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綜合社會實踐活動綜述
時間:2022-05-06 02:45:00
導語:初中綜合社會實踐活動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北京市初中綜合社會實踐活動堅持“實踐導向、綜合培養、過程參與、多元評價”的原則,結合初中思想品德、歷史、地理等學科,落實“中小學各學科平均應有不低于10%的課時用于開展校內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要求,圍繞“國家、社會、個性發展”三個層面和“加強國家認識”等32項考核要點及62個主題活動開展,積極教育引導學生知行合一,動手實踐和解決實際問題,培養支撐終身發展、適應時代要求的關鍵能力。此活動自2015年啟動以來,各區和初中學校積極行動,加強活動頂層設計,與課堂緊密結合,在學科內容整合、活動設計安排、組織實施管理等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和有效實施。三年來,參與活動的學生總人次超過480萬,完成團體活動任務超過350萬次,學生自主活動任務完成近100萬次。在市、區、校三級統籌實施下,全市各學校活動任務內容涵蓋所有考核要點,活動實效性不斷提升。
推進:市區校三級形成合力,統籌實施,注重實效
1.整體部署,達成共識。《關于開展初中綜合社會實踐活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印發后,市教委及時召開全市初中綜合社會實踐活動部署培訓會,從政策解讀、學科教研、平臺操作及工作要求等方面,對各區教委、教科研部門、信息技術部門有關負責人進行專題培訓。為保證學科教學任務的落實,切實推動教學方式改革,市教研部門組織了面向歷史、地理、政治學科教研員和教師的多層面培訓,既進行了針對全體教研員和骨干教師的培訓,又進行了針對歷史、地理、政治三個學科教師的培訓。2.統籌謀劃,形成合力。在初中綜合社會實踐活動的啟動和實施推進中,市級負責頂層設計、研制政策,區級負責組織安排、統籌落實,校級負責制定方案、具體實施,形成了市、區、校三級工作體系。在市級層面,由行政部門、研究部門、信息技術部門統籌協調,共同推動。行政部門進行政策研制,落實活動任務的部署及推動,加強過程性管理。教育研究部門加強專業指導,市教科院基教研中心設立“基于綜合社會實踐活動的學生創新能力提升研究”和“中小學學科綜合實踐活動管理機制實踐研究”等專項課題,開展專項研究,加強對區、校的實踐指導。信息技術部門提供技術支持,市教育信息與網絡中心依據《初中綜合社會實踐活動考核方案》開發實踐活動管理服務平臺,承擔學生參加活動情況的管理、記錄和考核。3.加強調研,整體推進。初中綜合社會實踐活動啟動以來,北京市教委分別于2016年5月和2018年7月,通過網絡形式開展兩次專題調研。調研范圍覆蓋全市各區教育行政部門及所有初中學校,各區教委、學校主管領導、史地政三科專任教師參與調研,樣本量近2萬份。從調研情況看,各區教委對活動實施高度重視,加強制度建設,認真研究將活動開展與地方特色工作緊密結合的途徑,為活動的持續深入推進提供了保障。各學校將活動設計與學科教學計劃、學校整體工作安排緊密結合,將活動實施作為教學方式改革的重要抓手,凸顯實踐育人功能。“史、地、政”學科教師緊密合作,在多學科融合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有效推進了學科實踐活動要求的落實及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4.強化考核,提升實效。北京市教委研究制定了《初中綜合社會實踐活動考核實施意見》,要求初中每位學生每學年應完成不少于10次的綜合社會實踐活動;學生每參加一次活動,在“北京市初中綜合社會實踐活動管理服務平臺”上提交證明材料,經指導教師確認后計1分,原則上每學年累計10分,初中三年滿分共計30分。學生參加活動情況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自2018年起,活動評價結果直接計入學生中考成績。通過考試評價的導向作用,整體提升了實踐活動的實效性。5.典型引領,示范帶動。隨著初中綜合社會實踐活動的深入開展,北京市教委先后在北京師范大學朝陽附屬中學、北京市第十二中學科豐校區、中國農業科學院附屬小學等學校組織召開多次現場會,在京源學校召開了全市初中綜合社會實踐活動成果展示交流大會,舉辦了學生實踐活動成果展,交流研討學校推進工作的有效做法和經驗。開展優秀活動案例征集活動,面向全市初中學校、教師、學生征集“初中綜合社會實踐活動方案”“學習任務單”和學生活動作品,強化示范引領作用。
成效: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強調學生實際獲得
1.將立德樹人貫穿始終。在初中綜合社會實踐活動的實施中,堅持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貫穿始終,注重培育學生綜合素養,培養關鍵能力,改革育人方式,切實提高人才培養水平。通過活動的組織開展,加強理想信念、時代使命和責任意識等教育,引導學生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增長知識見識,培養奮斗精神,增強綜合素質。2.有效推動學科教學改革。在初中綜合社會實踐活動實施中,學校教學管理部門、學科教研組、年級組聯動工作,完善評價考核、教師角色分配、學年與學科任務整體規劃、任務單設計與使用等各項管理措施。活動的開展有效促進了學科教師的活動設計與實施能力,為教學方式的轉變提供了機會,而且三個學科相互借鑒、相互借力,實現了學習內容、教學資源的融合,增強了教育教學效果的綜合性和實效性,為教師提供了相互融通、相互借鑒、相互提升的平臺,有效引導學科教師改進教學方法,樹立正確育人觀和質量觀。3.強調學生實際獲得。初中綜合社會實踐活動內容包含的32項考核要點和62個活動主題,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具體體現。各區和學校依據活動內容要求,結合自身實際,從學生發展需求出發,研究制定區、校級活動實施方案。活動的組織實施緊密圍繞學科內容,強調對認知、合作、創新等各個方面能力的培養,不僅有助于學生學科知識的學習與運用,更有助于擴展視野,促進學生對我國歷史的了解,增進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形成支撐終身發展、適應時代要求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4.促進育人方式變革。初中綜合社會實踐活動的組織開展,充分體現實踐育人功能,是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及全市教育大會精神的必然要求,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是提高人才培養水平的有效途徑。綜合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有效促進了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與社會實踐相結合,有效促進了學校育人方式、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有效促進了學生知行合一,提升動手實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立志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