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性管理教師產生效益論文
時間:2022-06-13 09:40:00
導語:彈性管理教師產生效益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校教師彈性管理是指教育行政部門或高校管理者根據學校的發展實際和需要,依靠教師并為其主體性發揮創造適宜條件,運用原則性和靈活性、理性與非理性、科學和人文相結合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以實現教師和學校共同發展的一種有效管理方式。高校教師彈性管理具有主客體關系的辯證性、目標的精確性與模糊性、條件的適應性與發展的一致性、方式的多樣性與手段的靈活性等特性。實施高校教師彈性管理的基本策略在于:尊重、搭臺、發潛、定標、建隊。
【關鍵詞】高校教師彈性管理主要特征實施策略
高校教師彈性管理是強調被管理的對象——高校教師其主體性的一種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它從高校教師的情感、需要、發展的角度來思考管理的方式,是一種人性的管理,一種以人為本的管理,一種軟性的管理。它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為了正確認識和有效實施高校教師彈性管理,本文對高校教師彈性管理的內涵、特征及實施策略作初步探討。
1高校教師彈性管理的內涵分析
高校教師彈性管理是根據彈性管理思想的理論創新而來。彈性管理思想反映在古今中外許多思想家、政治家、管理學家的思想中。
在西方,泰羅的“差別計件制”己開始考慮了管理對象的彈性;法約爾直接強調了管理的彈性,指出在同樣的條件下,幾乎從不兩次使用同一原則來處理事情,應當注意各種可變因素的影響,因而,這些原則是靈活的。梅奧認為“工人的工作效率,隨著上級能滿足他們的社會需求的程度而改變”;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揭示了人具有“彈性”的根本影響是“需要”;麥格雷戈認為“在正常情況下人愿意承擔責任,他們都熱衷于發揮自己的能力和創造性”,“人對于自己所參與的工作目標能夠實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指揮”;西蒙提出“非程序決策”的理論,并認為決策的標準應以“令人滿意為準則”;菲德勒為代表的“權變理論”則主張“主管人員根據具體的人的不同、靈活地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即因人而異”等等。
我國自古就有“文武之道,一張一弛”的管理名言。“張”是將弓弦拉緊,“弛”是將弓弦放松,周文王、周武王治國的成功在于“張”、“弛”結合,一張一弛,顯然這體現了彈性管理的思想。《管子》中有“衡者使物一高一下,不得常固”之語,這里的“高”,“下”結合,一高一低,反映了管理在控制方面的彈性思想。司馬遷的“善因論”則特別強調留有余地,主張通過“因”這種順其自然的彈性管理方式,使民“各勸其業,樂其事,若水之趨下,日夜無休時,不召而自來,不求而民出之”。
目前,我國學界出現了以人為本的彈性管理研究熱。常見的觀點有兩種,即彈性管理就是個性化管理;彈性管理是管理的原則性和靈活性的統一。前者只從管理的特性上定義彈性管理,后者只是從管理的具體制度上定義彈性管理。兩種觀點都是描述性的,揭示了彈性管理的主要特征,但沒有揭示出其本質特征。筆者認為彈性管理是指管理者根據組織的發展實際和需要,依靠被管理者并為其主體性發揮創造適宜條件,運用原則性和靈活性、理性與非理性、科學和人文相結合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以實現被管理者和組織共同發展的有效管理。高校教師彈性管理是指教育行政部門或高校管理者根據學校的發展實際和需要,依靠教師并為其主體性發揮創造適宜條件,運用原則性和靈活性、理性與非理性、科學和人文相結合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以實現教師和學校共同發展的管理。
從構成要素來看,高校教師彈性管理由主體、客體、目標、條件和手段構成。主體是指為實現高校教師彈性管理的行為、目的、價值、功能而活動著的個人或組織。個人如學校領導、中層干部等,組織如職能部門、教學院系、機關團體等。客體是指高校教師彈性管理活動中主體的實踐活動所具有指向和作用的對象——教師等。從管理的目的來看,高校教師彈性管理的目標是充分發揮每個教師所蘊藏的潛能,促進每位教師自由全面發展,創建優勢互補、團結合作的學校團隊組織,實現學校和教師群體的和諧發展,形成學校組織的強大教育合力。條件是指制約和影響高校教師彈性管理的相關因素,主要包括人、財、物等方面,它們不僅制約著主、客體之間的關系,而且制約著彈性管理的彈性大小——彈性的度,還制約著管理目標的實現程度。手段是指為實現預期管理目標所采取的途徑和措施,包括行政手段、經濟手段、制度手段、信息手段、調節手段、激勵手段等。
