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集中結構探究

時間:2022-08-25 11:31:00

導語:選集中結構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選集中結構探究

內容摘要:《選集》是思想的集中體現,本文以《選集》(1一4卷)為語料,從句法和語義兩個角度分析“v+到”結構。其中對該結構的類型與語義特征做了較詳盡的分析,以達到形式與語義的互證。

關鍵詞:“V+到”結構結構類型語義闡釋句法分析

本文談到的“V+到”結構,其中“V”一般是強勢動詞。如:受到、看到等等。如:

(1)由于我們的堅決抗戰,英勇奮斗,大后方的二萬萬人民才沒有受到日本侵略者摧殘。

(2)但是,必須清醒地看到,內戰危險是十分嚴重的,因為的方針已經定了。(本文所引用的例子皆來自《選集》(1一4卷),這里一并說明,以下不再贅述)

一.“到”的詞性

據《現代漢語》(第五版),“到”在現代漢語中有五個義項:①動詞,達于某一點;到達;達到:火車到站了|從星期三到星期五。②動詞,往:到郊外去|到群眾中去。③動詞,用作動詞的補語,表示動作有結果:看到|說到一定要做到。④形容詞,周到:想得很周到。⑤(Dào)名詞,姓。

據呂叔湘主編的《現代漢語八百詞》(增訂版),“到”主要有兩種用法,一是動詞用法:①到達;達到??蓭А傲恕?、“過”??蓭П硎咎幩驍盗康馁e語:老王到了沒有?|我到過延安|今年我們縣的各類農作物產量分別提高了一成到四成。②往。必帶表示處所的賓語:往歷史博物館參觀去。二是趨向動詞用法:①“到”后接補語形成動結式:他今天到不了北京。②“到”用作動詞補語形成動結式:好容易走到了。

可見,“到”主要有動詞、趨向動詞、形容詞三種用法,并沒有提及介詞用法,似乎欠妥,后文將要論述。但是“V+到”結構中“到”一般是動詞性用法,幾乎沒有看到形容詞用法,且在《選集》中“到”一般呈現出動詞或介詞用法,所以我們把焦點放在“到”的這兩種用法上。以下的討論都將圍繞這兩種用法展開。

二.“V+到”結構的類型與語義分析

(一)、“V+到”結構的類型

關于“V+到”的語法結構,翻閱各家語法專著,也是各執己見,沒有定論。黃伯榮、廖序東先生的《現代漢語》對“V+到”結構就持兩種觀點:一是認為“到”和后面的名詞構成介賓結構,再整體充當“V”的補語,如:從早上工作到晚上。整個結構屬于述補類型。二是認為“到”做“V”的補語,而后面的名詞做“V到”這一結構的賓語,如:我在八里之外,就聞到香味了。整個結構屬于述賓類型。而熙先生把述補結構分為粘合式述補結構和組合式述補結構,粘合式述補結構指補語直接粘附在述語后頭的格式,組合式述補結構指帶“得”的述補結構。朱先生還指出:由結果補語組成的述補結構是一種粘合式述補結構。如本文所說的“V+到”結構類型之一,“到”是“V”的結果補語。所以,我們初步把“V+到”結構分成兩大類:

a、V+<到+NP>,如:

(3)農民協會要早晨捉土豪劣紳,知事不敢挨到中午,要中午捉,不敢挨到下午。

(4)紅軍再度到寧岡新城、古城、礱市一帶時,有數千農民聽信反動派的共產黨將要殺死他們的宣傳,跟了反動派跑到永新。

b、(V+到)+NP,如:

(5)若不能達到這些目的,或者反因分兵而遭受失敗,削弱了紅軍的力量,例如前年八月湘贛邊界分兵打郴州那樣,則不如不分為好。

(6)因為如果不相信革命高潮快要到來,便決不能得到一年爭取江西的結論。

例(3)NP為時間賓語,例(4)NP為處所賓語,“到”分別與它們結合做“V”的時間補語和處所補語,這里對于“到”的詞性界定我們傾向于介詞,盡管《現代漢語詞典》(第五版)和《現代漢語八百詞》都未提到此用法,但是從該結構本身分析,“到”在例(3)、例(4)中主要是起介引作用,即引進跟動作行為發生聯系的時間和處所成分,邢福義、汪國勝主編的《現代漢語》將這一類介詞稱作涉動介詞;且在《現代漢語》(第五版)中,“到”的義項①有這樣一個例子:“從星期三到星期五”,其中“到”處于“從……到……”這一對稱結構中,“從”與“到”后接的都是時間成分,且“從”和“到”的詞性應該是一致的,所以將該例中的“到”歸為動詞似乎不太妥當,而以歸為介詞為佳。

