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學活動課程的嘗試
時間:2022-04-25 08:25:00
導語:音樂教學活動課程的嘗試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傳統的音樂教學強調以教師為中心,以傳授知識為目的。一堂課究竟應該怎么上?傳統教學中教師的講是教師牽著學生走,學生圍繞教師轉。這是以教定學,讓學生配合和適應教師的教。長此以往,學生習慣被動學習,學習的主動性也漸漸消失。顯然,這種以教師“講”為中心的教學,使學生處于被動的狀態,不利于學生潛能的開發和身心發展。正如葉圣陶說過的,“最要緊的是看學生,而不是光看老師講課。”《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實踐,尊重個體的不同發展、不同音樂體驗和學習方式,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為學生終身喜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可見,音樂課一定要讓學生大膽地“動”起來。學生需要通過各種活動的成功經歷發展自信,培養勇氣,這種表現的價值對人格的發展作用是不可低估的。這幾年,我對小學音樂課中的活動教學京戲一些大膽而有益的探索和嘗試,我的作法主要是:
一、鼓勵學生“動”起來,由被動向主動轉變
音樂課要讓孩子們大膽地“動”起來,讓學生動手也要動腦,使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讓他們積極地參與進來。真正的去音樂世界里遨游,得到美的享受。可通過一些音樂游戲和舞蹈動作活躍課堂氣氛,也可以給孩子們多點時間和空間進行自由思考、討論,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把課堂交給學生,讓他們成為主人。我的每節音樂課,都讓孩子們站起來,走到教室的中間,讓他們通過自己對音樂的感受,即興的做動作,尊重個體的不同音樂體驗。孩子們都感受到了音樂的美好與存在,這樣的學習方式帶來的效果是原有教學模式所不能達到的。
在音樂教學中,根據音樂課輕松、愉悅的特點,利用教材中的各種活動元素,以“大膽說為切入點,給學生充分表達情感的機會,想說就說、想唱就唱,有疑就問、有問必答,教師在課堂上經常使用的一句話是:大膽說出來吧,讓我們共同來解決”。對學生各種離奇古怪的想法和問題,教師總是以鼓勵支持的態度,調動全體學生共同討論、合作解決,使得教師與學生、同學與同學之間越來越相互尊重和理解。因此,課堂上形成了一種友好、寬松的學習氛圍,使每個學生都樂于暢所欲言。例如:我在教《大鹿》一課時,我在課前做了大量而充足的準備工作。課一開始,我播放了錄音帶,用投影打出了圖片,在音樂和畫面創設的情景之下,我繪聲繪色地講了《大鹿》的故事。孩子們即刻被吸引住了。在濃厚的興趣下,很快地,孩子們學會了這首歌。歌曲學會后,我又出示了一些漂亮的頭飾,鼓勵孩子們自發的來表演曲中的角色,孩子們都爭先恐后地上前來表演,那場面簡直就像一出小型的歌舞劇。
可見,表現是實踐性很強的音樂學習領域,是學習音樂的基礎性內容,是培養學生音樂表現能力和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學中應注意培養學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以及綜合性藝術表演能力,發展學生的表演潛能及創造性潛能,使學生能用音樂的形式表達個人的情感并與他人溝通、融洽感情,在音樂實踐活動中使學生享受到美的愉悅,受到情感的陶冶。
二、口、手齊“動”,發揮想象
《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科綜合有益于改變人格的片斷化生成而向人格的完整化和諧發展。音樂與繪畫有許多相同之處。據說有許多畫家在作畫時喜歡聽音樂,一聽音樂就激發了創作靈感,從音樂中得到新的創意。我在教《數新樓》這首歌曲時,也讓學生進行了邊聽音樂邊作畫的嘗試。我是說:“你們聽了這么歡快的曲子,打算怎樣作畫呢?”一個學生忙說:“我想象的房子應該建在水上,一到夏天多涼快呀!”另一個學生說:“我想象人們已經把房子建到了月球上,那里是個比現在更先進的社會。”還有一個學生搶著說:“我要畫的房子是大蘑菇房,上邊還有好多漂亮的花點。”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說個不停,豐富的想象力好象插上翅膀在翱翔。我適時地引導他們說:“你們的想法都很好,那就請各位建筑師們動手畫吧!”話音剛落,孩子們就高興地說:“太好了!”大家按分好的小組邊討論邊分工:“你畫房子,我畫樹,他畫人。”只短短的幾分鐘,孩子們就在歡樂的和諧氣氛中完成美麗的圖畫,每個人都沉浸在愉悅之中。通過邊聽音樂邊作畫,孩子們的想象力和發散性思維得到充分的發揮。他們不僅僅得到情感的體驗,還培養和增強了實踐能力。
三、即興創造和創編音樂劇,提高綜合能力
能力是直接影響活動效率,使活動順利完成的割席感心理特征。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與活動密切相關,并通過活動表現出來。因此,我認為音樂教學的設計應該多以活動為主,把學生組織起來,使其能力在活動中得到提高。我重點開展了即興創造和創編音樂劇活動。
即興創造是指學生根據當時的感受而產生的一種音樂創造行為,是事先不必做準備的臨時創作,它往往與即興表演聯系在一起。創作或改編樂曲則需要經過準備孕育,在醞釀創意之后進行的加工塑型,最終成為一部音樂作品。小學的音樂創作活動,無論是音響探索、綜合性創造活動還是音樂創作都可以盡量多地采用即興活動。“多用即興”的好處在于:首先,即興性創造活動不必根據事先設計的樂譜和事先的排練,較少技術負擔。其次,即興性活動比較能夠靈活自如、自由地表達情感。再則,即興性活動有利于發展學生敏捷的思維、快速反映的能力。由于即興性活動沒有事先準備(醞釀、設計、排練),即時臨場發揮,因此,創造的成果顯得粗糙、不成熟是難免的。但是正是這種“不成熟”的創造,蘊含著豐富的創造精神和創造能力,學生們對于這種即興性的創造活動充滿興趣和熱情。