2高校教師彈性管理的主要特征
高校教師彈性特征除了具有一般教師管理的共性特征外,還具有以下特征:
2.1主客體關系的辯證性
主體和客體表現高校教師彈性管理系統中的兩個基本要素,相互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其關系劃分是相對的,此一時的主體可能是彼一時的客體,反之亦然,他們之間處于動態變化中。
第一、主客體相互依存,雙方處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存關系中。一方面,作為主體的高校管理層對客體——教師的管理,需要他們的積極參與和努力;另一方面,作為客體的教師,其目標價值的實現也只有在學校組織總目標實現下才能實現。
第二、主客體相互促進,雙方處于“你幫我忙,我助你力”的相互促進關系中。一方面,作為客體的教師的工作和發展目標一經確定,作為主體的學校領導和管理層就要積極創造條件幫助他們達成目標;另一方面,只有教師的工作和發展目標順利達成,學校組織的總目標才能圓滿實現。
第三、主客體相互制約,雙方處于“你控制我,我監督你”的相互制約關系中。作為管理主體的高校領導或管理層,要對教師的工作和發展目標實施情況進行全面監督,同時也需要教師也對領導的權力及其運用情況進行監督。
第四、主客體相互轉化,彼此之間是“你即是我,我即是你”的相互轉化關系。在考核過程中,考核主體同時又是被考核者,客體也要對主體進行評價。
2.2目標的精確性與模糊性
高校教師彈性管理的目標精確性是指圍繞學校和教師群體的和諧發展所提出的各種量化指標,是剛性目標。既有學校總的目標,又有院系、個人的分目標,既有長期目標又有短期目標,它們用不同的指標來全面反映。這些目標具有一致性,統一服務于高校組織和教師群體的和諧發展;這些目標具有多元化,既有組織目標又有個體目標,不同的目標服務于不同的基層組織和教師個人的發展。目標的一致性和多元性是相互聯系,互為條件的,一致是多元的基礎,多元是一致的前提。
高校教師彈性管理的目標模糊性是指對學校和教師群體的和諧發展目標提出的定性描述,是柔性目標。這種目標沒有量的規定,只有質的要求,預留了余地,使教師和組織能隨外界環境的改變而在一定范圍內自我調整,充分體現了彈性管理最突出的特點,在原則性的前提下具有靈活性。
高校教師彈性管理是目標精確性與模糊性的統一,它們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精確性中有模糊性,模糊性中包含著精確性。
2.3條件的適應性與發展的一致性
高校要有效實施教師彈性管理,必須依靠一定的物質文化條件。物質文化條件制約著高校與外部環境的關系,制約著管理主客體之間的關系,制約著教師管理的目標活動。實施教師彈性管理,需要考慮制約發展的內外部現有條件,分析高校組織和教師個體可能創造的條件,結合以人為本,實事求是的精神,使發展的目標依據條件得以順利實現。因人、因時、因事、因地制宜,實施教師彈性管理,其根本目的是促進學校和教師群體的和諧發展,提高辦學水平,這就是發展的一致性。以發展的一致性為前提,充分利用現有條件,努力創造教師彈性管理的適應條件,有利于充分發展高校教師彈性管理的優勢。
(4)方式的多樣性與手段的靈活性
彈性管理的思想表明,要實現教師彈性管理的目標,其方式方法必須是多樣的,手段必須具有靈活性。從表現方式來看,一是高校教師彈性管理目標的多元化,要求其方式具有多樣性;二是作為管理客體是具有不同情感、需要的人,要求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三是客觀環境的動態變化,要求有不同的管理方式相適應。有什么樣的方式,就需要什么樣的手段與之匹配。在注意管理方式多樣性的同時,還應保持特殊條件下實現管理目標的手段的靈活性,即選擇實現管理目標的手段應在面對管理方式變化時具有可塑性和適應性。手段的靈活性能促使高校組織和教師個人的發展目標在發展方向、發展重點、發展速度等方面更好的適應外界變化,與時俱進,增強應變力,還能促使組織和個人始終充滿積極向上的生機和活力,體現出管理的動態特性,最大限度地發揮管理主客體雙方的積極性。
3高校教師彈性管理的實施策略
實現管理目標要靠策略,靠方法,靠技巧,靠智慧。高校教師彈性管理的基本策略是:尊重、搭臺、發潛、定標、建隊。
3.1尊重
既尊重每個人,這是高校管理的最高宗旨。高校教師群體中的每個人,都是具有獨立人格的人,都有平等做人的尊嚴和權利。自古以來,人們常常把人格尊嚴看得比生命還重要,作為追求真理,傳播知識的高校教師更是如此。高校教師具有較高的知識層次和道德修養,古人尚有“士為知己者死”,現代高校教師受尊重心理需求更加強烈,他們希望得到學生的尊敬,也希望得到領導的尊重;他們希望自己的意見得到尊重,他們對官僚主義的工作作風極為不滿;他們渴望學術自由,希望在學術問題上、在教材教法問題上能自由地發表意見。他們對這種正當自由、民主的追求,就是他們作為教師的權利。當他們得到尊重和工作受到充分肯定時,就會激發出更大的積極性,創造性地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實施高效教師彈性管理,就要求尊重、體諒和理解教師,把尊重每一個教師,熱心為每一個人搞好服務作為管理的最高宗旨。