例(5)至例(6),“到”皆做強勢動詞“V”的結果補語形成動結式后接賓語NP。動結式有兩種形式,最常見的形式是“動+形”模式,例如:曬干、變大、染黑,這里結果補語一般由性質形容詞充當;另外一種形式則是“動+動”模式,這種形式比較少見,只有少數動詞可以充當結果補語,如:倒(撲倒)、死(殺死)、丟(弄丟)、完(做完)等等。所以,例(5)至例(6)中“到”我們傾向于動詞用法,形成的動結式屬于“動+動”模式。

綜合以上的分析,我們最終把“V+到”結構分為a、b兩類:

a、V+到(介詞)+NP(NP表時間、處所的名詞或名詞短語),介詞“到”與其后的“NP”構成介賓短語充當“V”的補語,整個V+到+NP結構是述補結構。

b、V+到(動詞)+NP(NP為“V+到”的結果格),“到”做“V”的補語,“NP”充當“V+到”這一述補結構的賓語,整個“V+到+NP”結構是述賓結構。

(二)、“V+到”結構類型的語義闡釋

當然,以上的分類只是“V+到+NP”結構的兩種極限狀態,我們認為語言范疇是非離散的范疇,邊界是模糊的,語言成分不是絕對的屬于或不屬于某個范疇,而是在屬于某個范疇的典型性程度上形成一個連續體,語言的規律也就不可能是絕對的,只能體現為一種概率或傾向性。(沈家煊1999)a、b兩類剛好體現了“V+到+NP”結構的兩種典型狀態,這與“到”的詞性不無關系。我們知道,漢語的介詞都來自動詞,甚至有的學者提出漢語無介詞的說法,就是基于此。a類中“到”具有[+方向]的語義特征,b類中“到”則體現為[+達到]的語義特征;當“到”完全虛化為介詞時,“V+到+NP”結構就屬于a類,當“到”沒有虛化仍舊保持動詞的用法時,“V+到+NP”結構就屬于b類,而當“到”處于虛化狀態中,兼有動詞與介詞的用法時,雖然它既不能歸為a類,也不能歸為b類,但它仍屬于“V+到+NP”結構這一范疇,只是其特點沒有a、b兩類典型而已。如:

(7)他的視力已經減退到零點一了。(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增訂版))

(8)事情已經發展到十分嚴重的地步。(同上)

例(7)至(8)表示動作達到某種程度,“到”似乎既可以進入a類,又可以進入b類。這里“到”的詞性既體現為介詞兼動詞的用法,既表現出一定的方向性,(7)視力的程度往差的方向發展,(8)事情的發展往厲害的方向發展;又表現出動作性,即達到某一程度。所以以上各例“到”仍處于虛化狀態中,因此呈現出兩可的情況。

基于以上分析,我們將“到”的語義特征變化路徑表示如下:

①到[+達到]→②到[+達到]、[+方向]→③到[+方向]

相應地,①進入a類,③進入b類,而②是游離于a、b之間的兩可狀態,既可進入a類,也可進入b類。

(三)、NP的語義類型

根據以上的分類,相應地我們可以分析出NP的語義類型。a類中,NP一般為時間、處所,如(3)和(4)所示;b類中,NP一般為結果,如(5)至(6)所示;兩可狀態中,NP一般為程度,如(7)至(8)所示。

三.“V+到”結構的句法分析

“V+到”結構的句法功能主要是充當句子中的謂語,除此之外,還具有下列句法功能。

(一)、主語

(9)逃到漢口的,如華容的三個劣紳,終被捉回。

例(9)是動賓短語家“的”字組成“的”字短語來充當主語。

(二)、定語

(10)逃到縣城的土豪劣紳,資格已是第四等了,農民耳目甚多,發覺甚易。

例(10)是動補結構與“的”組成“的”字短語,修飾中心語“土豪劣紳”。

(三)、狀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