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思想傳播學思考
時間:2022-10-11 10:28:00
導語:企業思想傳播學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提要:
思想政治工作從企業的角度來看,涵蓋了人際傳播與組織傳播兩大類型。思想政治工作開展過程中,員工按照企業的意圖進行理解、解讀。在三種解讀模式并存的前提下,更多地呈現出一種協商性的解讀模式。員工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主體地位的重視和凸顯,讓員工有了更加積極、平等地參與思想政治工作強烈欲望,思想政治工作呈現出一種非線性傳播狀態,需要企業與員工的互動交流,且需要呈現一種和諧的狀態。我們需要發展員工的傾向性解讀,穩定員工的協商性解讀,規避員工的抵抗性解讀,這樣才能有助于思想政治工作高效、有序地開展,和諧互動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也才能為和諧企業的構建提供保障。
文章目錄:
一、形式的顛覆:思想政治工作方式的多元化與優化。“言傳”更需“身教”。樹典型,揚風范。多渠道,全方位,逐步優化思想政治工作方式。
二、內容的提升:貼近員工,拓寬領域。1、貼近員工。2、拓寬領域。
三、話語權的分享:員工參與和公共領域的建構。1、員工參與。2、公共領域的建構。
傳播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幾乎在人類社會形成的同時便已產生,傳播學界將人類傳播分為多種類型,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比較通行的為:內向傳播、人際傳播、組織傳播和大眾傳播四類。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從企業的角度來看,涵蓋了人際傳播與組織傳播兩大類型。
思想政治工作開展過程中,員工按照企業的意圖進行理解、解讀,即為企業思想政治工作中員工的傾向性解讀;員工有可能了解企業的傳播意圖,也大致采納,但同時員工會參照他/她的地位、利益或具體的語境,對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進行修正或部分改變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初衷,呈現部分否定和部分肯定的協商狀態,即企業思想政治工作中員工的協商性解讀;第三種模式,員工對思想政治工作的抵抗性解讀,即員工在了解傳播意圖的情形下,以一種全然相反的、抵抗性的方式去解讀,員工的逆反心理就是其重要的表現。
以往的思想政治工作中,企業員工的解讀模式更多的呈現出傾向性的解讀,員工對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認同感很高,企業說什么,怎么說,員工都沒有過多的挑剔,這與當時整體的社會環境有關。而目前,企業思想政治工作面臨著新的挑戰,單一的線性傳播模式早已灰飛煙滅。形形色色、光怪陸離的物質社會,分化的思維形態,現實生活無形的壓力等等,都對企業員工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員工對思想政治工作的解讀不再呈現傾向性解讀占主導,在三種解讀模式并存的前提下,更多地呈現出一種協商性的解讀模式。員工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主體地位的重視和凸顯,讓員工有了更加積極、平等地參與思想政治工作強烈欲望,思想政治工作呈現出一種非線性傳播狀態,思想政治工作也需要企業與員工的互動交流,且需要呈現一種和諧的狀態。傾向性解讀與協商性解讀無疑屬于和諧互動的范疇,抵抗性解讀盡管屬于企業與員工的互動,可惜不和諧,那么在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我們需要發展員工的傾向性解讀,穩定員工的協商性解讀,規避員工的抵抗性解讀,這樣才能有助于思想政治工作高效、有序地開展,和諧互動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也才能為和諧企業的構建提供保障。
一、形式的顛覆:思想政治工作方式的多元化與優化
認知結構的變化帶來了更趨理性與更加挑剔的企業員工,也給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壓力,工作方式上的多元化與優化,為思想政治工作的和諧互動創造了條件。
長久以來,以俯視的姿態出現的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讓企業員工處于一種游離的狀態。純粹的理論灌輸,紛至沓來的行政命令,夸夸其談的“言教”,毫無意義的照本宣科,千篇一律的簡單說教,讓原本缺乏鮮明形式的思想政治工作無異于“雪上加霜”。形式主義、口號主義、本本主義、虛無主義的存在,更讓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形成了一定的“真空”。因此,面對新形勢新情況,尤其是在中國電信轉型時期,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在內容、形式、方法、手段、機制等方面努力進行創新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方式的多元化與優化迫在眉睫。因人而異、因事而異。千人千面,不同的員工有著不同的個性特征,不同情境中的員工也有著不同的心理狀態,思想政治工作不能以過于簡單化的主觀臆測來替代實事求是的冷靜分析、區別對待,籠統地“一鍋煮”只會導致企業思想政治工作陷入流于形式、人浮于事的惡性循環。
“言傳”更需“身教”。思想政治工作中口若懸河固然好,但不宜空談,也忌夸夸其談。思想政治工作不能止步于長久以來形成的簡單的文本宣讀,思想政治工作者而應多身體力行,以實際行動影響、感染、教化企業員工,以便員工能更清醒、更直接地對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進行解讀。“坐而言之,不如起而行之”,株洲市分公司借“四好”領導班子創建的契機,充分展現出領導干部的“政治素質好、經營業績好、團結協作好、作風形象好”,領導干部的垂范為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開展奠定了基礎。
