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蔡元培教育思想內涵及實施路徑
時間:2022-11-09 06:13:00
導語:議蔡元培教育思想內涵及實施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蔡元培被公認為推動近代社會教育正式納入國家行政體系第一人。本文試圖考察蔡元培社會教育思想來源闡述其社會教育思想內涵及其實施途徑以期為今天發展教育提供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蔡元培;社會教育;現實意義
在學校這種專門的教育機構產生之前人類的教育活動都是以社會教育的方式進行的但社會和教育的連用最早出現在德國。我國“社會教育”使用最早是在1912年人們普遍認為是蔡元培從德國把社會教育的概念引入了我國。他認為學校要向社會開門服務于社會教育應以平民主義為取向。他認為一所大學應負有引導社會風氣的責任主張讓更多的人接受教育。他把培養人才和民主共和事業相聯系深信中國定將人才輩出科學發達國運轉機。正是從這種信念出發蔡元培才努力推行社會教育。在擔任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后蔡元培作出了一項重要的決策:使社會教育制度化。中華民國教育部于1912年設立了社會教育司與普通教育司、專門教育司并立確立了社會教育在教育行政上的地位促使社會教育走向制度化。蔡元培如此重視社會教育使它在整個國民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這絕不是偶然的。
1社會教育思想的來源
1.1教育救國思想
蔡元培之所以強調教育救國一方面是因為他從教育的特殊功能和作用出發他認為教育旨在立人人立則國強。在他看來教育是人類進步、社會發展不可缺少的事業。他認為:“人類所最需要者即在恪盡其種種責任之能力無可疑。由是教育家之任務即在為受教育者養成此種能力使能盡完全責任亦無可疑也。”他在這里所說的能力既包括為國家、為社會的獻身精神又包括服務社會、恪盡職責的本領。另一方面他基于對近代中國歷史經驗的認識認定民主共和事業完全離不開教育。1898年失敗后他在深感康有為、梁啟超變法由于“不先培養革新之人才而欲以少數人弋取政權排斥頑舊不能不情見勢絀”的同時徹底放棄了對清政府的幻想“知清廷之不足為革命之不可以已乃浩然棄官歸里主持教育以啟發民智”。這是蔡元培立志教育救國思想的開始。教育救國即所從事的教育活動與挽救民族危亡的政治目標密切聯系。
1.2留學經歷
蔡元培先生如此重視社會教育與他的留學經歷是分不開的。他曾被同時代的人譽為是一位“學貫中西”能將中外新舊熔冶于一爐的學人。1931年1月蔡元培65歲誕辰中央研究院同人贈他一副壽聯稱“瘁中土文教之精華于身內泛西方哲思之蔓衍于外物”推崇備至。蔡元培能達到這一境界同他數次走出國門直接學習西方先進的文化教育密切相關。在1907—1926年的20年蔡元培先后五次出國留居國外近12年之久。其中在德國的時間最長對歐美國家的教育事業也曾親自作過考察吸取了國外社會教育的豐富經驗。他在談及社會教育時曾說:“近時歐西各國義務教育雖已甚完備然此制僅施全國學齡之兒童且所授者僅為初級之普通知識。若高深之學術則仍為有力者所壟斷。各國賢者已圖力矯次弊。”緊接著他專門介紹德、法等國的經驗即以普及的社會教育使失學、失業及在職的人員都能享受到他們所需要的教育。
1.3民本思想
蔡元培投身教育事業后一直暢言平民教育。他所說的平民教育就是人人都是平等的都有受教育的權利。他在民初倡議教育部設立社會教育司時就提出:“以為必有極廣之社會教育而后無人無時不可以受教育乃可謂教育普及。”之所以重視平民教育與蔡元培的民本思想是分不開的。蔡元培的民本思想一方面受中國傳統民本思想影響。在1900年《上皇帝書》中他就指出:“國者公司也民者出資本之股主也天子者總辦也。諸侯者官也皆總辦所自辟之分辦也。”隨著辛亥革命等大規模民主運動的不斷發生蔡元培的認識也不斷提高。他開始認識到民眾力量的偉大。另一方面蔡元培的民本思想也受到西方民主主義思想尤其是法國大革命的影響。他明確表示自己思想“很受盧梭、伏爾泰、孟德斯鳩等學說的影響”而這些學說“都是主張自由、平等、替平民爭氣的”。可見蔡元培民本思想的核心就是強調人民的平等、自由等民主權利這種權利也包括受教育權。
2社會教育思想的內涵及其實施途徑
1931年11月16日在蔡元培主持的國民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教育組審查委員會通過的審查報告中對社會教育的宗旨做了如下表述:“社會教育必須使人民認識國際情況、了解民族意義并具備近代都市及農村生活之常識家庭經濟改善之技能公民自治必須之美德。”這個宗旨體現了蔡元培對社會教育的基本要求:
首先通過社會教育增強國民的社會責任意識。蔡元培早年投身教育就主張教育要有益己益世的作用。他一直強調受教育者要有遠大的理想抱負、愛國之心更要有強烈的事業心和服務社會的責任感有化小我為大我、公而忘私的精神境界。他積極提倡學生要有新的世界觀與人生觀要注意養成完全的人格所以在社會教育中要認識國際情況、了解民族意義以開闊眼界增強為社會作貢獻的責任意識這樣才會有永不滿足的求知動力。
其次通過社會教育增進人們的文化科學知識。蔡元培認為一個充滿文盲的國度既無法推進民主也難以振興實業且不能在國際上贏得尊重。他把廣泛的社會教育作為開民智的補救之策開展識字教育掃除文盲也就成為普及教育的首要問題。
