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私法勞動法定位分析

時間:2022-02-28 10:59:46

導語:特別私法勞動法定位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特別私法勞動法定位分析

【摘要】民法是私法的一般法,勞動法是私法的特別法,在現行法律框架中,依附性勞動的本質是用人單位需要明確給付內容基本關系。基于勞動力資源深受市場資源的影響,勞動法的發展變化深受民法變化的影響。為此,文章立足于勞動法和民法的關系問題,就《民法典》背景下勞動法實施和屬性界定問題進行探究。

【關鍵詞】勞動法;《民法典》;私法

從理論角度上來看,很多學者認為勞動法屬于一個獨立的部門法,勞動法是一種特別的私法,在法律適用范圍內,勞動法案件不適合應用民法規則進行界定。但是也有學者認為勞動法和民法之間是特殊和一般的關系,勞動法的制定參考私法制定模范。

一、從勞動關系角度入手辯證看待勞動法或民法的關系

勞動法曾經在很長的時間內屬于民法的內容,但是其不斷顯示出與民法不同特征后,其變異性已經成為沖破民法傳統的獨立法律部門,從而體現出與民法不同的特征來。勞動法和民法的區別具體表現如下:①依附性的階級法角度看待不同。民法屬于純私法,以個人利益為核心,以人的平等和自治為理念,當事人之間處于平等的地位。勞動法屬于社會法,是一種帶有很強人身權色彩的,關系到雇員生存基礎的法律關系。民法的實施是以抽象性的人的自由為立足點,將人的存在關系歸咎于人的意志。勞動法則是通過階級屬性來確定的具體的依附關系。②依附性的債法角度看待不同。依附性的債法視角主要是指依靠傳統債法的規則和理論來解釋各個勞動法中的特殊現象。債的基本關系是一方當事人對另外一方承擔的義務,這種承擔義務的行為被確定為債代表標的。勞動關系是一種以行為為標的債,這種債在勞動關系中無法提前給付。

二、從社會主義市場資源配置角度入手辯證看待勞動法和民法的關系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下所配置的勞動資源是勞動法無法擺脫民法的一個根源。從發展實際情況來看,一系列勞動行為的發生都是建立在社會主義市場勞動力資源配置基礎上。在市場自由化的環境下出現了基于合同的勞動關系,這種勞動合同催生出勞動法,也是勞動法具體實施的一種表現。在自由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下,勞動法想要更好的發揮自身的效用需要始終依附于民法的發展。第二,基于民法的勞動法能夠更好的保護勞動人民。勞動人民基本利益的保證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穩定、長遠發展的一個重要關鍵,而想要有效保護勞動人民的利益需要借助依靠民法的勞動法。勞動法中涵蓋了很多對弱者保護的內容,而這一內容在私法中也有著十分深刻的體現。因此,想要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下更好的保護勞動人民的利益需要將勞動法和民法結合在一起,通過結合更好的發揮出民法和勞動法在保護勞動人民利益方面的作用。第三,勞動法的社會法屬性使其和民法存在密切關聯。勞動法屬于勞動與社會保障法體系,是社會法的一種體現,而社會法是和民法共同并立的一種法律部門。因此,勞動法可以獨立于民法的基本范疇。但是在當前社會范圍內對社會法的定義仍然不夠明確,狹義的社會法是社會賦予的法律形式,在具體實施操作的時候會涉及到公共權力主體向私人從事社會工作給付規則。廣義上的社會法是對社會弱勢群體進行保護的一種法律。

三、從技術角度入手辯證看待勞動法和民法的關系

勞動法本身不健全。勞動法是關于勞動關系的法律形式,科學完善的勞動法能夠更好的規范勞動關系雙方當事人的行為,促進社會和諧發展。但是從當前發展實際情況來看,勞動法自身存在的技術性問題使其無法脫離民法獨自發展。勞動法存在的技術性問題如下所示:①和勞動法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健全。當前,社會范圍內實施的勞動法沒有形成完整的法律規范,更多的是一種勞動政策宣言,涉及到的關于國家勞動政策解讀角度,而和勞動人民自身利益保障相關的內容涉及較少。②應用絕對性的規則泛泛的表達一種絕對確定的規則。勞動法細則中所涉及的一些內容以偏概全、界定不明確。比如在《勞動法》第八十條中有這樣的描述“勞動爭議經調解達成最終協議的內容需要當事人積極履行”在這一規定中涉及到的是用人單位在內部設立調解委員會來調解協議的履行。但是從常識角度上來看,企業內部設立的調解委員會不屬于司法結構,也不是行政機關,無法對協議的調節起到重要監督和規范作用,僅僅能夠憑借當事人的個人行為來實現。第二。關于勞動關系關鍵詞的解讀使得勞動法和民法定義相區別。勞動關系和一般性民事關系的不同之處在于勞動關系中涉及到較多的彼此照顧和義務履行內容,受這些內容規范的影響,一些學者會認為勞動關系是一種人身關系,勞動法和民法本身是不相容的。第三,公法在私法層面上的效力體現。從公法角度上來看,勞動法獨立于民法。勞動法中涉及到大量的公法規范問題,因此在區分勞動法和民法的過程中需要明確現代民法本身是否體現較多的公法行為規范問題。同時,還需要學會區分公法性規定和強制規定的區別,通過法律的界定來更好保護勞動者權益。