樹典型,揚風范。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典型人物的樹立,對企業其他員工有著一種潛意識中的激勵作用。株洲市分公司用身邊人的平凡事和先進人物的優秀事跡啟發教育員工,通過對先進人物和事跡剖肌析理的透視,讓員工產生精神上的感召力和靈魂上的升華力,達到人格上的升華,增強凝聚力。公司通過借助內部刊物、網絡平臺以及社會媒體等形式,對企業中的優秀人才加以弘揚報道,讓他們成為公司精神文明建設中的航標燈,如:舍小家顧大家、加班加點、傾注無限心血于無線網絡的“網絡守護者”彭志金,以水滴石穿的堅韌和揮汗如雨在營銷前線“沖鋒陷陣”退位不退線的老共產黨員言根華。
多渠道,全方位,逐步優化思想政治工作方式。除內部刊物、墻報、快報以及傳統的大眾媒介外,株洲分公司的思想政治工作還充分利用各類新型媒介,如辦公自動化系統、網絡skip平臺、BBS、靈通短信等等,新的傳播渠道既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又為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方便。公司領導和管控部門制度化的基層調研與考察,有利于了解基層員工的最新動態;定期的學習培訓,專題討論,問卷調查,心得交流,實地考察,不斷充實著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內涵;文體活動,主題演講,讓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體現著“寓教于樂”特性;人物評選,爭先創優,換位感受,基層慰問,健康療休,多樣化的方式賦予了思想政治工作新的亮點。
二、內容的提升:貼近員工,拓寬領域
內容的創新與提升程度,很好地體現出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水準。雙向、互動、循環的非線性傳播下,企業員工需求的變化、認識的提升,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能提供更加貼近他們的內容,并不斷地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領域,以規避員工的抵抗性解讀,實現和諧互動。
1、貼近員工
“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貼近生活”,對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而言,就是要始終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從員工中來,到員工中去”。
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應只浮于會議的內容,而應深入員工生活,把握好員工的思想動態,及時發現萌生的問題和矛盾,找準員工的關注點,積極做好事前和事中的思想工作,盡量減少矛盾,力求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內容與員工的關注點高度契合。株洲市分公司召開黨委民主生活會前,專門組織相關部門對市公司各部室、中心、黨支部和縣(市)分公司等16個單位進行會前的調查了解,歷時1個月,初步掌握了員工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內容涉及領導班子建設、民主組織建設、生產經營、企業管理等方面。意見和建議的征求,讓企業及時了解了員工的思想動態,對員工實事求是反映的問題,企業通過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進一步改進和完善,對員工中存在的一些矛盾糾紛以及疑慮的提前掌握,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開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隨著中國電信戰略轉型的穩步推進,以及企業所追求的精確化管理的推行,迫切需要員工之間空前的團結與和諧。反之,必定會給企業的改革、發展、穩定帶來一定的阻力,因此,協調人際關系、緩和化解員工矛盾也將成為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2、拓寬領域
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盡管在行為主體、目標以及內容上都存在一定的區別,但兩者是相互依存、緊密聯系、辯證統一的。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旨在通過對員工的政治思想教育,調動員工的積極性,為企業發展服務,為經濟建設服務,最終達到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的目的;企業文化建設的目的,是通過強化軟管理,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發揮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促進企業生產經營,追求企業效益,推動經濟發展。企業文化建設拓展了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領域,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有利于企業文化建設。