例如在小學低年級的《動物說話》,我針對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在教完歌曲后,進行了生動活潑的創造活動。學生結合歌曲內容,充分發揮想象力,編創各種各樣的歌詞,并結合歌詞進行即興動作表演,這種配合歌詞的即興表演,在小學各年級,特別是低年級可普遍使用。
為提高學生的興趣和綜合能力,我還指導他們通過小組合作創編音樂劇。合作式學習是一種共同的,開放的、包容的學習,要求學習小組成員共享目標和資源,共同參與任務,直接交流、相互依靠。
在教學中,我將學生三至五人組成一個學習小組,要求小組成員共同完成某一設定目標,如討論、演唱、游戲、練習等,發揮各自的聰明才智。學生在小組學習中比較容易克服羞怯感,產生集體榮譽感,從而變得主動和活躍。例如:在低年級《小紅帽》一課,我安排一個小組九個人,讓學生為歌曲編排一個有趣的故事,有的小組在圖畫紙上創作美麗的背景圖,有的小組在創編情節,有的小組在擺弄手中的自制樂器準備為歌曲配音,還有的在排練小紅帽的舞蹈等,學生們的思維非常開闊,每個小組成員積極參與,獻計獻策,表演的異彩紛呈。
四、自編舞蹈,在表演中發展個性
自古以來,歌舞就是一對孿生姐妹,載歌載舞,更能體現藝術的真諦。我依據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以及具有強烈表現自我的心理,指導學生邊唱歌邊表演,或將歌曲集團創編成舞蹈。例如:在學完《小麻雀》這首歌之后,我借了一盤錄像帶,讓學生觀察小鳥出殼、飛翔、捉蟲,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進而將觀察聽到的用動作表現出來。我說:“小鳥出殼,使一下子就鉆出來的嗎?你能表演一下嗎?”學生們爭著說:“小鳥一下一下把蛋殼啄破,才慢慢掙扎出來的。”說完還歪歪扭扭地學起來。我說:“聽一段音樂,音樂中有小鳥啄殼的描寫,誰聽出來了誰就跟著做,看誰表演的最像。”在我的鼓勵下,學生們都盡情地做著動作表演,有的做出殼的動作,有的作飛翔的動作,有的學捉蟲的樣子。通過聽音樂學表演,學生的表現欲得到滿足,個性得到發展,同時也更深地體會了音樂作品。
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表演能力,我還指導他們將《粉刷匠》這首歌創編為舞蹈。我把他們分為幾個小組,讓他們邊唱邊跳。開始,每組都站成一排,跳同一動作,沒有什么創新的隊形。后來,我引導他們可以讓跳得好的同學擔任領舞,隊形也進行靈活多樣的變化。如:可前面一個,后面五個人,組成一個一個三角形;也可圍成一個圓圈,還可倆人對跳。我最后說,現在可以比一比,看哪個組編排得最好,老師將有“金五星”獎勵。在教師的鼓勵下,他們大膽地創編動作進行展示。真出乎我的意料。他們的創造潛能發揮得這樣好,有的組排著隊揮舞著刷子,按著節拍點得意的走進來,然后又變換成三角形翩翩起舞。還有的組準備了道具,從家里拿來刷子和小塑料桶,頭上戴著帽子,四個人搭著肩隨著音樂跳進來,這種認真勁和活潑勁可愛極了。每個小組編排的舞蹈都具新異,表演也很到位,老師一一給以肯定和表揚。我深深體會到創編舞蹈更能提高學生們對音樂的興趣。
五、以演代考,靈活多變,增強實踐能力
每個孩子在興趣愛好、性格上都存在差異,要真正做到尊重每個孩子,就必須給予他們更多的自由空間與選擇權利。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自由地選擇考試的內容和方法,增強實踐能力。以演代考,來一個匯報演出,通過“迎新音樂會”、“小百靈音樂屋”等學生喜愛的形式來完成。如:我搞了一次音樂會,由師生共同起名“迎新音樂會”,內容有吹、拉、彈、唱、舞的形式表現,學生可以單獨的、小組的、雙人的。要求人人參與發揮特長。此外,還有創造類的匯報,在音樂的伴奏下進行“節奏接龍”、“聽音樂編舞蹈”、“玩完說說”等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扮演各種形象,說說各種相應的眼神、臉色、手勢等。在游戲中他們感到考試是一件快樂、簡單而有趣的事情,學生玩得愉快,考得輕松。教師則根據學生活動中的不同表現,做出評價,最大限度地尊重和關愛每個孩子。還可以讓孩子充當小老師,也考考別人。用了我們都是小老師的活動形式,讓每個同學出題考同伴、評同伴,讓他們過一把老師癮。可別小看孩子們,他們可認真了,互相獎勵星星,并寫下幼稚而充滿情誼的評語,還有的同學甚至貼上了自己喜歡的卡通圖片作為最高獎勵。其最終目的是為了激勵學生更好地學習音樂,促進音樂素質的提高。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采用“活動教學”,學生對音樂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活動教學”培養了學生多種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孩子們得到了動口、動手、動耳、動腳、動腦等多種器官參與活動。學生好似一眼泉,一眼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泉,而教師就是引導發掘泉水的人,使泉水噴涌而出、永不停息。作為新世紀的一名普通教師,應當為具有不同人性學生的終身發展出一鎬之力。音樂課堂中的教學藝術值得我們繼續探索。
- 上一篇:怎樣將人文色彩引入音樂教學
- 下一篇:音樂教育之個人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