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樂教學模式實施的思索

時間:2022-04-25 10:08:00

導語:高中音樂教學模式實施的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音樂教學模式實施的思索

何謂模塊教學?模塊課程(MES),是20世紀70年代初由國際勞動組織研究開發出來的以現場教學為主,以技能培訓為核心,將內在邏輯聯系緊密、學習方式要求和教學目標相近的教學內容整合在一起,構成小型化的模塊課程。

我國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高中新課程也采用了“模塊課程”的形式。按照大綱要求,共分為六大模塊,每個模塊都有特定的主題,圍繞主題設計目標、內容和評價體系,形成相對獨立的“學習單元”。

高中音樂新課程中的音樂鑒賞模塊和歌唱模塊是基礎音樂教育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學校因受師資等各方面原因的影響,音樂教學主要是這兩大模塊的教學。

我校的音樂課程中選擇歌唱教學、鑒賞教學模塊,它不僅體現了高中課程具有時代性、基礎性和選擇性的鮮明特點,而且還為學生生動、活潑、富有個性地全面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高中段音樂課程是在提高全體學生音樂素養的同時,還要為具有音樂特長,對音樂有特殊愛好的學生提供發展個性的可能和空間,滿足不同學生的發展需要。我認為:經過九年義務制教育后的學生,在音樂藝術課上不再是偏重音樂的廣泛性和全面性,而是更偏重于音樂藝術上的選擇性和精深性,學生不僅要一般性的感受、體驗、表現、創造音樂,更重要的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深入研究音樂藝術的真諦,理解音樂作品的藝術特征極其音樂文化的深刻內涵,進而促使學生產生終身學習的強烈愿望,使之成為提高自己生活質量的一個重要內容。

因此,高中段的音樂課程中,我遵循的是按照“體驗—討論—探索—實踐—創造”的方法進行教學,力求構建一個平等、開放、充分體現人文精神的氛圍。

鑒賞模塊:音樂藝術的非語義性和不確定性,決定了音樂學科與其他學科具有不同的教學方式,即:體驗方式。這是音樂鑒賞模塊最典型的教學方法之一。音樂是一種直接的經驗,必須通過直覺的方式去獲得。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角色是引導者,引導學生在聆聽的基礎上討論、交流、比較和評論,在生動的教學活動中,實現體驗美感、豐富情感、促進想象力。

高中的音樂鑒賞教學,強調學生在感受音樂美的基礎上進行自主性學習和探究性學習。教師應鼓勵、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音樂作品的內涵、音樂風格、藝術價值、社會價值等進行深入性的探討。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批評性思維(求異思維),從而促進創造性思維向著創新的終極目標轉化。

歌唱模塊:歌唱天然地具有強烈的感情色彩及情感交流的特征,它有益于人際間的情感溝通,培養學生的集體主意精神、合作意識及合作能力,而合唱在這方面的優勢尤為突出。《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重視合唱曲目的積累,本模塊一般應排練合唱曲3—5首。”合唱是具有豐富藝術表現力的音樂形式。其音域寬廣、音色豐富、體裁多種多樣,是實施音樂審美教育、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對培養和發展學生演唱的興趣與愛好,增強演唱的自信心,發掘、發展其表演潛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對學生來說,采用合唱大大增加了學生參與學習的幾率,使眾多的學生從中受益;對老師來講,增強了實施教學的幾率,更多地發揮其引導、啟發、促進學生提高音樂審美能力的作用。較多地采用合唱,并不等于忽視其他演唱形式,因為其他表演形式同樣具有重要的藝術表現價值和音樂審美教育價值,也同樣是實施音樂審美教育、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學中,教師應將不同表現形式、不同演唱方法、不同風格的演唱相互穿插進行,這樣對發掘、發展那些有特殊愛好、又有一定音樂特長、音樂潛能的學生來說,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總而言之:高中段的音樂教學應注重各模塊間教學的相互融通,正如一個形象的比喻:每個模塊就如同是一個食品大餐,怎樣為學生挑選色香味美的佳肴,關鍵在于老師如何選配,不管如何選配,音樂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和提高學生對音樂美的感受力創造力和藝術實踐能力,使學生了解音樂藝術特征、感知音樂從而理解音樂、欣賞音樂。進而教育、引導、鼓舞和激勵學生向往美好的生活。