株洲市分公司打破傳統的思維方式,嘗試通過深入推進企業文化建設來帶動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開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由傳統電信運營商向綜合信息服務提供商轉型的過程中,該公司不斷強化思想教育文化,針對員工在企業轉型中出現的思想困惑,分別運用觀念啟動、典型帶動、真情感動、員工互動等方法,大力加強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該公司推出的以廉政文化為主線的“陽光工程”,從制度入手,狠抓廉政從業教育:為提高領導干部的廉潔自律意識,公司黨委按照中紀委全會精神,結合公司實際,提出領導干部“四不準”,制定了《通信建設工程、物資采購招投標管理規定》,建立了廉政談話制度,公司各級黨組織層層簽訂黨風廉政責任狀,使黨風廉政建設責任落到實處。該公司圍繞“爭先創優、積極構建和諧企業”這一主題推出的獨具特色的系列“文化大餐”,以“內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的實踐文化完美演繹集團公司、省公司的企業文化理念,歷經五個月,涵蓋生產經營、服務、管理各層面的七大系列活動陸續實施,如“創和諧企業基層行”、“客戶印在我心中”、“兩網提質、客戶感知”、企業文化月等,以看得見、聽得到、覺得出的方式將企業文化理念逐步滲入員工心腦,使得企業文化落地生根,內化于員工的自覺行動,為和諧互動的企業思想政治工作開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三、話語權的分享:員工參與和公共領域的建構
從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先前主體的單一化,到目前的企業員工主體性的提升;從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最初呈現的單向、封閉的線性傳播,到如今的雙向、互動、循環的非線性傳播;從企業員工對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傾向性解讀占主導到協商性解讀占主導;企業思想政治工作中話語權的分享,企業員工與思想政治工作者站在了相同的地平線上,共同見證著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曙光的升起。企業員工參與和企業公共領域的建構,帶來了話語權的分享,進而有利于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和諧互動的實現。
1、員工參與
員工參與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為心理參與,其二為行動參與。
企業思想政治工作中,員工的心理參與主要是指員工被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所感染,并進入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所建構的情境中去,產生與傳播主體一致的心理感受。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對與員工有著直接利益關系的問題的關注,契合了員工的求近心理,員工的認同感相應會增強;新的技術手段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運用,又契合了員工的求新心理,員工的參與積極性自然提升。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所形成的氛圍,對員工工作熱情的激發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生活在良好氛圍中的員工,心理參與所帶來的強烈的心理協同效應,有利于和諧互動的實現。
行動參與。企業思想政治工作中員工的行動參與形式多種多樣,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所具備的各類工作方式,都離不開員工的參與。缺乏了員工參與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如同缺乏回流而不能循環凈化的海域,成為一片死海。
員工的參與,凸顯了思想政治工作中員工主體性的一面,改變了話語權被企業或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者牢牢把握的慘淡現實,又成為實現思想政治工作和諧互動必不可少的因素。
2、公共領域的建構
對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而言,企業“公共領域”的存在,成為獨立于企業和員工之間的第三方力量,它為員工話語提供了交流企業公共事務的平臺,員工們可以平等地發表意見,討論企業公共事務,享有理想化的話語權,不受其他力量的把持,有利于員工之間的平等交往,實現了話語權的分享。
企業“公共領域”的建構,不同于企業工會組織或企業的其他團體組織的建立,它很大程度上相當于一個平臺的搭建。企業生產經營、服務、管理中所存在的困難,員工所持的保留意見與建議,企業轉型中所面臨的困惑與疑慮,都可以通過這樣的一個公共空間來進行充分的表達。株洲市分公司企業思想政治工作中,黨代會的召開,黨委民主生活會前的意見和建議的征集,職工代表大會的召開,相關的主題討論,基層調研,網絡BBS等等,都以實體的形式為企業“公共領域”的建構奠定了基礎。同時,企業“公共領域”的建構也需要相應的管理機制提供保障,機制的完善,無形中也可以構建出企業的“公共領域”。
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所呈現出雙向、互動、循環的非線性傳播形態,企業員工主體性地位和能動性的提升,帶來了員工對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解讀的不確定性。傾向性解讀的發展,協商性解讀的穩定,抵抗性解讀的規避,和諧互動的實現,需要我們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不斷多元化與優化,內容上亟需更加貼近員工,積極拓寬內容領域,并在員工的參與和公共領域的建構中,實現話語權的分享。英國哲學家樂羅索曾說過:“宣傳和被宣傳的人心理的感情和諧一致,始能成功。”這句話完全適用于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只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者和企業員工的“心里的感情和諧一致”,即具有和諧的傳受關系,傳播才能獲得成功,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開創出新的局面,和諧企業的實現也就近在咫尺。
- 上一篇:三級聯創活動思考
- 下一篇:農村財務管理問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