后,注重責任意識的轉變與強化,在最大程度上對行政者的法律素養進行提升,這樣才能夠有效的踐行和諧社會構建的發展需求。一般來講,行政者不僅要掌握全面的法律知識,也要考慮到公民的基本訴求。通過依法行政意識的進一步強化,在法律思維的指引下對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尤其是對于一些緊急情況來講,要通過法律思維合理的解決相關問題,以此凸顯自身的職能。(三)優化政府職能,完善行政執法。除上述內容之外,在實際結合和諧社會進行構建的過程中,通過制度體系的完善對政府的發展職能進行轉變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從審批型的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積極發揮自身的職能和作用,既要做到放權,也要做到簡政。很多不屬于政府的職能,要將其事項和權利交給中介組織、社會以及其他的相關企業,在最大程度上發揮市場對于整個資源配置的重要作用。其次,嚴格落實恪守信賴保護的發展原則。也就是行政機關在對相關的信息進行公開的過程中,要充分做到公開透明,凡是需要公民老百姓知曉的信息,要及時的進行推送并給予提醒。再次,注重管理方式的有效創新,通過規則內容的引導,對行政許可、行政監督等各方面的管理事項內容進行有效的普及,充分做到事前提醒與事后監督。最后,要嚴格對行政執法體系改革等方面的內容進行優化,通過主體資格制度的健全,進一步的構建完善的行政執法隊伍。
三、結束語
綜合以上論述,對于我國的發展狀況來講,在新時代的背景之下,嚴格落實依法行政的發展原則并構建和諧社會已經成為黨和國家重要的發展任務。而具體到和諧社會構建以及依法行政原則貫徹落實中來,無論是政府相關部門還是其他社會主體,都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通過積極主動的參與,進一步的解決實際操作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以此更為努力的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的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春英.依法治縣,構建和諧社會[J].中國市場,2017(21):202+204.
[2]楊慶海.加強法制建設構建和諧社會[J].法制博覽(中旬刊),2013(09):116.
[3]彭鵬.論政府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主導作用[J].中共山西省直機關黨校學報,2013(03):30-31.
[4]陳鈺霖.加強行政倫理研究促進和諧社會建設[J].科技信息,2012(33):178.
[5]肖平容.論構建和諧社會的法治智慧——以依法行政為研究視閾[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2,27(05):75-78.
作者:王元昇 謝俊 單位:中共六盤水市委黨校
- 上一篇:政工與人力資源助力企業健康發展研究
- 下一篇:音樂教育在構建和諧社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