3.2搭臺
即搭建施展才華的舞臺,為促進教師的自由而全面發展創造廣闊的空間。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是人類社會進步的標態,高校教師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是高校教師管理所要達到的終極目標。教師的發展需要學校引領,更需要學校搭建成長的平臺。由于個性差異的客觀存在,因而需要管理者提供的條件和幫助也有明顯差異。彈性管理給高校教師提供的是一個廣闊的成長舞臺。對高校教師實施彈性管理既要尊重人格,理解教師、信任教師,給他們心理空間上一定的“自由度”,又要為他們營造一個寬松的能保持心情愉快的工作環境和時空,還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對教師進行業務培訓,針對學校不同發展時期、不同情況的教師適時給予學習和發展的機會。這樣的舞臺,為高校教師的聰明才智的充分發揮創造良好的和機制;有利于高校教師身心舒暢地工作、學習和發展,有利于教師積極性和創造性得到恰如其分的發揮;有利于教師人才呈多樣化的狀態,有利于高校辦好辦活辦出特色。
3.3發潛
即發掘每個人的潛能,這實際上也是高校最主要的管理任務。人的生命有限,但智慧無窮,人們通常都潛藏著大量的才智和能力,只是在通常的環境和條件下沒有全部發揮出來。管理者的任務在于如何最大限度地調動人們的積極性,釋放其潛藏的能量,讓人們以極大的熱情和創造力投身于事業之中。實施高校教師彈性管理,就要科學分析、合理引導和滿足教師的不同層次需要,以激發他們的行為動力,充分發掘每一個教師所蘊藏的潛能。高校教師由于心理特征、成長經歷、工作性質和價值觀等的原因,因而有不同的需要和特點,即使是同一個教師在不同年齡時期或不同行為過程中,也有不同的需要。因此,對高校教師實施彈性管理十分必要,管理者要樹立正確的需要價值觀,需要沒有高低之分;要堅持“尊重差異、滿足需要、激發潛能、自我發展”的原則;要把握分寸,恰到好處地誘發和滿足教師的需要,才能發揮應有的激勵作用,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保證廣大教師積極性和創造性得到充分的發揮,使蘊藏在每一位教師身上的潛能得以最大限度的發掘,在自己的領域建功立業。
3.4達標
即制定管理目標,實施目標管理。管理是實現組織既定目標的活動過程。高校總目標只有一個,所有工作都必須圍繞它來進行,教師個人的發展目標應與學校發展目標有機地結合,以目標的一致性為前提,實現多目標的共存,才能實現高校和教師個人的共同發展。實現高校目標管理,通過達標活動,能夠實現原則性和靈活性的統一,長期目標與短期目標的統一,組織目標與個體目標的統一,剛性目標與柔性目標的統一,定性與定量的統一,促使教師個人實現人生追求,獲得滿足感,并為學校的發展多做貢獻,最終實現學校和教師個人的共同發展。
3.5建隊
即創建優勢互補、團結合作的團隊組織。學校作為一種組織本身就是一個生命體,學校中的每一個人是這有機生命體中的一個分子。因此,高校教師彈性管理不僅要尊重每一個人,為他們搭建發展平臺,滿足個體合理需要,激發行為動機,調動每一個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還要創建優勢互補、團結合作,富有強大競爭力的學校團對,增強整個組織的凝聚力與向心力,形成整體的教育合力。高校按照工作任務、項目、創建的團對,實際上就是一種彈性組織,這種組織“內部結構留有調整配合余地”,有利于優化資源配置,以便能更好地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
卓越、高效的團體是事業獲得更大成功的保證。在一個成功的團隊中,成員之間不僅是事業上的合作者,同時還是彼此精神上的支持和依靠,相互信任、相互激勵、通力合作,從而產生最大的綜合效益,創造出輝煌的業績,這正是高校教師彈性管理所追求的組織目標。
參考文獻
[1]董澤芳,張繼平.高校目標管理的主要特征及實施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08,(11).
[2]周三多著.管理學——原理與方法[M].第380頁.
[3]董澤芳,張繼平.高校目標管理的主要特征及實施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08,(11).
[4]董學會.彈性管理思想初探[J].華東經濟管理,2000,(1-2).
- 上一篇:運搬工區職工信訪程序企劃方案
- 下一篇:人事制改革隊伍建設瓶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