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和諧勞動關系構建研究
時間:2022-01-19 08:42:41
導語:企業和諧勞動關系構建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從農民工利益訴求來看
我國人口基數大,勞動力豐富,農民工占勞動力的比重很大,諸多企業的發展都離不開農民工這些基層人員,所以在處理企業與勞動之間的關系時,首要解決的就是基礎問題——農民工問題。1.1完善勞動合同,嚴格遵守勞動法。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個國家沒有法律,就沒有穩定的社會秩序,就無法約束公民的行為規范,這個國家也就不會長久地存在,政權無法得到鞏固。同理,在企業的建立與制度完善過程中,也要有法律的保護,依照國家規定合理合法運營,在企業與基層勞動力(農民工)這個法律較為薄弱的地帶,企業更應該自覺完成自己應盡的義務,確保在企業工作的每一個員工都有生命財產安全的保障。勞動合同,是指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訂立和變更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平等自愿、協商一致的原則,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勞動合同依法訂立即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必須履行勞動合同規定的義務。勞動法也明確規定按照勞動者提供勞動的數量和質量支付勞動報酬,并且根據勞動法律、法規規定和勞動合同的約定提供必要的勞動條件,保證勞動者享有勞動保護及社會保險、福利等權利和待遇。企業在進行錄用員工,不管是正式工還是臨時工,依照國家規定完成相應的手續,給企業樹立良好的形象,從細節處體現企業精神,給勞動人員以安心,權利與義務成正比,付出與收獲成正比。根據調查顯示,簽訂勞動合同對于員工的合法利益更有保障,拿起法律武器同侵害自己的不正當行為進行斗爭,是最為有效和明智的選擇。例如,某公司以在業績考察中排于最后為由,欲單方面解除勞工合同,該員工向仲裁委提起勞動仲裁,最后依據勞動法,維護了該員工的利益,公司向該員工賠償了相應的損失。1.2企業提高技能培訓力度,員工積極參與培訓。根據中華全國總工會的調查,約有35%的失業女性只有初中和小學文化水平,大多為無技能、無特長[2],就業的農民工做著靠力氣生存的工作。但是當今社會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滲透的社會,從日常生活到空天領域,方方面面都應用著工業革命與技術革命的成果。在這個節奏飛快,“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年代,只有“活到老,學到老”,才能獲得生存和發展的機會。為了調節企業與勞動者(這里特指大多數技能空缺的農民工)的關系,兩者都應該做出相應的努力。對于企業來說,提高生產力與效率的方法是,用較廉價的勞動力,利用機器加快生產速度,減少生產時間。這就涉及到一個矛盾,廉價勞動力與大機器生產技術的了解程度的不匹配。為了節約時間,企業應該在一門技術引進之前,邀請專家耐心地為基層員工進行講解,包括理論與實踐結合,確保每個員工能夠安全無誤操作機器。同時為了安全起見,要加大考核力度,對于有基礎性錯誤的員工要多加指導。對于員工來說,要進一步更新思想觀念,調整擇業觀和就業期望值,真正認識到高等教育下的大學生逐漸占領新就業市場的社會趨勢;發揮自己有工作經驗、能吃苦的優勢。[3]
2從產業結構調整來看
經濟結構常態化帶來了產業結構的變化,據調查,我國產業結構在2013年出現兩個重大變化,一是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超過第二產業,2013年第二產業比重為43.9%,而第三產業比重達到了46.1%;二是2014年第三季度,第三產業增加值累計增速為7.9%,第二產業增加值累計增速為7.4%,第三產業的增速連續超過第二產業。各個產業所占比重以及增速的變化,必然會導致各產業內部結構及人員的調整。在這種背景下,如何平衡內部關系,穩定員工的心理,成為了一個難題。2.1加強思想教育,關注員工心理變化。企業興則經濟興,職工穩則社會穩。[4]在產業結構調整新時期,一些企業由于是老牌的第一、第二產業,在減產縮量的時期,必然會實行裁員計劃。