四、從結構論角度入手辯證看待勞動法和民法的關系

勞動法和民法的界定問題還需要結合所在的社會環境進行區分,從社會結構角度上來看,關于勞動法和民法的關系問題社會范圍內存在兩種看法。第一種觀點認為,在處理勞動法和民法關系的時候需要始終保持勞動法的獨立,并從勞動法和傳統民法中來總結出應用勞動法和民法的規則。從私法的角度來看,符合民法基本審核的民法可以應用到實際生活中。第二種觀點是勞動法不會獨立于民法存在,民法在發展的過程中會吸收和借鑒社會發展理論,進而實現對民法本身的完善。以上兩種看法均存在一定的局限,而出現這種局限的原因是沒有仔細解讀私法法典內容。解讀民法和勞動法的關系問題需要面向未來社會環境,首先,在民法法典立法中根據社會發展實現對民法的社會化改造,并在勞動合同法的內容中融入更加持續性的發展規則。其次,從內在體系上看民法和私法的界定關系,基于民法是市場資源配置下的法律形式,勞動法可判定為一種立足于市場經濟的一種特殊性私法。

五、從應用論角度入手辯證看待勞動法和民法的關系

根據實際應用情況來看待勞動法和民法的關系。根據《勞動合同法》中“單方解除制度”的規定爭議來重新看點勞動法和民法的關系,基于民法的規定彌補勞動法視角下合同履行和解除的持續性問題。將持續性的債關系區分為擁有明確期限要求和沒有明確期限要求的基本內容,其中,對于沒有確定期限持續性債的關系,當事人可以在合同存續的過程中來終止,這種操作的本質是當事人通過單方面的行為為這種沒有期限的債的關系確定期限。沒有確定期限的持續性債的關系的預告解除在本質上是一種單方解除。和不確定期限的持續債關系相比,確定期限的持續性債關系因為期限的規定,需要雙方能夠共同遵守規定。

六、結束語

綜上所述,勞動法和民法之間存在一定的關聯,表現為勞動法是一種特別債法,在原則上存在契約自由。勞動法是民法發展的產物,是社會發展過程中用傳統民法理念無法解決勞動者與用工方沖突的產物;二者存在的目的都是體現社會公平,維護和諧社會,在一定程度上,現代勞動法是民法社會化的產物,勞動法的重要內容勞動合同法仍有相當程度的私法性質。勞動法與民法的關系問題是法學的研究重點,但在我國目前的理論和實踐中對二者的關系問題沒有形成科學的認識,文章從勞動關系、市場經濟、技術、結構和應用角度具體區分了民法和勞動法的關系問題,通過分析旨在能夠幫助人們對民法和勞動法的社會應用問題形成一個深刻、清醒的認識,處理好勞動法與民法在立法和法律適用中的關系,從而有效解決實踐中勞動合同法是否納入民法典、民法規則能否以及如何在勞動法中適用等問題,更好的發揮出這兩種法律在約束和規范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沈建峰.勞動法作為特別私法《民法典》制定背景下的勞動法定位[J].中外法學,2017,29(6).

[2]沈建峰.《民法典》制定背景下的勞動法定位[J].社會科學文摘,2018(2):77-79.

[3]陳湘桃.論我國勞動法的特別私法地位[D].2016.

[4]李廣德.民法典編纂背景下勞動法典立法的初步展開[J].地方立法研究,2017(04):14-23.

[5]曹鳴紅.淺議勞動法與民法的關系[J].法制與經濟(中旬),2011(9):11-12.

[6]鄭尚元.民法典制定中民事雇傭合同與勞動合同之功能與定位[J].法學家,2016(6):57-69,共13頁.

[7]戰東升.民法典編纂背景下勞動法與民法的立法關系——以“類似勞動者型勞務提供人”的保護為切入點[J].法學,2018,443(10):97-108.

作者:吳濤 單位:云南省司法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