再次通過社會教育培養國民的公共道德觀念。他把德育視為教育的中堅強調教育要養成完全人格而“德育實為人格之本”。他認為人生來就有吸取知識、修養進德的能力但知識和德行不是與生俱來的人要使自己成為完善的人并經教育而使成定之品性。這就是說要經過德育、智育、體育和美育不可偏廢的和諧發展方能完成。而在其中德育是靈魂。蔡元培主張在社會教育中也同樣把德育放在重要地位。他說:“蓋國民而無完全人格欲國家之隆盛非但不可得且有衰亡之慮焉。”因而要培養民眾愛人如己具有愛群、為群之美德。
蔡元培在確立社會教育宗旨的同時還很重視社會教育的設施保證并使宗旨與設施的目的統一。他曾說:“社會教育本為灌輸知識之一種良好的方法但過去并未十分注意于其設備之目的致社會反受許多不良之影響。今后一切展覽會的陳列民眾教育的布置以及各種游藝場所的演唱均須以貫注科學知識、指導生產技術為目標以增加生產之效果。”蔡元培對社會教育的實施途徑有以下幾個方面:舉辦演講會;以學校為中心舉辦各種平民學校、補習班和習藝所普及平民教育;充分發揮公共教育設施及文化科學知識的作用;利用各種傳播媒介。
3現實啟示
蔡元培是一位富有理想和勇氣的教育家。倡導平民教育、普及社會教育使人人都有受教育的平等權利是他的理想。雖然這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不可能得到完全實現但他為此所作出的種種努力與實踐為21世紀的我們如何發展社會教育提供了寶貴的經驗與財富。
3.1大力宣傳終身教育
朗格朗認為在當今世界那種擁有一種知識或技能后可以終身享用的觀念已經過時教育不再是單純地獲得知識而在于促進個人的發展。所謂終身教育“是從出生期到死亡的不間斷的學校及校外教育不存在青少年、成年的區別。與培養人格、與職業生活的訓練相結合”。從蔡元培論及社會教育的內容、實施方式等方面來看他堅持的是一種廣義的社會教育觀既包括正規教育又包括非正規教育;既包括學齡兒童又包括成人;其學習的內容、時間、空間都是廣泛的蔡元培本人就是很好的終身教育的范本。在《我的讀書經驗》中他說:“我自十余歲起就開始讀書;讀到現在將滿60年了中間除大病或其他特別原因外幾乎沒有一日不讀點書。”終身教育打破了那種將教育限定在某個年齡階段的傳統認識并賦予成人教育以新的意義是不斷造就人、不斷擴展其知識和才能以及不斷培養其判斷能力和行動能力的過程。
3.2發展社區教育
社區教育的概念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首先使用后來被各國所承認的概念。近年來,我國對于社區教育形成了這樣的認識:由地區居民自發產生的為追求精神生活的充實及對終身學習的需求由政府提倡并與地區基層組織共同推進的自下而上的群眾性教育活動其宗旨是提高地區的精神與文化素養滿足其自我完善的要求切實保障地區居民的自主學習權利。社區公民教育的內容廣泛涵蓋了科學、道德、法制、信仰以及其他與社會主流價值觀相符的教育活動。社區應當成為公民教育的基本載體通過各種形式的社區教育提升社區內居民的公民政治、道德與法律素養。3.3注重傳播媒體的價值導向作用
蔡元培視報紙、雜志、無線電播音機等傳播媒介對傳播文化科學知識和倡導良好的社會風氣方面的作用。誠然媒體對于現代人的影響是巨大的。我們通過媒體足不出戶便能知道世界各地的奇聞逸事捕捉到大眾的喜好和品位接受到各種各樣的教育。但是現在打開電視不是光怪搞笑的娛樂節目就是蓬頭亂裝的武俠巨片不是俊男靚女的感情糾葛就是爾虞我詐的商業陰謀。網上大肆宣傳的“芙蓉姐姐”、“鳳姐”、“艷門照”、“獸獸門”以及近期非常火熱的相親節目“非誠勿擾”,更是把拜金、物質、功利等現代人所推崇的價值觀暴露無遺。我想媒體是否應該肩負起正確引導社會價值觀的重任是否該為我們創造一個和諧、文明、禮讓、規范的社會環境?媒體任重而道遠前方充滿著荊棘和誘惑布道者首先應該是一個能夠抵御誘惑、承擔道義的人。
3.4加強學校和社會的交流與合作
蔡元培指出“科舉時代的教育不過得一個便利機會舉成一己的才具此外都不管了”“廢科舉興學校以后一般人對于學校的觀念還停留在此。造成這種狀況長期持續的原因是學校與社會不能聯絡的結果。”這導致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不能適應社會社會對他們也不滿意。要扭轉這種局面需要社會教育發揮積極作用主要通過與學校教育的聯系得以實現。在社會教育過程中一方面教師和學生走出校門到民眾中去;另一方面廣大平民走進學校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內容三個要素交互作用的方式發生變化使學生、教育者與平民有大量的集聚接觸和溝通增進了學校與社會的聯系加強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深化了在學校中所受的教育。可以說社會教育除了具有對學校教育的補充和擴張功能外還具有對學校教育的超越功能即調整學校教育的不適應性。當前我國學校的資源開放仍屬于保守階段既然學校的資源屬于全社會共有學校就更有理由把它的資源向社會開放讓廣大的社會成員能夠利用它,以實現其終身教育的愿望。
- 上一篇:國內民事抗訴制度優化
- 下一篇:教育教學實習體會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