這時候面對廣大員工的不滿情緒,首先要做的就是思想教育,深入貫徹國家的政策,盡力把當今的時代背景與現狀耐心細致地表達給員工,說明現在企業的狀況也是無可奈何的事,并在裁員之前盡量把握各個員工的家庭與心理狀態,給予被裁掉的人員以足夠的撫恤,有必要的話盡量給他們找到其他的工作,進行集體轉移。沒有被裁掉的人員也要進行多種方式的開導,督促他們認真完成任務,提升自己,好好把握這次機會。另一種情況是,新興的第三產業,嚴重缺乏人手,員工的工作量與時間等各方面工作都不明確,對于新興產業我們能做的就是探索,不斷地摸索前進的道路。結合員工的身體狀況與工作情況,鼓勵員工創新思維,發展新的銷售生產模式,引進創新型人才,追求員工的全方位發展。更要要求員工有堅強的意志與處變不驚的能力,在各方面對員工都有了更深刻的要求,但是報酬和努力是成正比的,要給員工足夠的獎勵與休息時間。2.2發揮龍頭企業帶頭作用,強化其社會責任。經濟組織具有小型化、分散化的趨勢,[5]尤其在經濟新常態條件下,出現的電商、微商等多種產業,企業與員工的關系更加撲朔迷離,有的甚至只在網絡上聯系,現實生活中從未見過面。這時候就需要各行各業做的成功的企業進行帶頭,督促其完善監管、控制制度,健全社會責任機制,讓其更多承擔對下游企業的監督、指導職責,促進下游企業改善勞動保障狀況,通過這種以點帶面方式,更大范圍促進職工權益保障工作。[6]
3在新常態下,更應該做到管理的公開與透明
一個企業要想成功,必須處理好與員工的關系以及做好內部機制的調節。不論在何種時期都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民主管理,民主管理是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途徑。在新常態下,更應該做到管理的公開與透明,除了基礎的管理組織,應該設立監察監督機構,鼓勵員工積極參與管理,舉報各種不良行為,為企業的發展出謀劃策,提出建議并進行檢舉。現在網絡技術十分發達,為了調查民情民意,企業可以開通網站,進行網上投訴與建議,構建單位數字化民主管理網絡,在網上開設廠務公開欄目,及時把職工最關心、最敏感、直接涉及員工切身利益的問題公開,提高管理的透明度,維護職工的知情權。[7]二是要做到完善保障。在任何企業工作,都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如疾病、退休養老等,企業要切實為員工進行考慮,一些人身保險要給員工購買,當員工遇到困難時,有補助支援制度,下崗工人要做到再就業保障,對于員工的技能培訓要免費并充分落實,給以員工積極溫暖的人文關懷。三是要做好企業文化,鼓勵員工多方面發展,定時在公司舉辦娛樂活動,結合傳統文化、現代文化與外來文化,注重優秀文化的傳播,以加強員工的歸屬感與幸福感,積極主動地把淺層面的文化活動融入到企業文化建設的系統工程中,為企業的和諧穩定發展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
4結束語
通過以上對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處理企業與勞動者關系的方法探索,使我們更加體會到我國產業結構的趨向合理化,企業制度也正趨向民主化、規范化,處理好企業與員工的關系從小范圍來說是構建一個和諧的小社會,這個小社會所影響到的部分人凝聚起來對我們的大社會產生了更深刻的影響。但是我們仍在路上,永遠沒有十全十美的方法,我們還將面臨許多挑戰。總的來說,我們應把握機會,審時度勢,以創新的觀念開展工作,以堅持不懈的精神開拓未來。
參考文獻:
[1]陳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研究[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48(6):38-41.
[2]朱火弟,蔡振武,馮丹.經濟新常態下企業新型勞動關系的構建[J].中國勞動,2015(12):48-52.
[3]劉延光.新常態下構建和諧穩定勞動關系的思考[J].人才資源開發,2015(19):6-8.
[4]鄭東亮.經濟新常態下構建和諧勞動關系面臨的挑戰和對策[J].中國勞動,2015(19):4-6.
[5]鄭東亮.經濟新常態下構建和諧勞動關系面臨的挑戰和對策[J].中國勞動,2015(19):4-6.
[6]王慧.經濟新常態下工會推進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思考[J].山東工會論壇,2015,21(4):5-7.
作者:謝冰潔 單位:中國出版集團教材中心
- 上一篇:煤礦企業勞動關系管理思考
- 下一篇:勞動關系問題調查與思考
精品范文
10企業市場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